前言
這是由一封e-mail開始的。
寄件人是「光現出版」的主編小姐。來信內容(大致)如下:
「我們有一本日本古書,叫做《新語新知識:附•常識?典》(以下《新語新知識》),書中介紹當時的『新語』,非常有趣,所以想以此書內容為題材,企畫出版另類的《日本復古新語•新鮮事》。而適合寫這種獨特題材的作者──非您莫屬!!」
對於這個企畫,我確實感興趣,於是回覆想先看看那本書,並了解一下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數日後,收到出版社寄來的包裹,我感到驚訝──這本古書《新語新知識》內頁早已泛黃,連翻頁都要極小心,若是稍微粗魯一點就會馬上解體!我小心翼翼地翻到最後一頁,確認出版日期──「昭和9年(1934年)1月1日」。難怪……此書已歷經近百年的歲月了!
這本書真的十分特別。尺寸約長19公分、寬10.5公分,共520頁,平裝。從當時的標準來看,用紙應該不是很好,一看就知道非高級昂貴的書。
出版社是「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現為講談社)。這家出版社當時發行戰前的代表性娛樂雜誌《???》。《新語新知識》是「《???》第十卷第一號的附錄,(含雜誌)定價60錢(※)」。原來是雜誌的附錄……不高級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寫「序」的人是當時的「文部大臣」(類似臺灣的教育部部長)鳩山一郎。鳩山一郎後來成為日本第52代∼第54代「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是位政壇界的大人物。而且撰寫本書內容的作者都是各領域的專家,共約130人。
看到這裡的讀者,若反問我:「你的意思是《新語新知識》看來廉價,但事實上內容很專業、很棒嗎?」我只好回答:「未必。」為什麼呢?
一、書中介紹的「新語新知識」都未分類;同一頁裡,既有國際新聞、新風俗,也有社會問題……給讀者紊亂感,毫無系統。
二、內容基本上都採「辭典式」寫法,只解釋「新語」的意思,並沒有舉例,因此不夠具體。
三、該敘述內容,與其說淺顯易懂,不如說過於簡單。當時的人可能看得懂,但現代人看了卻一頭霧水。
四、從現在的標準來看,作者的看法帶有不少偏見與歧視。
因此,為了寫這本書,我必須重整《新語新知識》的內容。
首先,精選《新語新知識》裡介紹的詞。精選標準是,現代讀者應該會感興趣,也有助於了解當時社會。
即使《新語新知識》裡沒有提及,但若符合精選標準的事物,我也加進這本書裡,並分類為五大章──「風俗•習慣篇」「流行語篇」「新發明•新事物篇」「社會問題•事件篇」「外來語篇」。
盡量從較廣的範圍(例如當時的小說、電影及事件等),尋找適合說明各語彙的具體例子。
每章後面都額外補充長篇散文,讓讀者能更深度了解這個時代。
以現代的角度與思維,點出當時帶有偏見或歧視之處。
1934年是日本邁向戰爭的時代,一般認為是歷史上的黑暗期。
但透過《新語新知識》能夠想像當時一般人民的生活,竟是出乎意料的「和平」與「悠閒」。換言之,當時的日本人在不知不覺中享受著最後一刻「平穩的日常生活」。
可是就算是在表面上「和平」又「悠閒」的日子裡,睜大眼睛仔細看,還是會發現恐怖時代的影子,也會察覺到戰爭的腳步聲愈來愈靠近……
這就是1934年(昭和9年)日本的「今」(??)。
總之,閱讀這本書後,讀者若能體會到「時代」的味道、氣氛,並有所感觸,對於身為作者的我來說,沒有比這個更高興的了!
戶田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