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走讀魯迅:一代文學巨擘的十一個生命印記

走讀魯迅:一代文學巨擘的十一個生命印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780859
陳光中
華品文創
2012年7月10日
127.00  元
HK$ 107.95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23.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史









  一本與眾不同的寫魯迅的書

  探析人生經歷中的眾多迷團
  還原一個人性化的魯迅

  他叫周樹人,他是一個普通人

  一個身世坎坷、心境落寞、性格冷峻、且又看重感情、渴望愛情、深懷柔情的普通人

  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浙江紹興人,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走讀魯迅:一代文學巨擘的十一個生命印記,……在那些老屋舊舍之中,隱藏著多少讓人唏噓感歎的故事啊!只有走進去、讀過去,才能品味魯迅那五味雜陳的內心世界。

  紹興、人生之始、無可留連的故鄉、北京、“魯迅”誕生、兄弟失和、兩個“老虎尾巴”、“祝福”為誰而作、“魯迅師”與“廣平兄”、廈門、飛鴻遙繫兩地心、太陽、黑夜與月亮、廣州、大鐘樓上的孤獨宿客、奇怪的“官司”、哪一扇窗戶是他的家?上海、最後的歲月。

  歷時十年走讀,行程逾萬公里,踏訪七城故地,解析性格成因,二百六十餘幅精彩圖。

  只有當你真正瞭解了魯迅那特有的人生、瞭解了他所經受過的那些屈辱和艱辛,你才能真正讀懂他的內心,才能明白他在生命接近終點的時候為什麼會說出那樣驚世駭俗的話:“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作者

作者簡介

陳光中

  1949年9月生於大連。現為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博物館學會會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喜文字,好攝影,偶習繪畫。寫過若干小說、散文、評論,畫過些許漫畫、插圖。發表作品260餘萬字,包括長篇傳記《侯仁之》以及《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共八冊)、《北京胡同》等。部分作品在香港地區和韓國出版。






一.人生的第一個輪迴--紹興的魯迅故居
魯迅一生屢經浮沉,而最慘痛的影響或傷害,卻往往來自至親至愛的家人!
1.周家台門
2.家境敗落
3.從南京到日本
4.棄醫從文
5.被迫成婚
6.兄弟之間
7.無可流連的故鄉

二.“魯迅”誕生的地方--北京紹興會館
真正的“魯迅”,誕生於1918年那個特殊的年代,誕生於“五四”運動的前夜,誕生於紹興會館補樹書屋那普通的西房北屋中。
1.紹興會館
2.苦悶中的消沉
3.“魯迅”誕生
4.走出會館

三.老宅中的待解之謎--北京八道灣的魯迅故居
兄名“長庚”、弟稱“啟明”,原本情義交融,真如蒼天之上的同一星辰,卻不料數十載手足之情朝夕間便化為煙塵,從此各奔東西背向而行,再無相逢的可能。
1.八道灣曾經的故事
2.老宅的見證人
3.關於“兄弟失和”的原因及經過之謎
4.流言與事實
5.關於八道灣胡同11號正房的“老虎尾巴”之謎

四.為誰“祝福”--北京磚塔胡同的魯迅故居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小說的名字居然正與“朱安”暗合:“朱”、“ 祝”同音,“安”既是“福”。他也許正是借此為朱安、為母親、為無數與她們同樣的婦女而“祝福”!
1.《幸福的家庭》
2.無奈的忙碌
3.一首晦澀的“詩”
4.悲哀中的祝福

五.“老虎尾巴”中的愛情故事--北京西三條胡同的魯迅故居
誰能相信,筆鋒似戟、鐵骨錚錚、怒目金剛式的魯迅,竟然也會如此心旌搖動、無法自已,竟然也會流露出如此難以掩飾的千般柔情!
1.從“老虎尾巴”到女師大
2.“魯迅師”與“廣平兄”
3.品嘗愛情
4.告別“老虎尾巴”

六.飛鴻遙系兩地心--廈門的魯迅故居
壓抑多年的感情終於爆發,魯迅大膽發出了一聲高呼:“我可以愛!”
1.第一次同行與第一次暫別
2.廈門時日
3.寂寞中的猶疑
4.太陽、黑夜與月亮
5.迎著月色而去

七.“大夜璧月”及“紅鼻”--廣州的魯迅故居
想必那些無端拔高魯迅的人們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他那朗朗上口如同警句般精煉的文字,居然是一段愛情感言,而與“革命”全然無關!
1.大鐘樓上的孤獨宿客
2.遷居白雲樓
3.奇怪的“官司”
4.“惹禍”的信件
5.關於“剽竊”的舊事
6.“剽竊”的餘波與顧頡剛其人
7.在廣州的短暫徘徊
8.白雲樓魯迅故居考

