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爸媽,別忘了!你也當過小孩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7468444
蘇曉慧
凱信企管
2010年3月24日
87.00 元
HK$ 69.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好學習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好學習
分
類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同
類
書
推
薦
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
培養孩子的「內在力」,不愁未來沒有一席之地:自主選擇、善用時間、勇於質疑……擁有八種軟實力,孩子才具備了跑第一的能力!
笨小孩不是天生的,只是大腦尚未開發:專注力×實踐力×好奇心,用故事激發學習熱情,讓孩子離夢想更靠近
爸媽這樣說最有效!七堂溝通課讓孩子專注學習、衝出好成績:CP值最高的親子對話法,引導孩子突破情緒×人際×學習障礙,建立高效讀書習慣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如何穿過一張明信片──德國小學生愛上數學的祕密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5分鐘 玩出專注力遊戲書2
親子都快樂的成績進步法:對每個小孩都有效的猶太式學習秘訣
孩子就吃這一套
管教啊,管教
內
容
簡
介
你的孩子敢對你說「真心話」嗎?
【傾聽,是開啟孩子內心的唯一鑰匙!】
孩子,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教,
他們只是需要有人去傾聽、了解,
而這個人就是他們的爸媽!
只有願意無條件接納孩子,聽見孩子的「真心話」,
有效的教養,才真正開始 ~
【等待,是世上最好的教養術!】
教養急不得,更不能太用力,用力不僅沒用,
往往還適得其反。相反的,「等待」能換來孩子的信任,讓你不用特別用力就可以管好他們。
本書讓你聽見你從來不知道的,孩子的真心話!
揭露孩子在「學習、生活、人際、生涯規劃」四大領域中,父母從不了解的「真心話」!
傾聽,是世上最好的教養術。但是,大部分的父母親,往往很不懂得「聽」,且總是心急地在孩子解釋之前,就下了結論並採取自認為有效的手段;而孩子也因為如此,越來越不願意「說」給父母聽,親子關係漸行漸遠……其實,只有在父母願意真心接納孩子,並傾聽孩子內心話時,有效的教養才真正發生。本書針對四大教養領域中,最讓父母感到苦惱的問題,如:「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用功一點?」、「現代孩子的生活習慣比較差?」、「與人相處有很難嗎?」、「何孩子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從孩子的立場出發,引領你聽見孩子的真心話,並提出詳盡的解析,給予你開啟正向親子關係的鑰匙。
作者告訴你,如何協助孩子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沒有什麼學習方法是錯誤的或正確的,也沒有什麼學習方法是萬無一失的,坊間也有所謂「保證成效」的記憶力加強、速讀、提升專注力等等的補習班,也許有所成效,但這些都是表面的技能,加快某個複習階段的速度而已,真正要有效學習還是要看孩子本身的特性,運用孩子本身的特質發展屬於他個人能掌握的讀書方法,那才叫做「適合」。本書作者就要告訴你,如何透過SWOT分析法,找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作者還要告訴你,最有效的親子溝通方式是什麼
肯定的回答比否定有效!人的大腦十分有趣,對於「不要如何如何」的訊息接受度很低,但是對於「要如何如何」的接受度卻很高。作者在實際教學經驗中,發現孩子的行為的確反應出這樣的狀態。當你告訴孩子「月台上不可隨意奔跑,以免發生危險。」結果還是一堆小孩喜歡在月台奔跑,問他知不知道這個規定?他會點頭,再問他為什麼要在月台奔跑,回答就可能有很多種,都和這個規定沾不上邊,原來當孩子聽到「不要在捷運月台上奔跑」這句話,大腦卻只對「在捷運月台上奔跑」這幾個字有印象。所以,從現在起,別再對孩子說「不」了吧!
還有別人不知道的,分析孩子人格特質的另類方法!
原來「網路」和「電動」,是分析孩子潛能的最佳途徑!?
