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國家、民族不同,宗教、語言、文化、文明不同,史觀自然也各異其趣。隨著時代的自由化、民主化、全球化,價值的多元化更是理所當然,百花齊放。
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多文化的社會,不但國家、民族、文化上的認同意識有異,且史觀不同,故歷史教科書有爭執,想當然耳。事實上,就連中國共產黨內,其史觀史論也都是有爭執的。他們對文革的史評已有共識,定位為「十年浩劫」,可是對毛澤東的歷史評價,卻還是人言言殊。
自古以來,中國就不贊成、甚至絕不允許有個人的史觀、史論、史說,至今仍然要求人人都要有「正確的歷史認識」,文字獄方興未艾。可是,「自由的世界」承認個人史觀的自由。史觀各異,何必一定要統一在大中華史觀之下,又何必定言於一尊,非聽你的不可。
台灣、韓國的歷史教科書,傳統上是國定的;中國則是黨定的,可是在文革期間,教育制度全然瓦解,改革開放後,尚未完全回復統一。
日本的教科書並不是國定或黨定,而是民間編纂,由政府檢定合格才能使用。所以歷史教科書就有數十種版本,檢定合格後,由各地、各校教育委員會議定採用。
台灣或中國的媒體經常譴責日本政府竄改教科書,「竄改歷史」。但日本政府文部省只有檢定,並不編纂,何來「竄改」?媒體人未曾讀過或看過日本教科書,往往只能「蜀犬吠日」,無的放矢。
戰後影響日本史觀最大的,是「第三國際史觀」和「東京裁判史觀」,當然也少不了來自中韓的中華史觀。可是在日本,史觀是多元的。不但言論界有司馬遼太郎的「司馬史觀」,也有備受中韓媒體抨擊的「黃文雄史觀」。個人的史觀並不被視為「異端」。
當然,傳統的中華史觀,最具代表性的是《春秋》《史記》《資治通鑑》。由於時代的變化,中華傳統的或道統的史說史觀的傳承,僅及於台灣一地。例如眾所周知的「天下莫非王土」「天無二日,地無二王」等等封建概念,世界已不通用,但台灣仍「食古不化」。
海島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是國民黨極富政治性的史說史觀,以及幾近捏造的史實。「反共抗俄」「反攻大陸」時代,中華民國的儒教道統史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馬列史觀」「階級革命史觀」針鋒相對,可是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國共也日漸化敵為友,緊急靠攏。
辛亥革命起於1911年10月10日,民國成立於1912年1月1日,至今「百年」。要如何替辛亥百年或民國百年慶生,已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熱題。百年是喜劇或悲劇,由於史觀不同,感受意識當然因人而異。
可是史實並不是主觀的。全盤接受黨國教育的人,與並不完全接受黨國史觀教育的人,兩者對於民國百年的共鳴度有所不同,自是難免。筆者雖在海外生活近半世紀,可是自小也受過黨國教育荼毒。唯有歷經半生的惡戰苦鬥,可謂歷盡滄桑之後,才能擺脫這些謊言的詛咒。
在台灣或整個華文世界,有關辛亥百年的歷史敘述,大都偏離史實太遠,幾近滿紙謊言的也不少。台灣的歷史教育、「歷史常識」,非常離譜,其來有自。黨官、文棍、學者、名嘴滿口胡言,史說、史論幾近創作。
本書的史觀、史說不但和中華傳統的、道統的史觀有所不同,且對史實的考證也盡了最大的努力。比起「騙人不知」的黨國史說,我自信本書更貼近歷史事實,更能提供讀者做為「知史」的他山之石。
2011年10月10日
黃文雄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