八.最後的歲月--上海的魯迅故居
“一個都不寬恕”,也決不要別人寬恕自己,這就是魯迅的性格。
1.走進大上海
2.騰挪景雲里
3.“回眸時看小於菟”
4.拉摩斯公寓
5.刀叢下
6.大陸新村
7.人生終點
8.探訪上海魯迅故居

附錄.各地魯迅紀念館(室)簡介
1,紹興魯迅紀念館
2,紹興市第一中學魯迅紀念室
3,南京魯迅紀念館
4,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魯迅紀念室
5,北京魯迅博物館
6,北京魯迅中學魯迅生平展室
7,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
8,廣州魯迅紀念館
9,上海魯迅紀念館

後記
參考文獻


自序

  回想這部書稿,延宕數年終得完成,其間本有許多感慨,原想留待寫這序言的時候發作。不料真到了這一刻,思緒紊亂,竟不知該如何下筆了。

  躊躇多日,仍無頭緒,唯一的出路,只有仍從魯迅說起。

  在20世紀的中國文壇,“魯迅”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

  他要麼被捧上雲端奉為神靈,要麼被打入汙澤斥為妖魔。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目的,把魯迅當成了政治鬥爭的工具。在這一片喧囂之中,魯迅的身影卻似乎更加模糊、更加神秘,讓人感到迷惑。

  正是帶著這樣的迷惑,我才踏上“走讀”之旅。我對那些政治並無多大興趣,只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真實的魯迅。

  十幾年來,邊讀邊走,讀讀走走。書讀了不少,包括重新系統閱讀的《魯迅全集》在內,大約至少要有上千萬字吧;路也走了不少,僅乘火車旅行的路程,算來也有萬把公里了。沿循魯迅的人生軌跡,在實地尋覓往事的遺痕,隨著行程的延續,他的形象在我眼中漸顯清晰。

  魯迅在國內居住和生活過的城市,主要有7座,即:紹興、南京、杭州、北京、廈門、廣州、上海;此外還去過西安,但只是短暫講學。至於國外,他只去過日本,在那裡生活的時間不算短,前後共有7年多的時間,由於條件所限,我無法前去考察,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不過,我卻去了國內的另一處地方作為彌補--儘管魯迅本人從來沒有去過,但在那裡發生的事情卻對他產生了莫大的影響,使他毅然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那就是遼東半島的旅順港。

  在旅順的那段時間,我的心情始終十分陰鬱易怒,尤其見不得一些遊客的輕佻。我不能理解,他們在參觀那些所謂“景點”的時候,居然能旁若無人地高聲喧嘩,居然能沒心沒肺地嬉笑打鬧,居然能搔首弄姿地拍照留影!

  他們難道不知道這些“景點”到底是什麼?

  --那是每個中國人心頭永遠不能癒合的血淋淋的傷疤!

  一百多年前,日俄兩國為了爭奪這個遠東地區著名的戰略要地,在這塊屬於中國的土地上打得昏天黑地,而腐敗無能的中國政府,居然宣佈“保持中立”。這是何等的恥辱!

  不難想見,當時正在異國學習的魯迅,置身于成群愛國熱情高漲的日本學生之中,在與他們一起觀看課間放映的那些宣傳日軍英勇戰績的幻燈片時,顯得多麼尷尬和孤獨。如他所說:“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任何一個稍有自尊的中國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場景,更何況魯迅正是一個熱血青年。

  如此,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他為什麼竟會就此棄醫從文。

  然而,儘管魯迅後來被尊為“戰士”,他卻並沒有選擇和他的同鄉秋瑾、徐錫麟那樣慷慨赴死的方式,他的戰鬥武器不是匕首、手槍和炸彈,而是筆墨與紙。

  我不認為魯迅懦弱。我只覺得,是因為肩上和心頭有太重的負擔,使他難以擺脫束縛。
這負擔,就是他的家庭。

  不可否認,魯迅是至孝之人。恕我直言:他已近乎“愚孝”。

  縱觀魯迅並不漫長的一生,可謂頗多坎坷,而最直接最沉重的挫折和打擊,卻大都來自他的家庭。祖父入獄、父親早亡造成家道中落,母親又固執而盲目地給他套上了婚姻的枷鎖,至親至愛的兄弟卻成為對他傷害最深的人……而他只能默默地承受。儘管後來終於有勇氣掙脫枷鎖,但那些傷害已經成為無法痊癒的隱痛,以致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心態和性格。

  所以,我在“走讀”那些舊居的過程中,時常會產生難以抑制的感慨:就個人經歷而言,魯迅的一輩子,活得真不容易!

