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政教互動與宗教團體自由權限:『宗教團體法草案』個案研究(1997-2012)

政教互動與宗教團體自由權限:『宗教團體法草案』個案研究(1997-2012)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31728
蔡秀菁
蘭臺網路
2014年2月01日
267.00  元
HK$ 240.3  






ISBN:9789866231728
  • 叢書系列:台灣宗教研究系列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台灣宗教研究系列


  • 宗教命理 > 宗教概論











      以〈宗教團體法草案〉制定的過程為個案研究,既對本土政教關係理論具開創性的指標意義,也修正「新國家主義」與「多元主義」的理論,豐富既有政治學的理論。理解下列主要問題:草案的具體內容及爭議、國家宗教主管官署、宗教團體領袖及學者三類菁英,對草案的意向?分析三類菁英在草案的「意向」形成的內在因素?及未來草案通過後,對宗教團體、國家的影響估計?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途徑與研究架構?? ?10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進度?? ?2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1

    ?? ?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選擇?? ?35

    第一節? 從法學論述〈宗教團體法草案〉?? ?36

    第二節? 從意識型態論述〈宗教團體法草案〉?? ?55

    第三節? 從社會科學論述〈宗教團體法草案〉?? ?71

    第四節? 選擇政治科學為研究途徑?? ?94

    ?? ?

    第三章 〈宗教團體法草案〉的背景、範圍與意涵?? ?107


    第一節? 國家訂定〈宗教團體法草案〉的背景?? ?107

    第二節? 〈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範圍?? ?119

    第三節? 〈宗教團體法草案〉的意涵?? ?134

    第四節? 小結?? ?151



    第四章 政教互動與〈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形成(1997-2009)?? ?153

    第一節? 國家發動〈宗教團體法草案〉的規劃?? ?154

    第二節? 國家擱置宗教領袖與學者的主張?? ?159

    第三節? 國家有條件或全部接受宗教領袖及學者的主張?? ?192

    第四節? 小結?? ?207

    ?? ?

    第五章 〈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國家意向」形成的因素?? ?213

    第一節? 憲政民主的國家性質?? ?214

    第二節? 國家宗教政策傳承?? ?234

    第三節? 宗教主管官署菁英理念?? ?250

    第四節? 小結?? ?259

    ?? ?

    第六章 〈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宗教團體意向」形成的因素?? ?263

    第一節? 宗教傳統?? ?263

    第二節? 宗教團體領袖的理念?? ?273

    第三節? 宗教團體利益?? ?293

    第四節? 小結?? ?309

    ?? ?

    第七章 當前產、官、學菁英對〈宗教團體法草案〉的意向?? ?313

    第一節? 對「國家整合〈宗教團體法草案〉」的意向?? ?314

    第二節? 對「宗教法人類型」的意向?? ?317

    第三節? 對「宗教法人運作」的意向?? ?321

    第四節? 對「宗教法人管理」的意向?? ?342

    第五節? 對「宗教法人權利」的意向?? ?369

    第六節? 小結?? ?391



    第八章? 國家通過〈宗教團體法草案〉後的可能影響?? ?403

    第一節? 國家尊重宗教的表現?? ?404

    第二節? 宗教團體的發展?? ?410

    第三節? 國家宗教主管官署管理與發展?? ?420

    第四節? 小結?? ?428



    第九章? 結論?? ?43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438

    第二節? 研究意義?? ?45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發展?? ?453



    推薦跋?? ?457



    參考書目?? ?467



    附錄?? ?493


    附錄1:「宗教團體法制意向」問卷調查?? ?493

    附錄2:「宗教團體法制」問卷發放、回收及有效問卷份數表?? ?499

    附錄3:與〈宗教團體法草案〉、宗教自由相關的「大法官會議解釋文」?? ?501

    附錄4:台北市政府民政局2011.7.1第1屆第4次宗教諮詢會議記錄?? ?509

    附錄5:2012.2.10教育部開會通知及議程?? ?512

    附錄6:〈內政部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設置要點〉?? ?514

    附錄7:全國型佛教與道教財團法人組織?? ?516

    附錄8:〈宗教團體法草案〉總說明?? ?518

    附錄9:2009年〈宗教團體法草案〉行政院版、黃昭順版及立法院一讀通過條文對照表?? ?531

    附錄10:各學科對〈宗教團體法草案〉相關議題論文?? ?545

    附錄11:〈宗教研修學院設立辦法草案〉說明?? ?554










    原來宗教學也可這樣研究




      宗教學研究的範疇從最古老的宗教神學發展到哲學,再由人文宗教學轉向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宗教社會科學的研究。而最近幾年,宗教學者開始關注到社會科學領域中的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來研究宗教學。其中,宗教政治學的「政教關係」研究,是逐漸開發成一嶄新學科的新領域。



      蔡博士的研究給此領域打入了一劑強心針,她挑選〈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個案研究當作主題,嘗試建構與檢視政教關係理論;並運用政治科學中的新國家主義與壓力團體理論,當作理論檢證與修訂的假設。



      就過去的〈宗教團體法草案〉研究來看,這篇研究具有幾項宗教學理論發展的意涵:



      1.將宗教社會科學研究觸角伸至「宗教政治學」



      「宗教政治學」是門嶄新的學科,需要累積諸多宗教與政治互動的相關連理論,才可能逐漸發展。蔡博士這篇研究,傳承了過去對此領域已有研究的成果,並走出一條創新的視野途徑。



      2.突破宗教法學的傳統研究,轉化為動態政教關係研究



      過去兩岸學者對宗教團體法或宗教法的研究,都從法學、法哲學或意識型態學等研究途徑出發,從少將宗教團體法當作一項依賴變數,思考這項法案出現的原因,包括來自國家或宗教團體彼此角力過程後,才浮出這項法案的藍圖。蔡博士的研究,指出了這種政與教互相角力動態過程的實際真實樣貌,讓讀者得以一窺究竟。



      3.運用個案來發展宗教政治學理論



      蔡博士採用得以深入政教互動理論的個案研究途徑,由此個案讓讀者可以得知,初階宗教政治學理論建構的可能性。如果未來可以累積更多的個案,進行小樣本的個案比較,或是多樣本的個案比較,就可以比較完整的呈現政教互動理論,進而豐富宗教政治學理論。



      4.質化與量化並陳,探索〈宗教團體法草案〉的過去與未來



      本研究以質化在前,量化在後,探索〈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內涵。蔡博士用深度訪談法結合文獻法,詳細理解與〈宗教團體法草案〉相關的產、官、學三類菁英對此議題的意向;再運用問卷調查法,測量這三類菁英對本法案通過後的未來態度。形同本研究是對過去這三類菁英的態度理解與未來估計型的研究,就研究的能量來看,是一篇不可多得之作。



      就政治學研究來看此論文,本篇是屬於「冷灶熱燒型」的作品;就宗教學的角度而言,本篇則為宗教社會科學又開了一扇門,讓宗教學者與政治學者的理論、概念,在本文中激出美麗的火花。我們期待宗教或政治學者,可多花幾分心力,共同耕耘「宗教政治學」這塊豐沃的土地。這份心情是對年輕學者的期待,也是對蔡博士的勉勵!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 張家麟

    2013/4/2於台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