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島上,確實有千香萬味的好咖啡
1986年我進入聯合報系,因熬夜提神而喝咖啡,進而玩咖啡、烘咖啡,甚而兼任咖啡連鎖店產品副總,所接觸的全是國外進口熟豆或生豆。1999年翻譯《咖啡萬歲:小咖啡如何改變大世界》,論述歐美咖啡產業演進史,以及拉丁美洲咖啡血淚史。當時滿腦子全是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咖啡資訊,我的咖啡雷達幕,根本沒有半點台灣亮點。沒料到15年後,會提筆撰寫《台灣咖啡萬歲》,記述我對農友困知勉行、提升品質的深感動。
不容諱言,過去我很不屑台產咖啡,因為喝來總覺有股礙口雜味,但優雅討喜的風味卻「雲淡風輕」,更糟的是,售價貴而不惠,冤大頭才喝台灣咖啡。
2009年奇蹟出現了,台南麻豆的?上實業老董李高明,栽種的阿里山有機咖啡,擊敗一百多個莊園,贏得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年度最佳咖啡」12名金榜的第11名,這對我猶如晴天霹靂,顯然好山好水的寶島,確實種得出千香萬味好咖啡,於是拋開成見,開始廣泛接觸台灣咖啡農,並走訪中南部和東部產區,了解台灣咖啡的栽植環境與後製,同時也對殘缺不全的台灣咖啡史,進行業餘的研究。
有文獻記載的世界咖啡史,約莫六、七百年,但台灣文獻直到1877年,晚清的《撫番開山善後二十一章程》,才首度出現「咖啡」兩字,換言之,有文獻可考的台灣咖啡史,距今不過一百三十八寒暑,雖然不若世界咖啡史波濤壯闊,血淚斑斑,卻也歷盡滄桑浮沈,不絕如縷向前行。??????????????????????????????????????????? ?
台灣咖啡頑強的生命力,我在第一章野人獻曝歸納出三大高峰期:即日本領台時期(1895∼1945)的第一高峰期、台灣光復美援時代(1951-∼1965)的第二高峰期,以及古坑台灣咖啡節(2003)迄今的第三高峰期。有趣的是,就產量而言,均呈現後峰高過前峰態勢,即2010年以後的台灣咖啡年產量高過美援時期,而美援時期的產量也高過日據時期。
截至2014年,台灣咖啡每公頃單位產量最高的不是現在,更不是日治期,而是美援時期農復會採行密植法締造的。過去提到台灣咖啡史,往往聚焦於日治期,而忽略國人努力奮進的成果,但數據會說話,美援時代的台灣咖啡,不論總產量、單位產量、新品種與新設備的引進,更值得吾等深入研究。雖然第二高峰期雲林縣經濟農場斥資500萬台幣、向德國購進的重油燃料Probat 200磅烘焙機,早在三十多年前被拆解,下落不明,但近年古坑耆老走訪東南亞,遍尋骨董機下落,隨時準備迎回的情緒,令人動容。
1956年嘉義農試所的朱慶國遠赴夏威夷,引進抗鏽病新品種Kent與SL-28,早已在台灣落地生根,而今狀況如何,是否衍生出變種或其他馴化品種?予人浪漫的憧憬。
台灣咖啡的第三高峰期在古坑咖啡節以及李高明的阿里山咖啡贏得國際殊榮的激勵下,大步向前行,農友開始接受新知、新技術,並學習知香辨味,戮力接軌國際。南投縣府與國姓鄉公所積極為農友舉辦咖啡講座,力邀國際咖啡賽名列前茅的烘焙師江承哲、陳志煌,杯測師劉邦禹與咖啡師魏汝瑛,前來講習,加強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互動了解。
2013年5月,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前任理事長彼得.朱利安諾,偕咖啡品質協會執行長大衛.洛契,在台中前市長胡志強邀請下,出席台中舉辦的國際咖啡論壇,席間有場百人杯測會,鑑賞6支台灣精品豆,朱利安諾對這6支台灣豆豐厚的味譜,驚豔不已,農友打了一場漂亮的咖啡外交戰。
2013年6月,台南東山咖啡在賴清德市長大力支持下,東山兩支送評豆率先取得美國咖啡品質協會的精品級認證,點燃台灣咖啡認證熱潮,截至2014年12月,全台已有38支國產咖啡取得認證,可謂跳躍式進步。
我兩年內走訪三峽、台中、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和台東咖啡產區,拜訪深山與淺山數十座莊園,深深感動這塊土地的山水與綠意。台灣咖啡的甜蜜點,不是日治期,亦非美援期,而是現在進行式。我寫本書除了向純樸咖啡農致敬外,更希望能帶動都會區上班族、咖啡族或學生們,多多下鄉親近咖啡園,寓教於樂,體驗一下為何台灣是世界治安最佳、交通最便捷、環境最衛生,山水最秀麗,人親土親文化親的咖啡產地。
這兩年來,感謝在欉紅的台灣咖啡研究室負責人林哲豪與杯測師張廖巧玉,溫馨接送情,驅車陪我上山入林,追逐香醇發源地,更感謝與我握過手的農友,沒有大家協力玉成,台灣咖啡不可能萬歲!
(文/韓懷宗)
謹誌於台北內湖
中華民國104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