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51452
莊安祺
時報出版
2010年1月21日
120.00  元
HK$ 102  







*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學人文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血液/腫瘤















最具科學基礎的抗癌書
全球暢銷超過一百萬冊,售出三十五種語言版權,轟動法英美加德義等國

◇附「抗癌行動手冊」

  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但不是所有人都會發展成癌症

  他年輕,無不良嗜好且常運動,卻在31歲那年意外發現腦中有惡性腫瘤。於是他徹底探索有關癌症的各種研究,終於瞭解該如何幫助自己的身體,遠離癌症。

  罹癌17年的薛瑞柏醫師,根據最新最堅實的科學文獻,以簡單明白的語言,揭開癌症的生理機制,並從環境、食物、營養及情緒等方面,告訴你抗癌的新生活方式。

  癌症潛伏在你我體內。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製造不健全的細胞,這就是腫瘤生成的原因。

  我是癌症患者。我決定要研究所有能幫助我身體的事情以對抗病魔。我以醫師和科學家的技能,查出醫學文獻內所有可能幫助我提高勝算的研究。這些科學資料顯示,在對抗癌症的戰役中,我們的自然防禦系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不用正統的西方醫學方法,而想治療癌症,是完全不合理的。但同時,僅僅依賴這些純技術的方法,而忽略我們身體對抗腫瘤的自然本能,也是全然不合理的。

  我由此重獲了生命和健康,甚至達到我從未經歷過的健康水準。

  本書將告訴你我所學到的事物,與它們背後的故事──包括科學學理,還有我親身的經歷。

  在本書中你可以發現:

  ﹡如何適當融合正統療法和輔助療法
  ﹡怎樣的飲食方式會創造疾病溫床,如何設計有科學基礎的抗癌飲食
  ﹡糖分和壓力為什麼會促成癌細胞生長,其機制如何運作
  ﹡未痊癒的情緒傷痕為什麼會影響我們恢復健康的能力
  ﹡如何獲得運動、瑜伽和打坐冥想的好處
  ﹡減少家庭環境毒素的十大替代用品
  ﹡「抗癌行動手冊」精美彩色頁

作者簡介

大衛.賽文—薛瑞柏(David Servan-Schreiber, M.D., Ph.D.)

  薛瑞柏醫師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也是整合醫療中心的共同創辦人。他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曾擔任「無國界醫師」組織義工前往伊拉克。1992年在一次腦部造影的實驗中,意外發現自己腦中有腫瘤。他的第一本書《癒合的本能》在四十個國家出版,成為國際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已翻譯成三十五種語言,在五十個國家出版,並在歐美等國造成極大迴響。薛瑞柏醫師現居美國賓州匹茲堡和法國巴黎兩地。

譯者簡介

莊安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現任職傳播媒體,譯作豐富,包括《愛之旅》、《Deep Play心靈深戲》、《艾克曼的花園》、《氣味、記憶與愛欲》、《AQ》、《A+的秘訣》、《億萬女富豪賺錢智慧》、《行星絮語》、《心智解構》、《感官之旅》等書。



前言
推薦序:抗癌,追求健康的公共性 / 文魯彬
推薦序:癌症生命的真相 / 許達夫
第二版




第一章 一個故事
第二章 擺脫統計數據
第三章 危機與轉機
第四章 癌症的弱點
第五章 宣布噩耗
第六章 抗癌的環境
第七章 復發的教訓
第八章 抗癌的食物
第九章 抗癌的心靈
第十章 化解恐懼
第十一章 抗癌的身體
第十二章 學習改變
第十三章 結論

使用行動電話十大注意事項
致謝
抗癌行動手冊

top

推薦序1

抗癌,追求健康的公共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難去做對的事情的世界。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但臺灣現在是我的家。眼看臺灣很多方面做出違反永續、正義、和平與人類健康的事,自是充滿痛苦、苦惱與怒氣。這些做法似乎是出於一種印象,既然世上最富裕又最有權力的國家(也就是我的母國美國)就是這樣做的,所以這麼做一定正確。我們因為錯誤的信念,完全忘掉要如何做對的事情,加上錯誤資訊的不斷轟炸,也逐漸使我們喪失瞭解環境與自己身心靈的能力。

  三十三年前我剛到臺灣,很多人在談臺灣為什麼沒有美國的社會安全制度。對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來說,這實在有點不解,因為我看到這裡不僅有好幾代同堂,而且以緊密、頻繁的互動組成了強而有力的社會網絡。人們根本不會照顧不到家人與社區成員的需求。

