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田野歸來(下)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道德與社會

田野歸來(下)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道德與社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31363
楊鳳崗
橄欖
2016年1月08日
167.00  元
HK$ 158.65  






ISBN:9789866131363
  • 叢書系列:研究系列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5k正
    研究系列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宗教從古至今,對於文化思想與社會型態的影響可說是舉足輕重,在不同的宗教背景下,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也不拘一格,皆有獨特的準則。



      本書為《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的第三冊。學者們實地的走訪,記述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宗教怎麼與儒家思想互相聯合;寺院如何教導民眾有良善的品性;伊斯蘭信眾何以使宗教成為凝聚族群的關鍵;基督徒又是以何種方式影響周遭的人們,以自身見證來改變他人的生命。



      宗教、道德,及社會三者之間,關聯的要素為何,本書一併探討。





    編者序 楊鳳崗

    ?

    有信仰的資本

    —溫州民營企業主慈善捐贈行為研究 周怡、胡安寧

    ?

    建構中的「公民共同體」

    —北京基督教會個案研究 邢福增、袁浩、劉紹麟

    ?

    宗教信仰與公民文化建構

    —當代中國中原地區四個宗教團體的個案研究 王瑩

    ?

    天主教及其公共參與

    —港澳臺滬天主教區的個案研究 郝志東、陳慎慶、郭文般、譚翼輝、淨明

    ?

    台灣基督徒的性倫理道德意識 趙星光



    伊斯蘭教與回族農民抗爭

    —基於寧夏的個案考察 羅強強

    ?

    中國非信徒和基督徒的心態地圖比較研究 方文



    印尼宗教政策與華人宗教的生存與發展

    —以印尼孔教、「三教」為例 王愛平、魯錦寰



    儒家孝道倫理借基督教重生?

    —鄉村基督徒啟動與改變儒家倫理的悖論性個案分析 李華偉

    ?

    基督教在穆斯林聚居區的困境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基督教現狀調查 聶紅萍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寧夏的早期相遇

    —兼論晚清時期基督教在寧夏的傳播 劉繼華

    ?

    儒學與宗教的互構

    —雲南民間洞經會中的儒學與宗教關係考察 曾黎

    ?

    新「明鬼」:鄉村鬼故事中的倫理生活經緯 趙浩



    宗教、靈性資本與道德信仰的重建

    —淺談後金融危機下宗教之作用 車瑩



    選擇田野與田野的選擇性

    —底層基督教否定話語的形成及其批判 孔德繼



    謹謝





    編者序



    楊鳳崗


      

      2008年10月,中國宗教與社會高峰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與會國內外學者熱議對於中國宗教的人文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會後集結成文集兩卷,名為《從書齋到田野》,既是此前研究的總結,也為此後的努力指出方向。

      

      2010年7月下旬的北京,驕陽似火,酷暑難擋。中國人民大學多功能教學樓的一間大教室裡,從一百多份申請美國普度大學宗教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報告中選出的幾十名入圍者,正在依次進行著課題陳述,回答著聽眾和評審官們尖銳的問題。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還有港、澳、臺,其中不乏宗教社會科學領域的資深教授,更多的是此領域的新人。

      

      2010年10月初的美國印第安那州已是涼氣逼人,普度大學的一間教室內氣氛卻熱烈而緊張。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和加拿大高校的教授們,正在認真而謹慎地從幾十份申請報告中進行篩選。最終,在大家的一致認同下塵埃落定:16位申請報告獲得了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的資助,16位領銜人與他們的團隊開始了為期三年的田野調查與研究。

      

      三年,彈指一揮間。但這幾十位學者的這三年,卻是緊緊張張、實實在在而又滿滿當當的三年。他們不僅穿梭於各個調查點,而且還兩次飛越跨中美大陸,去學習,去充電,去接受同行們的挑刺和幫助。在普度大學數周的學習安排得十分緊湊,許多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的人都難以抽出時間去領略異國風光。

      

      2013年7月中旬又是夏日炎炎,而這也是收穫的季節--課題結項的時間。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內,這些滿載而歸的學者在座無虛席的會議室裡向參會者宣讀自己的研究成果,聽取評議人的評議並回答聽眾的問題。成果之豐富多彩,評議之直言尖銳,問題之富有挑戰性,涼風中的會議室熱情沸騰。

      

      課題彙報會同時也是中國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第十屆年會,很多與會者參加了此前連續三個暑期的宗教社會科學教師研修班,有些人更是多次參加過從2004年開始舉辦的中美歐宗教學暑期研討班。

      

      這三冊文集展現的,就是這些學者從田野歸來的成果!置於篇首的導論,可以算作我們十多年來推動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進路和原則,也可以當作一種尺規,用以檢測這三冊文集的成果。

      

      從書齋走進田野,又從田野回到書齋。這些成果以堅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有理論的支撐和分析,它們將會使讀者深入地瞭解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它們也會讓國內外宗教學研究者們看到,宗教社會科學研究在中國正在走向成熟與深化。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宗教的特殊性和普世性:理論和方法新探
    2. 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
    3. 黑暗之後是光明:紀念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與華人教會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 田野歸來(中)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傳播與流動
    5. 田野歸來(上)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理論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