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21世紀神學事件簿:如何在多元處境下做神學?

21世紀神學事件簿:如何在多元處境下做神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84346
謝木水
校園書房
2015年4月01日
143.00  元
HK$ 135.85  






ISBN:9789861984346
  • 叢書系列:神學人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6 x 22 cm / 普通級
    神學人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身處多元的21世紀,

    上帝依舊主動行動與言說,

    激發我們進行神學思考,回應事件!





    Ix? 推薦序一? 在「信心」與「理性」中回應事件真相(沈立德)

    Xiii 推薦序二? 第一本中文的神學人之神學反思(林鴻信) ?

    Xvii推薦序三? 當「見證」成為做神學的方法(鄧紹光)

    Xix? 推薦序四? 從「學思錄」到「神思錄」(蔡麗貞)

    001自序



    005導言:在21世紀的多元處境做神學

    015神學事件1:神學是聖經智慧的踐行Praxis

    051神學事件2:神學是回到啟示的光源Light

    083神學事件3:神學是屬靈的理性運作Spirit

    119神學事件4:神學是面向他者的福音Otherness

    161神學事件5:神學是基督為本的對話Dialogue

    205神學事件6:神學是科際整合的歷程Integration

    233神學事件7:神學是非暴力化的盼望Non-Violence

    275神學事件8:神學是顛覆世俗的空間Secularity

    315結語:創造後世俗社會的神學空間






    推薦序



    第一本中文的神學人之神學反思



    林鴻信

    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




      《21世紀神學事件簿:如何在多元處境下做神學?》是難得一見的第一本中文的神學人之神學反思──原名《神思錄》,反映一位神學人的生命、思想成長歷程。



    一位神學人的成長歷程



      作者謝木水博士出身於信仰眾多神明的東南亞地區,在少年時得到基督福音的啟蒙,後來受完整的理工專業教育,歷經保守福音派的新加坡神學院、匯聚東西文化的新加坡大學、重視學術傳承的蘇格蘭與英格蘭大學的歷練,而成為神學教育工作者。整個成長歷程過程,從迷信走向啟蒙,從盲信走向理性,從神學反思看見理性極限。



      這個成長歷程曲折蜿蜒,既在保守福音派神學院受到嚴格紮實的解經訓練;又前往蘇格蘭亞伯丁大學修讀神學碩士──研習重視理性在信仰裡的地位之德國神學家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的歷史啟示論,以及愛丁堡大學前系統神學教授托倫斯(Thomas F. Torrance)的基督啟示論;再藉由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習列維納斯出自希伯來傳承的後現代思想,而覺醒於生命智慧隱藏於轉向他者之必要,批判理性背後的強烈自我中心之必要,乃至追溯基督教無可取代的猶太教根源之必要,由前現代、現代而迎向後現代挑戰;最後在艾克塞特大學完成葛林教授(Timothy J. Gorringe)督導下的博士論文《基督裡的包容:巴特的宗教神學》,一個關於跨現代與後現代的神學大師巴特之處境神學研究,真是一趟處處引人入勝的神學之旅。



    一本用神學回應事件的書籍



      《21世紀神學事件簿》針對二十一世紀的多元處境與現代、後現代思潮,追求回歸宗教改革核心價值「惟獨聖經」,然而賦予極其生動的詮釋,不只強調「上帝的話」之規範,同時也強調「上帝的靈」之自由;不只強調啟示的「神聖源頭」,也強調啟示所落實的「人間處境」。書中各章題以「事件」為名,就是要強調神學思考來自「回應」發生的「事件」,這已隱含作者所主張沒有客觀不變的方法論之方法論,因為神學的使命就是回應上帝啟示事件。從書中神學事件的標題可以看到其聖經觀處處展現活潑有力的氣息,諸如:「聖經智慧」、「啟示的光源」、「屬靈的理性運作」、「面向他者的福音」、「基督為本」、「非暴力化的盼望」以及「顛覆世俗的空間」。



      本書努力建造一種整合多元局面的整全神學,首先是整合理性與信心的二元對立,其次是克服消除異己的統一暴力,最終是建構切合多元處境的神學。令人矚目的是,作者追溯西方神學至其起源希臘化哲學所導致二元對立思維困境,包括理性與信心、自然與恩典、客觀與主觀、科學與信仰、知識與靈性、教義與倫理之間的對立,因而強調必須延續西方神學忠於聖經的傳統,然而應避免倚重科學實證主義造成曲解聖經,是以回歸聖經智慧。



    科際對話的基礎



      希伯來與希臘文明是影響西方心靈的兩大文化傳統。「希伯來文明之光」指向上帝原初創造的首項創造,呈現出創造者與被造者的無限差距,並且以光暗分開暗示著從上帝而來的真理與非真理之不可並存;「希臘文明之光」則指向理性、理型之光,基於這是自然之光,強調被造者本身就是可以開發的光源。巴特(Karl Barth)在《教會教義學》復和教義裡所發展的「眾光教義」(Lichterlehre)提出整合希伯來文明之光與希臘文明之光的可能性在於基督之光:「在上帝的獨一真言之外,還有其他人們應該聆聽的話語。在生命之光以外,還有其他人可以看見的光。可是,上帝的真言使其他話語成真,上帝的生命之光讓其他的光照耀。」? 期盼創造者所創造的自然之光反射著上帝榮耀,而讓自然所代表的一切受造都成為基督教神學追求榮耀上帝的場域,本書作者循此路線雄心壯志地從基督是眾光之光的確信展開了科際對話。



      作者觀察到希臘文明的哲學思維可能造成認識聖經智慧的障礙,基於希臘式思維對於本體論的癡迷,詮釋聖經難免籠罩在一個本體論哲學網裡,而未能讓希伯來文明質樸地以聖經敘事與歷史脈絡說話,去猶太化的西方神學畢竟難以克服希臘哲學無所不在的陰影,這勢必是亞洲神學處境的神學工作者所當覺察的。



      於是,作者從列維納斯的倫理哲學學習聖經智慧,返回以傾聽為出發點的詮釋活動,從自我轉向他者,從已說的特殊性轉向未說的普遍性,主張添加福音神學帶來的解答,以基督為從特殊性到普遍性的關鍵。基督耶穌「我為他者」的福音敘事開啟了非暴力思維,由於耶穌基督的?我且與我同在,我也?他者且與他者同在,這不只可以克服消除異己的統一暴力,而且從思維深處拔除任何帶有暴力傾向的根苗,從而建構以基督為中心而切合多元處境神學──簡而言之,從基督的獨特性到他者的獨特性到自我的獨特性,即為真理的普遍性。



    以更深的信仰底蘊回應世界



      面對當今普世世俗化滔滔洪流的挑戰,徒具儀文的表面宗教性已不足以因應,因為世俗社會已發展出一種世俗性的宗教生活以及宗教情操,當面對這些偽宗教生活以及偽宗教情操,最有力的回應惟有真實而具有深度的宗教思想,這正是作者為何書寫面對世俗化挑戰事件而產生的神學反思。



      神學人基於自身生命的獨特性當面對神學事件時產生神學思想,讀者可嘗試將此書還原成作者面對神學事件而從事的神學思考過程,進而還原到作者生命的獨特性,相信你會深深地享受這種讀者與作者會遇的喜樂!




    其 他 著 作
    1. 愛教會到底?:以神學視野反思教會醜聞
    2. 信仰的大未來:人類需要的20個信念
    3. 非暴力十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