你知道嗎?如果孩子喜歡玩即時戰略遊戲,通常控制慾比較強,善於理性思考佈局,判斷力也比較精準;喜歡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通常體育活動的表現較佳,手眼協調功能也比一般人好;喜歡玩角色扮演遊戲時,可能內心渴望展示的真我常被壓抑,在虛擬世界中則可以盡情展現……。孩子在玩遊戲的當下是最自然、最放鬆的時候,而這個時候他們也展現了最純粹的本質,所以我們可以從遊戲的選擇趨向中看到孩子的優勢,從孩子選擇的遊戲中看到孩子的能力,從孩子經營遊戲的方式,更能看到孩子在真實人生當中可能發展的潛力。
作者簡介
蘇曉慧
北一女中、政大中文畢,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從小對吸收知識就很有興趣,累積許多讀書考試小撇步,擔任補教及家教老師期間,在教學領域十年的耕耘,經歷各種不同孩子的「磨難」,和孩子培養亦師亦友的情誼,了解孩子們對學習、人生等等各種不同的疑惑,不只是教導他們知識,也和他們討論如何面對人生的態度。長期以來經過和學生的互動,為孩子提供誠懇而實用的學習規劃建議,擁有豐富的授課經驗,從自身的反思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當中,了解孩子們成長及學習過程的需求,以及經常出現的行為表徵背後其實都隱含孩子真正的心聲,整理集結成本書,期待家長和老師們在教養過程中得到另一種啟發。
目
錄
CHAPTER 1 學習: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用功一點?
01 孩子說:「看見書就討厭!」
築一個充滿書香的小窩
和孩子一起腦筋急轉彎
閱讀也可以變得有趣味
你的孩子有閱讀障礙?
02 孩子說:「這些很簡單,不想再學了。」
其實你家有個小神童
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
上天老早給了孩子一份大禮
03 孩子說:「完全聽不懂。」
前面沒搞懂,後面的當然也不會
孩子的學習路上需要我們的陪伴
放心!考出好成績是有方法的
了解強項和弱項,學習更簡單
問問問!有問題就要問!
離一百分愈來愈近
04 孩子說:「我很努力,但成績不好。」
複習時一定要注意:效率
複習時一定要注意:精準
複習時一定要注意:規劃
05 孩子說:「不知不覺就會分神。」
這個也摸一下,那個也摸一下
孩子不會告訴你為什麼不能專心
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嗎?
06 孩子說:「不知道為什麼就睡著了!」
晚上十點以前上床睡覺
吃早餐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孩子可能有睡眠障礙嗎?
07 孩子說:「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上網Google就好了,還要讀什麼書?
書中的黃金屋,可能看得見,卻摸不著
讀書是為了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CHAPTER 2 生活:現代孩子的生活習慣比較差?
08 孩子說:「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
如何選擇電視節目
如何輔助學校課程
如何激發想像創造
09 孩子說:「我要玩電腦。」
過早玩電腦小心變成電玩腦
絕對的禁止帶來絕對的無效
從電玩模式分析未來發展
10 孩子說:「為什麼不能帶手機。」
和孩子討論使用目的
比孩子更瞭解使用方法
從手機保密和系統功能上做限制
11 孩子說:「我想要多一點零用錢。」
了解金錢的來源
認識金錢的價值
認識理財的方法
CHAPTER 3 人際:與人相處有很難嗎?
12 孩子說:「我現在就要做我想做的事。」
培養延遲滿足的性格
遵守對孩子的承諾
學習互信互重的態度
13 孩子說:「我不喜歡輸給別人。」
給自己壓力也給別人壓力
人生因有挫折而美麗
教孩子贏也要教孩子輸
14 孩子說:「我想要大家都注意我。」
渴望關愛的眼神
多給孩子五分鐘
賞善罰惡,適可而止
15 孩子說:「在學校被欺負,不想上學。」
是不想?還是不敢?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事先推演解決的方法
16 孩子說:「為什麼不能談戀愛?」
談戀愛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環
談戀愛不見得影響學業
引導他們懂得如何愛與被愛
17 孩子說:「我沒有朋友。」
讓孩子有同儕之間的話題
讓孩子有社交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
用理性面對孩子
用輕聲細語代替聲嘶力竭
CHAPTER 4 生涯:為何孩子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
18 孩子說:「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協助孩子進行生涯規劃
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
了解孩子的性向和專長
19 孩子說:「大人只會說不可以」
用討論代替責備
用看顧代替管控
用肯定代替否定
用真相代替辯論
用承諾代替要求
20 孩子說:「不要一直管我。」
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
從孩子的眼睛看他們的世界
相信孩子的品格
自然成長就不會變壞
放手以免攤手
序
隨著我們的孩子漸漸長大,開始上幼稚園、上小學,不再像小 BABY 的時候一樣整天黏在身邊,他們的想法慢慢地也會開始變得不一樣,只是大人們通常不會發現,尤其是功課不好的時候,補習、請家教,規定這個、規定那個,卻從來不問孩子:「你覺得怎麼樣才好?」開始進入補教界之後,所看到的孩子大部份都是功課不好,當然,功課不好的孩子最有可能被家長逼著去補習,就算心裡老大不願意也還是要應付爸媽的期望,但是其實大部份的孩子都不笨,他們只是有些問題想問、有些話想說,他們有時候反而腦袋聰明、反應又快,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父母、師長眼中的「問題」。功課不好?不想上學?不聽話?忙著談戀愛?看著他們看似叛逆的行徑,再對應自己以往摸索著學習、成長的經驗,我發現,孩子們其實都沒有想像中這麼「難搞」,他們只是需要大人們了解他們想要的是什麼,他們需要有可以敞開心房討論
各種問題的對象,而這個對象其實應該是自己的爸媽。
但是,為什麼我們都常不會是孩子傾吐心事的對象呢?
