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與過去和好: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When the Past Is Present: Healing the Emotional Wounds that Sabotage our Relationships

與過去和好: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7470737
大衛.里秋
梁麗燕編者:David Richo
啟示
2012年11月03日
117.00  元
HK$ 99.45  







叢書系列:Talent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alent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過去的創傷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療癒自己、修復生命的恩賜!

  本書帶你更新自己的心靈,
  走出人際關係的困境,尋回真正的愛與信任。

  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傾向,會重演往事,或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投射在過去的人物身上,如果這段過去牽扯到昔日的情感創傷、痛苦和失落,情況就更為明顯。

  這種現象,佛洛伊德稱之為「移情」。移情作用無所不在,因為我們在成長歷程中,都會經歷許多失落與創傷,這些創傷被我們藏在心靈深處,就像一顆未爆彈,隨時會干擾我們目前的生活、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在本書中,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博士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教導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陷入過去,以及該怎麼做,才能從這個毀滅性的模式中將自己釋放出來。他提醒我們,我們會不自覺地將童年或前段關係中的感受、需求、期望和信念,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們身上--包括我們的親密伴侶、家人朋友,甚或是點頭之交。

  里秋博士以三十多年擔任心理治療師的經驗,幫助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了解童年創傷會如何重現在成人的關係中,將它轉化為療癒的助力。
  ◆找出並治療我們從過去帶到現在的情感傷痛,不讓它繼續破壞現今的人際關係。
  ◆當我們對他人產生強烈的好感或反感時,就要注意,我們可能有未竟之事等待處理。
  ◆善用「正念」,活在當下的現實中,且培養出真正的親密關係。

  本書帶領我們與自己的內在心靈對話,從過去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中,回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未竟之事,並逐步釐清自己與他人的真實面貌,以5A為基礎:關注(Attention)自己的真實狀況、接納(Acceptance)彼此的一切、欣賞(Appreciation)並珍惜對方的價值、適時展現愛與情感(Affection)、以容許(Allowing)代替控制,建立健全而堅實的人際關係,尋回真正的愛與信任。

本書特色

  ◆提供許多非常實用的自我療癒技巧,相當適用於一般大眾,即使是沒接觸專業領域的讀者,也能輕易上手。

  ◆每章都有應用練習,讀者可以單獨進行,也可和伴侶、親友一同討論、練習。

  ◆心理師、社工、諮商輔導人員可用來幫助個案。

作者簡介

大衛.里秋David Richo

  資深心理治療師、教師、工作坊帶領者與作家。他以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見長,非常強調心理及靈性的重要。除了從事心理治療外,也在加州聖塔巴巴拉和舊金山帶領避靜團體。目前在全美各地的依沙蘭靈修中心(Esalen institute)、靈磐避靜中心(Spirit Rock Retreat Center)、聖塔巴巴拉市立大學成人教育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處授課,並常在英美各地舉辦工作坊。

  他把榮格、佛洛依德、超個人學派的觀點巧妙融入專業實務中,亦常在作品中引用文學與詩歌,激起讀者的共鳴並從中獲得啟發。他著有多本探討心靈的作品,包括《回歸真我》、《以愛之名,我願意》……等等。

審訂者簡介

張宏秀

  德州女子大學家族治療研究所兼任教授,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師學會認證督導,身兼心理治療師、督導、教師、工作坊帶領者等身分。肯定心理及靈性的互惠,二十年來在婚姻家庭諮詢、創傷治療、身心症與耗竭療癒中納入靈性議題,以增加生命轉化的資源。對心靈治癒與整合有三十年的個人經驗,也帶領靈性整合工作坊及團體。

譯者簡介

梁麗燕

  出生於台灣南投。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法國暢銷書作家妙麗葉巴貝里來台座談會隨身口譯。翻譯作品有《新世紀旅行百科全書》系列(合譯)。



前言 跨越往事的高牆

第1章 什麼是移情?
第2章 移情的作用及原因
第3章 我們能在一起的方式
第4章 作用與反應
第5章 恐懼所扮演的角色
第6章 重覆的強迫性
第7章 虐待的回憶
第8章 生理的層面
第9章 對慰藉和挑戰的雙重渴望
第10章 鏡映和理想
第11章 為何我愛你,卻沒能真正看見你
第12章 在人際關係中注意到移情
第13章 從移情到轉型
第14章 超越個人的移情

