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便當伴你行
「便當」一詞源於中國,日文漢字寫作「弁當」(bento)。料理研究者奧村彪生在《日本的便當》一書中寫道:含便利之意的「便當」在日本室町時代 傳入日本,到了安土桃山時代 已明確指「存放食物的可?式多層方木盒」。
如今,便當已經遍布日本。大家來日本旅行,首先會見到車站販賣部的「鐵路便當」。烹調方式以烤、煮或涼拌為主,使用調料最多的是醬油和味噌。這些調料含有的氨基酸讓食材冷卻後也保持美味。尤其是經常使用乾香菇、蔬菜的日式煮物,放涼後更能入味。由於使用了當地土產和優質稻米,用傳統方式烹飪,再搭配上本地風格的餐盒包裝,別具風味。
本書著重介紹的是最樸實的普通家庭便當。春天全家人去看櫻花,便當盒裏一定會裝滿母親的拿手菜。平時給兒子的「通學便當」要多多考慮營養均衡,但學校遠足或運動會時可以放鬆一下,多加點孩子們喜歡的菜肴。給上班的先生準備的「通勤便當」得少油少鹽,還得美味、分量足。每個人的時間安排、工作節奏、家計、口味不同的環境下做出的每個便當,體現出個性和生活、甚至人生。
本書共有四十個故事和便當的介紹。在這本小書裏,我最花力氣的是作為日本女性對便當的回憶,希望通過文字能把這些情感傳達給大家。
我每天早上做兩份便當,一個給先生,一個給自己。到了中午聽著自己喜歡的歌,倒茶,打開便當盒,彷彿回到了在日本的學生時代。看到我「早弁」 而批評我的班主任,午休時刻併桌一起打開便當盒的同學,一塊上下學的女生淡粉色的口紅……雖然和同學都失去了聯繫,但還能想像她們和我一樣,在為別人或自己做便當。
帶便當不僅僅是為了營養、省錢、推動環保,那份溫馨回憶會一直陪伴你,不管過了多久,不管你身處何處。本書按季節介紹了共四十個便當和關於它的回憶,同時也從日本家庭主婦的角度來介紹了日式家常料理的製作法。可以當個隨筆集看,也可以從食譜步驟知道日本媳婦在異鄉如何下功夫做出一些日本菜。
?
最後再嘮叨兩句。自己在臺灣生活的六年時間裏,享用了不少「台鐵便當」。當時一個台幣六十元,拿過便當紙盒就能感覺到它的實在。通常盒子會有大大的排骨、茶葉蛋和豆腐乾,連擠在角落的醃菜做得都很認真。挾上一口菜,吃一口吸飽肉汁的壽司米,我已經不記得窗外的風景,但便當的美味還記得很清楚。
?
希望便當能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彩,也希望通過本書能夠與更多的臺灣朋友交流。
吉井忍
二○一五年八月於北京酒仙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