我們的成長歷程所遇到過的問題也是現在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可能時空背景不同,表現出來的狀況不同,但問題的本質卻是相同的。所以別忘了,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
回想我自己的成長過程,父母親的學歷都不高,但是也因此給了我很大的空間讓我自由發揮,雖然一路上還算順遂,總是讓我「好狗運」考到很不錯的學校,但回頭看看自己求學的路子,有時也不免向父母親小小的抱怨一下:「那個時候如果你們可以……,也許我現在會更好一點。」再怎麼獨立、堅強的孩子,在學習的歷程都需要大人的陪伴。
當然我的父母親已經儘量給我最好的資源了,只是當他們發現我對唸書這件事情好像很有天份的時候,就算想幫也幫不了我,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樣協助,當我高中時期遇到求學生涯的瓶頸,他們也不知道要怎麼樣協助我度過難關,父母親工作只得溫飽,更不可能花很多錢讓我每一科都補習或者請家教,於是我只得一個人去摸索。
在求學的路上,我曾經是資優班的「好學生」,也曾經是一個成績排名從後面找比較快的「壞學生」;我曾經當過受萬眾矚目的校園風雲人物,也曾經屬於被同學冷落的弱勢邊緣族群;個性叛逆,理直氣壯地和老師、爸媽頂嘴是家常便飯,但也曾有過個性溫馴乖巧的時期;當穿著非常有名的「綠制服」走在街上,也許很多人投以欣羨的眼光,但我只覺得這一身制服對我來說是天大的包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人家十幾歲的花漾年華,我卻是一臉比制服還綠的慘綠。
等我比較大一點之後,從高中第一份打工開始就待在補教業,大學時期開始當家教,就算正式進入職場,還是在補教業,這麼長的時間以來,看過的、照顧過的學生不計其數,年紀最大的已經研究所畢業了,這些曾經「經手」過的孩子們,曾經在學習的路上都有過疑惑,我何其有幸參與過他們的成長過程,一起為成績和抱著書本奮鬥。
我經常和孩子分享和討論他們的疑惑,當他們的問題獲得抒發和解答之後,對於讀書求學以及未來人生的規劃這件事也像吃了一顆定心丸,通常就會開始認真地面對與思考,甚至他們也可以不再這麼為反對而反對,他們會開始了解父母親對他們的一片苦心,我通常也鼓勵他們直接和父母親溝通,畢竟爸媽才是和他們最親密的家人,爸媽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發現孩子的另一面。
因為自己有過這些摸索的歷程,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懂他們,我也曾經像他們一樣有著困惑,期待自己的父母可以對我的問題有所解答,但孩子們通常對於向爸媽問問題感到害怕,原因只是「怕被罵」。我心有所感,於是把這些經驗、案例加上查閱印證的一些理論和資料,以及自己的想法與各位為人父母、師長者分享,希望各位回想自己曾經有過的童年,對於孩子的狀況儘量的理解,讓孩子們不再孤獨的摸索,也希望各位從這本書可以獲得一些協助孩子求學、成長的靈感,並且以此書紀念我的而立之年、我的娘親和我所遇過的老師們 (台南巿永福國小陳修彬老師、北一女中黃金美老師)。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