後記 榮格觀點裡更寬廣的生活



專文推薦

人生秘密的探索指南

  我從來都記不得七歲以下的記憶,甚至十二歲之前的記憶都相當模糊。一切都是由母親、鄰居、兄姊告訴我,所拼湊出來的樣貌。基本上,父母忙於工作,年幼的我不是託給鄰居,就是把院子大門關住,任由我在其中優遊。再來,父親脾氣暴躁,母親動輒得咎,隨時都在恐怖的暴力威脅下過活,嚴重時還必須逃家保命。這些童年時期被忽略與家庭暴力的陰影,都被我鎖進記憶區的深處。

  長大之後,我對男性有著超乎想像的厭惡與排斥,對女性的陪伴與擁抱,則有過度的渴望。我似乎是個蹩腳的導演,對人生中所遇到較為接近的人,都會潛意識地依陳舊固定的歷史腳本,給予安排固定的角色。遇見男性友人,總是維持遠遠的安全距離,例如工作中的同事與上司,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轉換跑道;還有,我會刻意偽裝幼稚的樣子接近女性友人,而她必須像個母親一般,持續熱情地回應我所有的需求,否則我就會暴怒離去,去尋找另一個更適合的對象,結局就是頻換女友,還有婚後的外遇頻傳。

  從這段簡短的故事,可以看出男主角把從小對父母的印象與期待,在後續的人生當中,不自知地移情到所有遇到可以發展親密關係的對象,強勢地操控他們,必須依照自己的想像來扮演既定的角色,忽略他們真實的人格,以至於一輩子都在重覆這樣「希望、期望與絕望」的循環戲碼。

  一般人際互動理論,簡單把一個人的自我分成表面開放的自我、有意識隱藏的自我、盲目或未知的自我三個層面,因此看似單純的兩人世界,背後卻有著複雜的3x3的心理動力過程,甚至可以化約為兩個家族的互動關係。如果沒有對人類心理的複雜度有所了解,人們最後都會說出「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你的誰?」這類的慨歎。

  這本書的主題明確,聚焦在精神分析學派最核心的議題之一:「移情」,用相當平實的筆調,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幫助讀者搜尋生命中至為關鍵、且未完成或遺憾的故事,並逐步釐清自己與他人真實的面貌,藉由轉型、超越的技巧,特別是面對、處理、解決與安置,裝備自己去迎接健全的人際關係。

  理想上,健康的心理成長歷程,需要由父母建立一個穩定與包容的環境,讓孩子能在信任、可預測的氛圍當中,放心地去探索未知的新奇世界。父母則藉由鏡映(mirroring)的方式,以無條件的正向關懷,對孩子提供5A,即Attention(關注)、Acceptance(接納)、Appreciation(欣賞)、Affection(情感)、Allowing(容許)。如此,孩子經過對父母的理想化,進而學習與內化這些待人之道,逐漸形成獨立與成熟的人格,成為另一個受信任的人或父母,可以將5A傳給下一代。

  但真實的家庭當中,通常很難如此順遂,因此,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錯,而形成各式各樣的困境與挑戰。不在少數的人,在成長歷程中必須經歷無數的失落與創傷,因而充滿悲傷、羞辱、憤怒與恐懼,而這些創傷情緒對幼小的心靈來說,難以承受,於是壓抑、潛抑,甚至解離,都是常用的心理防衛機轉。只是這些創傷記憶雖可被藏在心靈深處的角落,但並無法消失,如果沒有被妥善處理,累積的能量反而愈來愈強,它們就會在人生當中以各種變形的模樣,來干擾當事人的生活。移情就是一種常見的模式,所造成影響的層面很廣,主要是在發展親密關係的過程與工作場合,會強迫性地重覆表現出來,直到內在的歷史糾葛被完全解決為止。

  作者嘗試將這本書發展成為自助心理手冊,也提供許多非常實用的自我療癒技巧,相當適用於普羅大眾。不過,對於創傷情節與人際困擾較為嚴重的讀者,則仍必須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才能藉由客觀的提醒與協助,認清並妥善處理這些充滿強烈負向情緒的歷史情結,否則不小心掀開潘朵拉的盒子,反而會受到更大的創傷。

郭約瑟
(本文作者為羅東聖母醫院資深精神科醫師)




其 他 著 作
1. 關係斷捨離:當相處感到心累,如何留下守候、如何灑脫放手?
2. 當恐懼遇見愛:在關係中療癒害怕與不安,找回無懼的愛
3. 信任的療癒力:修復受傷的信任感,擁抱真正的愛與親密
4. 回歸真我:活出獨立的內在和成熟的愛
5. 信任的療癒力 Daring to Trust: Opening Ourselves to Real Love and Intimacy
6. 當愛遇見恐懼
7. 回歸真我:心理與靈性的整合指南 How to Be an Adult: A Handbook for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