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發現台灣的飲食樣貌
台南小吃一向名聞遐邇,看了黃婉玲女士這本書,勾起很多小時候的回憶,也驚覺台灣早期的辦桌文化和內容竟也是如此豐富,光是一個縣市的山區和海邊,就有不同的辦桌菜餚,展現台灣人飲食文化的多元,難得的是黃婉玲女士用心挖掘並有條理的呈現台灣早期辦桌文化,讓趕不及親臨早年辦桌現場的讀者,也能透過這本書了解當年的辦桌和生活情況。
我在十一、二年前就發現黃婉玲女士是位有理念,而且非常投入的找尋台灣古早味,這是一件辛苦而艱難的工作,沒想到她竟能堅持十多年,從台灣古早味一路找到早期的辦桌文化,將已經失落、被遺忘的飲食尋找出來,嘗試以還原先人早年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看到先人文化的足跡,傳達台灣另個層面文化的企圖,黃婉玲女士對台灣飲食文化的理念與奮鬥精神,令人感動。
台灣的成長過程有很多面向,而飲食文化是最貼近庶民生活的一項,也是很多人成長過程中的共同經驗,透過早期人們的飲食內容穿梭古今,可以反映出當年人們的生活情況與文化背景,將飲食文化伴隨著古老故事,使傳統飲食變得多元,也讓普羅大眾認識先民在台灣的奮鬥過程。
在這本書中,作者不僅找回百年前庶民的喜宴風光,也讓更多人發現台灣的飲食樣貌是如此多元,有人認為台灣的小吃有特色,卻沒有所謂的「大菜」,殊不知閩菜早在四百年前就已傳進台灣,再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的辦桌菜,可惜這些足以登上大雅之堂的菜餚,正逐漸消失在餐桌上,而今台菜餐廳數量不多,菜色也大同小異,所幸作者在這本書中,辛苦的挖掘出早年的辦桌菜,其中有些還是早年民間有名的大菜,更有如「請官來看戲」這樣充滿想像力及禮俗的菜餚。
台灣有很多美食家願意為台灣的美食改進研發,台灣的珍珠奶茶是國外華人圈知名的飲品,清粥小菜更表現出台灣艱苦時代的飲食特色,這本書非常努力找到老師傅傳授百年前台式菜餚的食譜和私房祕訣,以輕鬆的文筆記錄百年來民間喜宴桌上的菜色,也詳細解說辦桌的風俗民情,更詳盡的描繪出早年赫赫名有的大菜烹調與演變過程,資料的收集頗為豐富,作者最後還多次參與辦桌師傅的辦桌宴席,體驗辦桌生涯,多方面提供不同的經驗,用心難能可貴。
我們可以藉由這本書一窺先民一步一腳印走過的足跡,黃婉玲女士的耕耘與努力,將美食與文化結合,每道菜背後都蘊藏的老祖先的故事,因此當書中的菜餚那一天能夠端上宴席桌上宴請外賓的時候,所談的不只是菜色的組合美味和烹調技巧,還可以呈現濃濃的飲食文化,期盼更多人與黃女士一樣,追尋、記錄與考證傳統飲食,讓更多人知道台灣不只有小吃,台菜也可占一席之地。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許耿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