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友致敬致賀
(此為劉仲冬教授為第一版所寫的序,經其同意,在第二版刊出)
惠馨又出新書了,這樣的效率著實驚人。剛出了一本《德國法制史》又接法學院院長的她,哪來時間寫這本書?在在讓我錯愕。她說寫本書的靈感來自與我的交談,更令我嚇一跳,因為我們常常混在一起聊天出遊,說過太多話,雖然每每說到激動興奮,但是到底什麼時候、什麼樣的話引起了她從敘事角度寫這部大作的動機?我竟然不知道。
跟惠馨成為忘年摯友的原因,一是:我們都堅持公平正義的信仰與追求。二是:她的真摯與熱情令我感動。三是:她的主動。我疏懶成性,常被朋友批評不夠熱絡。在這段友誼中,我做到的只是珍惜她的友誼及她這個人而已。
惠馨跟我談得來的原因,還有相同的做學問(聽起來很偉大,但一時想不出更客氣的說法)方法。我們兩人都不喜歡活在自己的象牙塔裡,喜歡東探西問。她比較主動,因此踩到別人領域,吃白眼的機會可能比我多。我比較退縮,大家都搶的骨頭,我多半放棄,乖乖回到一邊涼快。不過基本上,我們都認同、肯定做學問不能閉門造車,知識應當共享。
雖然外表看來我們大不同,年紀也差一些,但都有點傻勁,還愛文學,相信人文主義。常常被別人的故事以及彼此的談話感動。
惠馨精力無窮,創作力無限,算算她做過的事,打過的仗,會嚇死人。我因為在旁目睹,所以記得很多。適當機會,我很願意分享。
談完了我們的交情,回頭說這本書。本書談的是有關婚姻與性別的法律敘事。內容廣泛,涉略到古、今、文學與法律諸多相關事件。另外,近年因社會變遷、民權及婦女運動的影響,有關婚姻及性別的法律變革很大,這本書因此不但介紹了我國的法傳統,也介紹了新的變革,同時還使用案例說明實際應用的情況。
依惠馨之見,就像她引Dworkin《法律帝國》一書的說法,法無所不在,無所不包(「我們生活在法律之中,並以法律為準繩。法律確定我們的身分:公民、雇員、醫生、配偶以及財產所有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涉及法律,「即便記載法律規定和指示的典籍緘默不語」,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受著它的規範。「我們是法律帝國的臣民,是其規則與理想的忠實追隨者」。)即使常常被批判人治,國民沒有法律概念的我國,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只要犯法,人人無從逃遁。與婚姻及性別有關的法自然亦不例外。法律影響個人生活,所以我們應當知法。但「因為臺灣現代的法律主要學習自遠在歐洲的德國,對一般人民而言,法律是生活中陌生的規範。不熟習現代臺灣法律制度的人民,感受到的法律規範是枯燥而陌生的條文與文字」,所以惠馨企圖要透過文學作品及法案例,用人人聽得懂的話說給大家聽,讓法律規範與日常生活結合。大家都知道,一般法律的書籍很難讀,我想本書對普及法律及人權知識,將會有重大貢獻。
此外,惠馨也希望藉著本書:「說明臺灣跟婚姻與性別有關的法規、內容以及法律規定在具體個別案件如何被應用,讓讀者在閱讀本書後,有能力參與臺灣法律各種跟婚姻與性別相關法規立法的討論,甚至有能力對於婚姻與性別的相關法規加以運用,並進而挑戰法律、改變法律」。由此可見,作為女性主義及民權運動者,惠馨最終關心的除了教育,還有社會改革,以及公平正義。
本書內容據說來自她的上課材料,因為她上課生動活潑,所以她的課一向熱門。她在課業及行政兩頭燒的情況下,讓讀者有機會分享這麼豐富有趣的內容,而我尤其有幸先睹為快,真要向惠馨致謝並致敬。
劉仲冬 謹記
200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