  比如,紹興老屋那間獨處一隅的臥室,映射出他那悲劇婚姻中難言的隱秘;北京紹興會館補樹書屋的破敗小院,則是他自“沈默”至“爆發”、從而正式走上文壇的起點;北京八道灣舊宅,見證過他與周作人斷然絕交的場面,那“兄弟失和”的真實內情,卻始終無人知曉;他在廈門的空曠大房間裡經歷了難耐的孤獨與苦悶,卻又在上海景雲裡的石庫門中品味了愛情的甜蜜和家庭的溫暖;上海大陸新村的寓所,是他的人生終點,而那死因,竟成為曾經引發劇烈爭論的“世紀之謎”。還有,他和高長虹的曲折恩怨、與顧頡剛的離奇“官司”,都有許多需要詮釋的內情……在那些老屋舊舍之中,隱藏著多少讓人唏歔感歎的故事啊!只有走進去、讀過去,才能品味魯迅那五味雜陳的內心世界。

  然而,時光的塵沙、人為的修飾、偏頗的理解……如此等等,往往會掩蓋許多重要的痕跡。

  比如紹興的東昌坊口,百年前本是一條僻靜的普通街巷,如今已經成為人流如織的旅遊景點;那被定為“魯迅祖居”的老台門和被定為“魯迅故居”的新台門,張燈結綵,煥然一新,全然看不出當年破敗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想像魯迅幼時在百草園的荒草叢中自尋樂趣的場景?如何體會其家境敗落後的淒涼氛圍?如何感受他被族人逼迫甚至誣陷時的憤懣心情?許多參觀者可能無法理解,魯迅當年為什麼要離開這奢華的豪門大宅,被迫外出求學--產生如此疑問的原因很簡單:現今展示的東西,已經遠離原貌。

  還有北京八道灣和宮門口西三條的宅院。在魯迅的一生中,只有這兩處住所是由他親自勘選購定、親自設計監造的。他是一個做事細心、感情細膩的人,這兩處住所的格局,明顯展示了他的個性,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便是那兩個“老虎尾巴”。

  但是,一些專業人士始終不承認八道灣宅院中“老虎尾巴”的存在。我曾請教過相關的專家,回答是斬釘截鐵的:“‘老虎尾巴’只有西三條那一處!”

  但確有證據,說明八道灣“老虎尾巴”的真實存在。

  那不是一間普通的屋子--它的存在是魯迅對自己畸形婚姻的一種無奈的反抗。

  在八道灣,魯迅寫出了著名的《阿Q正傳》。如果說,阿Q腦後那條鼠尾般難看的辮子隱喻著國人頭腦中難以割捨的封建思想,那麼八道灣的“老虎尾巴”則反映了長期無法擺脫的家庭枷鎖對魯迅所構成的精神禁錮。

  在北京魯迅博物館中展出的八道灣舊宅模型,不僅遺漏了那不可忽視的“老虎尾巴”,還有一處失誤:它顯然是借鑒普 通北京四合院的格局製作的,因此把後院做得太小了。許多年來我始終存有疑問:魯迅為何只給兩個弟弟及其家人留下了那麼窄小的空間,作為大哥,豈不是過於霸 道了嗎?待到考察過實地,我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那後院異常闊大,面積甚至超過正院--魯迅是絕對不會虧待自己的弟弟們的!

  所以,我根據模型和實物特地畫了兩幅白描,供讀者用作比較。那不僅是院落面積的問題,從中可以體悟魯迅內心深處許多難為人知的情感。

  許多事情,是要自己親眼看過之後才會大致明白的。

  說這話的前提是:所看到的應當是真實的東西。

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魯迅被五彩斑斕的眩光所籠罩,使得與他相關的許多事情和人物也同樣朦朧起來。

  近年來,一些資料得以重新披露,人們發現,連似乎最能接近真實的“照片”,居然也有作偽的可能。比如,魯迅在廈門的時候曾經在墳地裡拍過幾張照片,其中一張是單人的,一張是集體的。由於場景奇異,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那張廣為傳播的“集體照”,居然有兩個“版本”,畫面中一位元或有或無、時有時無的人物,便是曾被魯迅稱為“老朋友”的林語堂。

