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繼《金窩、銀窩、狗窩》後,黎辛斯基反思建築、城市規畫的重要著作。
「文森斯庫里獎」得主、建築發言人黎辛斯基,引領我們省思台灣經驗,找出我們想要何種城市,以及真正需要哪種城市。
■不斷變化的城市,是都市設計者創意能力的體現,或是居民切身需求的投射?
■在台灣,101大樓和台中歌劇院,雖然展現了建築設計者的能力,也提供了都市一座象徵性的重要建築,但它的出現究竟是現今環境的「需求」?或只是被扭曲化的「建築競賽」?
■回溯數個城市的長時段變化,我們將得以掌握城市發展規律,透視城市的未來。
城市是人類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安全、社會互動,所形成的聚落型態。其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沒有城市,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都不可能發生。廣義來說,早在舊石器時代,即有城市設計的認知。隨著政治、社會生活的複雜化、科技文明的進展,城市設計發展出更豐富多元的思維,不同時代的城市空間與設計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需求。例如,古希臘人營造的是半天可以走完的生活型都市,中國長安的整齊街道規劃,除了防衛功能,更是展示國力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近代城市設計思想起自對工業革命造成的交通、空氣污染、衛生問題之反思。20世紀初開始有「城市設計」這個職業,同時出現幾個主要的城市設計思潮:從城市美化運動、柯比意的光輝城市構想,到雅各布斯重新審視市中心生活的樂趣。他們對當時及後世的城市設計均留下重要影響,例如,紐約中央車站等受歡迎的建築物便是「城市美化運動」所遺留的結果。
本書借鏡美國的城市發展,但討論範圍廣泛。作者以長時間的回溯與分析,呈現城市發展的多種樣貌與可能。透過本書您將可見到:20世紀重要都市設計理論的發展脈絡與重新評價;購物中心的誕生在城市發展所代表的意義;從規劃者、居民到相關業者對開發濱水區與重建舊城區的歷程與值得參考之心得;可思索當都市的規劃只以地標建築物來撐起,而不考慮整理規劃時,所產生的後果。作者也進一步提出分區開發的優點並列舉重要的前人經驗,並提出都市更新在舊的基礎上加強或許才是更好的方式。
黎辛斯基以堅實的案例和洞察力來分析說明,其具體、嚴謹但容易理解的論述將非常值得讀者參考:
一、城市設計vs市場需求:隨城市設計在都市規劃的角色日益減弱,政府、投資者、居民需求和媒體煽動,又會如何影響城市的樣貌?反映在行人徒步區等規劃上,其對商家的影響和對行人的意義有何不同?
二、都市計畫vs建築競賽:整體的都市規劃,與個別的建築競賽,何者才是影響城市定位與發展的重要指標?一座城市的好壞會否因為一兩座建築而被徹底改變?從古根漢美術館的畢爾包效應我們得到何種啟示?反思101和台中歌劇院是否為成功的城市行銷,還是僅在追求一種扭曲的建築觀念?
三、我們想要何種都市vs我們真的需要哪種都市:你想住在都市或是郊區?油價上漲、經濟衰退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購屋判斷?聚居於城市將比鄉村更有經濟效益,也有助於改善地球環境?
不論您是從事建築工作、設計工作、是政府官員或者僅是一位普通居民,本書都將提供您設計規劃、思考判斷或僅僅是考慮要居住於何處等各種需求。
◎亞馬遜讀者★★★★★好評推薦
◎黎辛斯基已在寫作圈子裡確立其建築發言人的地位。——《標準周刊》
◎好評如潮:
黎辛斯基引領我們反思本地經驗,並提醒值此大都會時代降臨之際,必須認真思索,我們究竟想要及需要哪一種城市,方能實現美好社會的追尋。──王志弘,台灣大學城鄉所教授
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城市,正處在重建這普世價值的重要時刻,這本書值得我們細讀省思,使我們想要的城市是我們需要的城市。──林洲民,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
本書作者縱越了美國數個世紀的都市規畫與城市發展,為我們開啟了一窺美國城市發展的堂奧,同時也提醒了處身當代的我們,對於每一個城市發展決策之「所以何從」應所反省,對於每一城市行動之「可能何往」應所慎酌。──林崇傑,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局長
這是一本淺顯易讀的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領域重要思想理念的評論專書,也是一本生動活潑的近代美國都市發展運動的簡史,更是一面從歷史脈絡中提取經驗來反思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明鏡。──陳明竺,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兼任教授
黎辛斯基帶我們一窺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各地城市之發展藍圖的都市未來面貌……富啟發性且始終引人入勝……他不只談人所希望從自己城市得到的東西,還激發讀者想像可能的發展。——《出版人周刊》
這是本精彩好書,讓我們了解都市計畫家和一般消費者的需求兩者非計畫中的互動如何形塑了城市。黎辛斯基是絕佳的都市設計闡述者,他身處這領域之中,對它知之甚詳。——Edward Glaeser,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黎辛斯基從嶄新的角度釐清一直以來討論不歇的一些觀念,內容發人深省。——Moshe Safdie,建築師
本書出自城市和都市規畫方面的一位傑出思想家,具體而微呈現了他某些最精闢的想法,內容看似薄弱,實則豐贍。本書深刻思索城市的過去、現在、未來─一個重大的主題,因為人類生活愈來愈都市化。——David Owen,《綠色大都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