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短眠熟睡提振工作效率 林嘉謨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現代人最常見的睡眠問題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失眠,而是睡眠時間不足。自從愛迪生發明電燈開始,人類的生活作息就從原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生活形態,轉變為夜鶯型晚睡生活作息。近年來,從發明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後,這些便利性3C產品鮮豔的螢幕,讓網路資訊無孔不入地侵入人類的生活,更壓縮現代人有限的睡眠時間。
從睡眠醫學科學的角度來看,長時間的短眠並不健康,睡太長與睡太短對健康長期來說都沒好處。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每個人的睡眠長短其實是基因決定的,有人如拿破崙一天只要睡四小時,但也有人一天就是需要十小時的睡眠,最主要端看睡眠會不會影響白天的精神與工作效率。
沒有必要拿少數成功人士的極端長期短眠案例去要求社會大眾也要照單全收,但是如何在偶爾因工作需要短眠時,能夠根據睡眠生理的原理,因為夜間睡眠前兩週期約三至四小時,主要以慢波睡眠為主,理論上慢波睡眠與睡意有關,在工作繁忙時,幾天短時間根據睡眠生理以三至四小時的睡眠來消除睡意,增加工作時間效率是可行的,但長時間短時間睡眠所累積的睡眠債,仍可能會造成交感神經及內分泌系統失調。雖然如此,但本書所強調的提高睡眠品質方法從心理、環境、呼吸、運動、寢具及晚餐食材各個角度去分析如何提升個人的睡眠品質的方法,跟臨床上我們目前提倡的個人化睡眠認知行為治療不謀而合。
希望大家能夠從這本書了解到偶爾需要短眠時,如何安排自己的睡眠時間及提高睡眠品質的方法,但本身是否適合長期短眠,需依每個人生理週期的基因而定。最後,祝大家都能掌握自己的睡眠效率與時間,維持身體健康與良好的工作效率。
(本文作者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