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消失的老北京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42031
梅英東
何雨珈
八旗文化
2013年4月24日
160.00 元
HK$ 128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規格:平裝 / 448頁 / 16*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八旗中國觀察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報導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日常之遇:2022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報導文學得獎作品集
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
回望加利谷山(簡體書)
回望加利谷山(簡體書)精裝
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買辦與近代中國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精)
女性,戰爭與回憶:三十五位重慶婦女的抗戰講述
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
多變的孫科:歷史學家高華筆下的孫中山之子
在滿洲:探尋歷史、土地和 人的旅程
內
容
簡
介
拆
中國-Chnia-拆哪
老北京化作煙云,碾為廢墟。而新北京粗糙巨大,
「明天會更好」的夢,似乎變成空洞承諾。
這是一部紙上紀錄片,一個外國旅游作家見證并思索了這一城市史上最瘋狂的歷程。
「胡同應該被歌頌和讚美,因為朋友、鄰居、同學、親戚……所有人的聯繫都在這個背景下進行,在商店、旅社、澡堂、學校和市場中上演。」然而,一隻無形巨手強迫我們滾蛋,那一天彷彿迫在眉睫。
生活在北京大柵欄胡同裡的梅英東,在奧運前北京如火如荼地建設和拆遷中,帶著復雜的溫情記錄了胡同和四合院裡的生活場景、生活方式和人,并破譯出這座世界古老都市的拆之簡史:從燕都舊蹟到帝制時代的偉大都城,從民國的現代化浪潮到毛時代的工業化革命。對北京而言,了解其過去變得沉重和困難,而這座城對自己未來的率爾展望則是無以承受之輕。告示牌上的政府奧運廣告說:「明天會更好」。如果這是美麗夢想,距離北京奧運五年後,我們看到口號已經變成空洞承諾。今天的北京環境似乎變得更糟,而胡同和四合院社區已經消失殆盡或面目全非。
胡同的生活讓人迷戀,也問題多多。當作者因為內急失控,而把四角內褲狠狠地扔在距離住處百米外的公廁時,他心裡也曾出現一個小小的期盼:希望「無形巨手」在他所住的四合院外牆上畫了一個字:拆。然而他深知,拆,所憑依的是專制美學和發展至上主義,拆,到最後變成了暴力和簡化。他的鄰居老寡婦一輩子生活於斯,是老北京社區的象徵,擔心死在現代高層公寓裡無人所知,但還是被「無形巨手」驅逐搬進了郊區的公寓。本書的結尾處,作者打她的電話時,聽到的是:您所撥打的電話沒有接聽……
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京的歷史也是一部「拆」的大歷史,從元到明清,從民國到中共建政後的工業化改造,無疑都伴隨著拆和建。然而作者所見證的這一波拆遷對北京傷害最深。這一次是以奧運之名、現代之名、發展之名,卻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作者同時考察了其他大城市的生與死、拆與建,指出:北京沒有巴黎的奧斯曼男爵、也沒有紐約的摩西,北京只有一隻「無形巨手」。它只是拆除房子、畫好新的規劃圖、貼出一張通知、清除規劃中最後的障礙:人。藉著橫向和縱向的時空比較,作者展示給我們看到了城市和人的復雜性。
何偉盛讚梅爾是真正活在一本書裡的作家,而《出版人周刊》則評價說,梅爾這本充滿力量的書之於北京,正如珍.雅各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死亡》之於紐約。
作者簡介
梅英東(Michael Meyer)
美國旅行作家,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非虛構寫作」。1995年,他作為美國和平團志工來到中國四川內江,1997年之後在北京生活了10年。北京奧運前幾年,他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保護項目專員,體驗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生活長達兩年,並寫出《消失的老北京》一書,在美國引起媒體廣泛報導。
他的文章曾多次在紐約時報、時代週刊、 金融時報、體育畫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及其它報刊發表。他曾獲得多個寫作獎項,包括古根漢獎(Guggenheim)、紐約市公共圖書館獎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懷亭獎(Whiting)和洛克菲勒獎(Rockefeller Bellagio)等等。
《消失的老北京》是作者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
何雨珈
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香港大學新聞傳播碩士。熱愛文字和影像,正努力實現新聞理想與文化傳播之夢。有《喀布爾女孩》等多本譯作。
目
錄
1--前門
2--梅老師
3--胡同小學
4--拆與保護
5--冬天
6--【拆之簡史1】:燕都舊跡
7-- 晚報
8--「幸福城」
9--他山之石
10--春天
11--【拆之簡史2】:皇城興衰
12--貧民窟的非貧化
13--搶救老街的人
14--夏天
15--過去時vs.未來時
16--【拆之簡史3】:民國北平的現代化之路
17--樹的記憶
18--誰之錯?
19--老寡婦的故事
20--【拆之簡史4】:毛時代北京的工業浪潮
21--回音壁
尾聲--新北京,新奧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