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N. Gregory Mankiw在其暢銷的經濟學教科書序言中提到,19世紀一位偉大經濟學家Alfred Marshall曾對經濟學作出以下定義:「Economics is a study of mankind in the ordinary business of life.」。而Mankiw也曾在《紐約時報》投書,對大學新鮮人提出五項學習忠告,其中一項建議是必須學習一些經濟學,目的在於能夠處理日後生活日常事務(the ordinary business of life)、培養工作所需的分析技能、成為優良公民並足以評斷不同政黨的說辭,甚至可避免被經濟學家矇騙!浩瀚的經濟學學海裡,當然不乏博大精深、艱深晦澀的理論與分析方法,但理論也好、分析也罷,不就只是「單純地」想要解讀現象、解決問題嗎?
編者長期以來在大專校院教授大學部「經濟學」與「貨幣銀行學」課程,課堂上總是不時提醒修課學生,課程所教授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並鼓勵學生除了上課教材外,亦能廣泛涉獵報章雜誌等媒體所刊載與探討的各項議題,透過知識的累積建立起經濟直覺的思維(economic way of thinking)。然而,老師的「言者有心」總敵不過學生的「聽者無意」。於是,自九十八(2009)學年度起,開始在課程設計上作了一項調整,由編者在平面及電子媒體上蒐集與課程單元相關的時事報導,製作成簡單的案例,並研擬相關的研討問題,當作每一位修課學生的平時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限內自行蒐集資料完成作業。一門課一學期會要求學生完成3至4次平時作業。當然,學生繳交之作業經編者批閱完畢之後,會在課堂上檢討作業內容的缺失,並以編者所建議的作法以及優良作業內容供學生觀摩參考。此作法實施近五年以來,學生修課負擔加重是必然的,但在期末教學評量意見上,學生普遍表示從作業撰寫上可以訓練資料蒐集與歸納整合的能力,而且可以將時事議題與理論相結合,雖然辛苦,但收穫不少!
此書集結了過去近五年來編者所設計的作業內容計38個案例,以及根據網路上所蒐集到政府部門資料與各媒體報導內容編寫成的參考答案。市面上已有相當多傑出經濟學者出版的經濟學教材,學術先進們對學習經濟學課程莘莘學子的引導與啟發,貢獻良多,亦無法被取代。經濟學初學者在透過教科書學習之餘,若能搭配相關的案例研討,勢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威廉.亞瑟.瓦爾德曾說過,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好的老師講解;優秀的老師示範,偉大的老師啟發。教學多年,一直都以追求成為偉大的老師為目標。基於對教學工作的執著與使命感以及維護自身教學品質的自律,一向對自己的教學表現有著某種程度的自信(絕非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偉大」雖然遙不可及,「優秀」也言過其實,「好不好」自有公評,但絕不至淪落於「平庸」。面對愈來愈嚴苛的工作條件與愈來愈險峻的教育環境,沉重的壓力自然不在話下,雖然曾有一位大陸教授指出,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學上,是毀滅自己、照亮別人,但自己對教學工作秉持熱情的初衷卻不曾動搖過!感謝一路走來給予包容與精神支持的家人、提供充沛教學資源的任職學校、不吝於分享教學經驗的學校同事,以及在我課堂上參與課堂學習的所有學生。
翁志強 謹誌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