  這個社會網絡還展現在臺灣各處都有的小雜貨店。負責看店的多是長者,他們只要不賠錢做點小生意,順便照顧小孩,跟鄰居聊聊天,注意社區裡的一舉一動。然而隨著連鎖店與便利商店的進駐,這個社區的重要基礎已幾近蕩然無存。

  交通運輸在三十年前是困難重重。公車班班客滿,有自家車的人非常少,雖然我還記得一九八○年代初期,看到《遠東經濟評論》上說臺灣有三百萬輛機車,我就已經驚訝不已了(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汽機車數字目前已破兩千萬輛)。但當時人們還不需要這麼多的四處移動,而第一條高速公路(中山高)也還沒完成。然而接下來的三十年,我們卻接收了美國那套可笑又不永續的交通模式——買車,到處蓋公路,都市擴張,注重機動性多過於健康。

  就在不遠的三十年前,臺灣大部分的飲食習慣早就做到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說的簡單忠告:「吃真正的食物,不要過量,以蔬菜為主。」臺灣是個食物大部分自給自足的國家,因此雖然當時殺蟲劑與化學肥料一直被鼓吹使用,但多數農夫都很聰明,知道用老祖先的方法就足夠且更合適。

  隨著在地的東西變成進口貨,且愈加依賴藥品與只能稱作是高度加工的食物替代品,臺灣人的健康跟著敗壞,我不但見證這一點,而且也是歷史共業的一部分。我們消化的物質有越來越高的比例不是食物,只是看起來或聞起來像食物的東西。這些不僅一點都不營養,還會使健康變差。這些東西也讓氣候與環境付出代價(如食物里程,以及從石油提煉的殺蟲劑與化學肥料,更別提社會與經濟上的殺傷力),讓我們越來越債留子孫。即便我們也還沒有一個衡量方式,可以像量化物質生活的水準一樣,測量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哪些方面受到影響,但現狀多少已對我們安身立命的心理與靈魂造成衝擊。

  我們的政府不僅准許也鼓勵健康被變成商品。我們都明白當盈利動機高張,就會有各種降低成本與增加利潤的方式。前者幾乎肯定造成品質惡化,而後者則導致產品或服務只一味追求包裝,而不是有更好的品質。只要看看那些食物與飲料就好了,當廣告預算增加營養成分就會下降,醫藥與醫療服務也是如此。儘管許多醫院可能有基金會的組織架構,但其營利目的或至少是降低成本的動機都同樣在造成國民健康每下愈況,雖然我們同時又看到企業與其政府夥伴不斷在加碼行銷「健康」。

  臺灣似乎已走上極端的消費主義,實在很難去想我們要如何回頭,開始從企圖濫用資源的企業與政府機構手上拿回健康自主權。人們被尋求獲利的企業所販賣的藥丸和新治療技術迷惑了,任何意見與常識性的聲音只能落得淹沒不見的下場。

  二十多年前左右,我發現自己身體出了狀況,如果飲食再不調整恐怕有生命危險。我偶然翻到一本美國醫生約翰.麥道格(John McDougall)寫的書,他有個很驚人的說法,認為任何疾病即使是癌症,都可以經由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得到治療。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也越來越關心食物、健康以及它們與周遭---也就是環境---的關係。

  《自然就會抗癌》一書承接許多前人的腳步,卻帶來更當代且更令人開心的面向。它使我們開始重啟建康的公共性,因為本書所傳達的道理正說中我們社會的根本問題核心:以目前促進人類健康私有化的政經體制,我們在社會、永續的經濟或自然環境上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然而我們還是希望企業界能瞭解且調整做法,對於民選的官員與用人民納稅錢支薪的公職人員,我們更要要求他們瞭解且有實際作為。因為沒有健康,我們什麼事也完成不了。

  這本書的道理簡單明瞭,然而施行起來並不容易,所以我希望讀者能把握每個機會,讓在位的有權有勢者注意到這些道理。如果沒有透過運動的力量,我們的飲食、疾病、習慣以及主宰健康的環境,這些真相還是會繼續讓有權的人、企業與政府單位遮蔽。他們因為無知或貪婪而短視近利,連帶讓大眾的身心靈健康惡化。

  最後,我想以伊萬.伊利奇(Ivan Illich)---現代醫學最激烈的批評家之一---的話做結尾:

  現代醫學否定了健康。它的組成不是為了人類健康,而只是為了維持這個制度本身。它製造出來的病人,比它治好的還多。(Modern medicine is a negation of health. It isn’t organized to serve human health, but only itself, as an institution. It makes more people sick than it heals.)

