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謀」的境界
中國文化有陽的一面,有陰的一面。陽面曰義理,所謂能說也能做是也;陰面曰權謀,所謂能做不能說是也。前者,形成了官方的話語與制度體系;後者,則構成了中國古代官場的真實生態,是千百年來聖人所撻伐、史書所諱言,卻綿延不絕、運行不息的一套東西。
因此可以說,這本書正是要揭揭權臣的老底,開開歷史的後門,從冠冕堂皇的正史背後翻撿出三十四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講講關於權謀的原理和故事。其實這三十四個人物,並非全是官場不倒翁。王國維《人間詞話》曾經引三句詩詞來形容「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的三種境界」,本書所錄的三十四個人物,恰好可以作這「三種境界」的詮釋與注腳。
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第一重境界的關鍵字是「機遇」。
一個偶然的機遇,平步青雲、一步登天,獨上高樓而望盡天涯之路。古往今來多少人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靠的正是機遇的魔力。機遇看似運氣,實則與「謀」難捨難分。對於無謀之人來講,機遇只是偶然;對於能謀之人來講,機遇只不過是化裝成偶然的必然。沒有機遇的時候如何創造機遇、機遇隱藏的時候如何瞄準機遇、機遇來臨的時候如何手不抖心不跳穩穩抓住機遇,都要靠謀的功夫。
但是第一重境界始終只能成就暴發戶而已。譬如靠吮吸膿血起家的鄧通,雖然一度富甲天下、財可敵國,但最終逃不過餓死街頭的宿命;而靠文字遊戲摘取狀元的龍汝言,也終於成也文字敗也文字,最後革職為民、永不敘用。像鄧通、龍汝言一樣,很多人的仕途在第一重境界的時候就中途腰斬。而只有少數此道高手才能夠披荊斬棘,進入第二重境界。
境界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第二重境界的關鍵字是「持久」。
抓住一次機遇並不難,愚者千慮也必能有一得。關鍵是如何在抓住機遇叩開仕途大門後,仍能如《菜根譚》所云「風斜雨急時,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從第一重境界的流星進化到第二重境界的恆星。這就需要謹言慎行、持之以恆,於平淡處見真功夫。比如西漢的萬石君一家子,以謹慎到近乎神經質著稱於世,家族裏前後出了十八個省部級高官;再比如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以一個「熬」字訣解決了他的一切對手,笑到了最後。最典型的例子,則莫過於五代時的馮道。此翁歷事四朝五姓十位君主,政權如走馬燈般更換,他卻能穩居相位二十多年,堪稱政壇常青樹。
能夠到達第二重境界者,當然堪稱高手,但是如果吹毛求疵,則仍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口碑不佳。萬石君一家在司馬遷的筆下遭到調侃,司馬懿被後世罵為「狐媚」,馮道則更是成了文人無行、恬不知恥的代名詞。因此之故,真正的高人絕不肯停留在第二重境界而任人唾面自乾,他們會繼續朝著第三重境界勇猛精進。
境界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第三重境界的關鍵字是「返璞歸真」,只有抵達了這一層境界的人,才能當得起「官場不倒翁」的稱號。
不倒翁的原理是什麼?簡單來講一句話:肚子裏有重心,所以立足才穩。仕途的道理也是一樣。《三十六計》按語有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權謀並非義理的對立面,而是蘊藏在義理之中。義理修養到了極致,也就是權謀;權謀修煉到了極致,也就是義理。換句話說,前兩重境界的人用陰謀,最高境界的人用陽謀。權謀的最高境界,並非熟練各種潛規則,到處鑽營投機。權謀的最高境界,乃是抱樸守拙,甚至於率性而為,這就是陽謀。
有小伎倆、小手腕,也許可以玩人,但玩人者終必被人玩之;胸中有大丘壑,固然城府深廣,能長保恩榮,但難免百密一疏、千慮一失。唯有真正坦誠率性之人,猶如金剛,不害人,而亦百毒不侵、諸邪莫近,最是仁者無敵。權謀,體味到了這個份上,也許才真正算得上達到了最高境界,體悟出了「陽謀」的滋味。
聊公
壬辰歲末於五斗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