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萬物生長的秘密
《灌溉,總是在深夜》的五則故事,圍繞著親子、婚姻等家庭問題,前四篇的主觀視角都是成人,最後一篇的主角則是少女。故事中從霸凌、產後憂鬱、育兒焦慮到外遇、離異等各式家庭問題,故事卻像猶有手溫般的凝練,彷彿是作家在書寫過程中不斷拂去積存的塵埃,反覆濾去其中的雜音,讓情感最終得以澄澈,讀者的心亦隨之得到釋放。
窪美澄擅長在長篇小說中變換視角,藉由人物各自傾訴衷腸,讓故事得以不斷進展,《灌溉,總是在深夜》雖是分別以植物為名的短篇小說集,但這五個不同的故事也都是以第一人稱寫就。若非筆下人物個個都內面飽滿,這樣的敘事手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包括《無盡充塞的夜》、《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我一共讀了三本窪美澄的作品,同樣都以第一人稱來勾勒故事,相同的手法卻沒有令身為讀者的我感到失望,因為窪美澄在轉換視角時,並不只是換了個口吻而已。在她的故事中,每個主述者都擁有特殊的氛圍、與各自的感性,彷彿不同樂器所發出的音色,在長篇小說中交疊的章節有如多重奏,故事的厚度一層層被暈染出來、相互激盪。在短篇作品中,角色的告白則是一口氣構築出主角所在的世界,短短的一兩句話,便能領著讀者踏入其中。
窪美澄一貫關注的幾個主題,與人的成長有很大的關係,她的小說在某種程度上都算是探討人格成長的故事。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由什麼樣的人撫養長大,各自擁有什麼樣的面貌。透過小說,窪美澄一再揭示: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不可取替的人生,即便是同父同母的孩子,也必須活出自己。
在日本社會裡,活出自己顯然不容易,這份渴望甚至常常早在內心深處就遭到否定。當每個人都被迫壓抑個體的差異,處處面對顯性、隱性的制約時,即使只是住在同一座公寓的人、同一幼稚園的家長之間,也非得彼此避忌不可,人人都儘可能的隱藏自己與群體的差異,只怕破壞了表面的和諧會招來側目。
然而窪美澄的作品讓每個只能努力面帶微笑、謹慎克己的人,將心中一次又一次勉強平息的波浪吐露出來,這些在胸口翻騰多年的心事,幾乎是以結晶狀態出現,角色們凝止在胸中的過往,會讓讀者一瞬間看見這個人的內在,給予讀者深刻的共感。絕非說教、也不是拼命要求讀者懷有同理心,而是她能讓內心的風景如花綻放,觸動讀者的心靈。窪美澄離婚後以編輯採訪維生,獨力撫養孩子長大,到了四十五歲才開始寫作,從小說中仍可看見採訪生涯帶給她的強度,她寫作時懷著凝視深淵的決心,也有足夠的深度來處理自己拋出的問題,而且不吝於給予溫暖。雖然她曾在受訪時表示寫作者的才能必須順應世間的需要,但她的作品並不操弄讀者情感,對自己關懷的面向也能夠不斷掘深,顯然擁有不遜於才能的品味。
窪美澄似乎是個溫柔的人,除了寫人,也書寫自然,《灌溉,總是在深夜》每篇都以植物作引子,圍困在城市中的生活,主人翁們心裡與眼底卻深深印下植物的形影,《無盡充塞的夜》有飼養蜻蜓幼蟲的詳細情節,《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中的鯨魚更是擔任要角。
「灌溉」究竟指什麼?或許不是指灌溉植物,而是灌溉我們那顆需要滋潤的心,在台灣,我們普遍缺乏育兒的自信,若是沒有親子教養書、沒有兒科權威可以信奉,做父母的就會心生膽怯,更不相信自己還有本能可以養育孩子。
拼命回想上一代如何養成了自己,卻越想越無能為力,因為誰都曾在成長中受傷,甚至不太喜歡自己,然而無法打從心底接納自己的成人,是沒有勇氣養育孩子的。讀完《灌溉,總是在深夜》後,我重新思考,或許成長不是只有一次,若是能持之以恆的澆灌、守護,受傷的心也能再次長出新芽。
或許這就是萬物生長的秘密。
盧慧心 電視編劇、作家
曾獲若干文學獎,著有短篇小說集《安靜肥滿》(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