文魯彬 /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2

癌症生命的真相

  看到這本書猶如看到自己,因為作者也是一位醫師,得了癌症,接受正統西醫的治療,後來透過自我改變,以另類輔助療法活了下來。這是活生生的例子,是一個生命的轉變與告白,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七年前罹患直腸癌第三期後,我從一位知名的腦神經外科專家變成癌症病人,一下子從天堂掉下來,歷經了癌症病人所經歷的恐懼、無助、失眠、治療痛苦等等。在接受正統西醫放化療之時,我反省檢討自己過去身心之錯誤,立即改變,並積極練功配合飲食。不出三個月不僅腫瘤消失,而且信心大增,身體更好,猶如浴火重生。因此當醫師要安排腫瘤根除,以及人工造口手術加上半年化療,我斷然拒絕。醫師們都預測我活不過三年。然而三年後我以個人深切的感受寫下第一本書《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當時我是真心感謝癌症讓我重生。之後我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真正實施「全人治療」的自然診所,過去三年來至少診治過三千位癌症病人,我將這難得的臨床經驗及走訪許多專家達人的心得寫下第二本書《感謝老天,我活下來了!》。現在我大膽呼籲所有治療癌症的專家醫師們,不要再為反對而反對去排斥所有另類治療,並懇切向所有癌症病人提出我的治療主張。

  癌症成因未明,目前全世界沒有一位醫師專家、一種治療方式或一個抗癌產品能治療癌症。但是我很清楚癌症病人要如何面對恐懼、如何恢復信心、如何選擇與接受治療、如何尋求另類輔助療法,更有把握讓癌症病人活得更久,生活更有品質、更不痛苦、生命更有意義。我給癌症病人三個處方:寫好遺囑,生死看開;公開病情,勇敢面對;發大願,幫助癌友。本書作者全都做到了,所以他能活下來!

  輔導癌症病人最困難的是如何心念轉變克服恐懼,並接受癌症與癌共存!事實上病人所恐懼的不是癌症,也不是死亡,而是「放不下」:放不下家人、事業、財富……等等。遺囑寫好就是放下,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怕死,還怕癌症嗎?

  寫好遺囑做最壞的打算,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更積極面對有限的生命,盡最大的努力重新出發,即使失敗也不在乎,「結果不重要,過程才重要」!能不怕死、積極重生的人,生命力已經發揮出來,癌症變成小問題了!

  癌症讓人恐懼,但也讓人面對赤裸裸的生命,絕大部分的普羅大眾都是生活在假象之中,天天忙於追求功名利祿,升官發財,當我問癌症病人生活有壓力嗎?很多人都回答說:「還好,沒有壓力。」但當我進一步詢問:「您快樂嗎?幸福嗎?」很多人不知如何回答。得了癌症已經怕得要死,如何知道什麼是幸福?是快樂?

  大多數人罹患癌症,不是病急亂投醫,讓醫師趁人之危,接受過分之治療而受苦受難,或是逃避而尋求祕方,既道聽塗說又不求甚解,聽信一些自以為是氣功、養生、營養專家的人所標榜的抗癌祕方。

  癌症來自身心環境的汙染,癌細胞是正常細胞長期受汙染後突變而成,癌細胞一旦形成,就是一個嶄新生命的出現。生命有兩個目的,一是活下去,一是要傳宗接代;人是這樣,癌細胞也是如此。遇到危險,所有生命都會逃避、突變與反擊,這些經驗都會傳承下去,因此任何抗癌藥物即使是最新的標靶藥不到幾個月就無效了!

  癌細胞事實上是很乖巧的,它不會任意去攻擊正常細胞,正常細胞也都接納它!所以當我們因為H1N1感染時,很快就會發燒不適,但是癌細胞可以遊走全身,因為這是它的家(西醫解釋為轉移與復發)!科學家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除非環境惡化,否則腫瘤是長不出來的。在醫學院解剖發現屍體上有癌細胞也是常有的事,有不少人罹癌一輩子沒事,癌細胞造成淋巴腫大也沒有症狀。癌症是身心生活環境的疾病,正統西醫對癌細胞趕盡殺絕,短時間有效,但卻造成更多的併發症,更高的死亡率。大多數病人是在不斷治療不斷惡化之中,承受痛苦與絕望,最後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身心受創而亡!

  癌症的真相很清楚,它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當然也要尊重癌細胞,醫師在破壞癌細胞時,也同時在破壞正常細胞,造就更壞的環境,讓病人免疫力下降,最後兩敗俱傷,雙雙死亡!所以我主張要不斷保護細胞,改變環境,讓癌細胞浪子回頭,同時更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讓病人自己發揮自癒力!

  這本書提供了一些真相,希望大家能瞭解,尤其希望掌控絕大部分癌症生命的醫師們能深度思維!