  魯迅與林語堂的關係,本來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可惜限於篇幅,在這本書裡未能進行詳細的介紹。他們交往多年,原是很好的朋友,後來因見解不同而不再來往。林語堂曾說:“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而在魯迅去廈門大學任教這件事上,林語堂是幫了大忙的;不管魯迅本人對廈門有多少不堪的記憶,那畢竟是他生命旅 程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經歷。以往由於政治的原因對照片進行了“處理”,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行為,只能讓人感到無聊與無奈,而近年有些書籍仍在使用那張“缺 員”的照片,則讓人完全難以理解了。如今在廈門大學的魯迅紀念館以及北京的魯迅博物館裡,展出的都是那張人物齊全的照片--歷史的原貌本該如此,但人們所看到的往往是偽造的“史實”,這樣的情況,在有關魯迅的資料中俯拾即是。如何去偽存真,居然成為需要時刻當心的要務,這真是一件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假如魯迅在世看到這等奇事,只怕也會驚訝得連鬍子都要翹起來了。

  還有一件小事,我也在正文中提到。我曾發現,魯迅當年在廈門時寄給許廣平一張明信片,上面所寫的有關他住所位置的說明文字,與實際地形不符。經請教專家,對方認為,魯迅是在敘述的時候變換了一下方位。我覺得,這解釋頗為牽強。其實,原因可能很簡單:那不過是魯迅一時筆誤而已。

  所以我才有所感歎:“雖是小事,卻反映了一個事實:魯迅的形象被樹立得太高大,竟使得人們不敢承認他也會有出錯的時候。”

  這種思想上的束縛不僅在許多專家的身上常有反映,普通人也往往難以擺脫--當然包括我本人。

  在說到魯迅性格的另一面時,起初我也不免戰戰兢兢。看到學界經常為一些具體問題爭得硝煙彌漫甚至“上綱上線”,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哪有貿然置喙的資格呢!

  但是,通過反復閱讀魯迅,讓我陡然增加勇氣。畢竟魯迅對自己也進行過相當嚴厲的自我剖析,作為後人,又有什麼必要故作遮掩!

  我堅信一點:事實就是事實。

  比如,他與顧頡剛那場有頭無尾的“官司”,儘管有許多複雜的背景,卻明顯地暴露出魯迅性格中難以掩飾的缺陷。因憎惡一個人,而憎惡其學問,甚至憎惡其生理缺陷,甚至憎惡與其有同樣生理缺陷的人--當時中山大學另有一位教授,據說與顧頡剛類似,也有講話結巴的毛病,魯迅譏之:“廣東中大,似乎專愛口吃的人。”

  這種情狀,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優點。

  然而,正是如此,才像魯迅、才是魯迅。

  多少年來,人們對魯迅的評價如冰火兩端。有說他光明磊落,有說他心胸狹隘;有說他激情似焰,有說他心冷如霜;有說他疾惡如仇,有說他睚眥必報;有說他筆鋒犀利,有說他尖酸刻薄……如此等等,看似互不相容,其實都沒有錯。

  褪去光環洗清濁泥,不難發現,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身世坎坷心境落寞性格冷峻且又看重感情渴望愛情深懷柔情的普通人。

  作為一個普通人,魯迅自然也要有脾氣、自然也應有缺點、自然也會在性格中充滿矛盾。

  只有當你真正瞭解了魯迅那特有的人生、瞭解了他所經受過的那些恥辱和艱辛,你才能真正讀懂他的內心,才能明白他在生命接近終點的時候為什麼會說出那樣驚世駭俗的話:“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是否有這般勇氣?
  我的回答是:有也難。
  所以他才讓我傾心敬佩。
  所以他才讓我深懷同情。
  所以我才會寫這樣一本書。

  這本書記錄了十幾年來我的行走過程。它涉及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城市中魯迅生活過的11處故居。另有各地9處與魯迅當年的生活工作有直接關係的紀念館所,作為附錄列出,以供讀者參考。

  這本書依然保持了我以往的習慣:除了少量必不可少的歷史圖片取自有關的展覽或資料,其他的景物照片均屬實地拍攝;書中的那些畫像、速寫、地圖等等,也由我執筆繪製--儘管水平粗拙,畢竟浸潤著自己的一番心血。

  書中使用了不少引文,對於一些詞句及標點的用法,大多未予修改,比如:“擁腫”、“含糊”、“豫備”、“費話”等,以保留一些特殊的歷史痕跡。

  需要說明的是,各地的魯迅故居,由於種種原因,命運各不相同。有的仍在不斷擴建--如紹興的魯迅故里,有的卻日趨敗落--如北京的紹興會館,有的則前途莫明--如北京磚塔胡同……所以,書中有些照片特地標明瞭具體的拍攝日期。若是將來情況有變,這些照片也可留作真實的歷史資料。

陳光中
2011年4月於北京會城門




其 他 著 作
1. 走讀周有光:漢語拼音之父
2. 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3)
3. 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2)
4. 風景——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1)
5. 京城名人故居與軼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