許達夫 / 《感謝老天,我活下來了!》作者寫於台中自然診所 二○一○、一、一

前言

  本書談的是預防癌症以及加強治療效果的自然保健方法,是作為正規治療法(如手術、放療、化療)的輔助之用。本書內容不能取代醫師的醫囑。本書的目的也不是用作診斷或治療之用。

  書中提到的所有病例都來自我親身的經歷(除了某些同僚在醫學文獻中所談到的病例,文中也已經註明)。病人的姓名和其他可能曝露其身分的資料都已經改寫。

  我以簡單明白的說法來提出我們目前對癌症和自然抵抗力的瞭解。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方式也使我無法詳細說明生理現象的複雜,或者現有臨床研究的爭議細節。雖然我自認為秉持這些研究基本的精神,但依然要為簡化了許多生物學者和腫瘤學家畢生研究的結晶,而向他們致歉。

作者序(初版)

  癌症潛伏在你我體內。一如所有活生生的有機體,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製造不健全的細胞,這就是腫瘤生成的原因。但我們的身體也配備了許多機制,得以偵測與抑制這些細胞。在西方世界,每四個人中會有一個人死於癌症,但其他三個則不會;他們的防疫系統會不斷奮戰,他們會死於其他原因。

  我是癌症患者。十五年前我頭一次被確診出罹患癌症。我接受正統的醫療,病況獲得緩解,但隨後又復發。於是我決定要研究所有能幫助我身體的事情以對抗病魔。身為醫師、專業研究員,以及匹茲堡大學整合醫學中心的前任總監,我因此有機會接觸許多寶貴的資訊,瞭解如何以自然的方式預防或協助治療癌症。如今我已經抑制癌症達七年之久。本書將告訴你我所學到的事物,與它們背後的故事──包括科學學理,還有我親身的經歷。

  在手術及化療後,我徵詢腫瘤科主治大夫,請他給我一些建議。我該如何過健康的生活?該採取何種預防措施,以避免舊病復發? 「不必做什麼特別的事,只要照常生活。我們會按時作核磁共振攝影(MRI),萬一腫瘤復發,我們就可以早點發現。」現代醫學的權威人物如此回答。

  「難道沒有我可以做的運動,或是該遵循或避免的飲食? 我需不需要加強心理建設?」我問道。我同事的回答使我感到困惑:「這些方面,你盡可以照你想做的去做,對你不會有任何害處,但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證明這些方法可以防止癌症復發」。

  實際上,我的主治大夫的意思是,腫瘤學是一門異常複雜的學問,其發展日新月異,光是追上最新的診斷和治療法,已經讓他疲於奔命。我們已經用盡所有可用的藥物和已知的療法。就現階段的知識而言,我們的治療已經達到極限。至於比較理論性的身心或營養療法,他顯然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探究。

  我自己身為學術醫師(academic physician,相對於開業醫師),很瞭解這樣的問題。我們各自專注在專業領域上,很少注意到最近發表在《自然》(Nature)或《科學》(Science)這類知名期刊上的重要發現。除非已經要進行大規模的人體研究了,否則我們不會注意。然而這些突破性的進展,有時卻能使我們早在發明新藥物或新療法之前,就先採取自我保護之道。

  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才瞭解該如何協助我的身體,讓它遠離癌症。我參加了歐美各地舉行的會議,許多研究者共聚一堂,探索這類同時處理疾病與「體質」的醫療;我搜尋醫學資料庫,爬梳各種科學刊物,很快就發現可資運用的資訊常常不夠完全,並且分散各地,唯有經過蒐集整理之後,才能呈現完整的意義。

  整體而言,這些科學資料顯示,在對抗癌症的戰役中,我們的自然防禦系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由於我與其他早在這個領域有研究、或有臨床經驗的醫師有接觸,因此得以把所有資訊和我的治療經驗呈現在讀者面前。

  我所體驗到的是:如果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潛伏,那麼每個人也都具備能與腫瘤增生過程對抗的身體。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運用身體的自然防禦機制,但在這方面,其他文化做得比我們西方文化好。

  癌症折磨西方人尤烈。舉例而言,乳癌、結腸癌和攝護腺癌在歐美的罹病率是亞洲的七至六十倍。不過,統計數字顯示,和西方男人相比,在五十歲前非因癌症而死亡的亞洲男性,在攝護腺發現癌症前兆的微小腫瘤數量和西方男性一樣高。只是他們生活方式中的某些事物防止了這些小腫瘤的發展。另一方面,定居於西方的日本移民,經歷一、兩個世代之後,罹癌率就會迎頭追上西方人。西方人的某些生活方式減弱了我們對於腫瘤的抵抗力。

  我們都陷入迷思,低估了自己對抗癌症的能力。比如,許多人都以為癌症主要是與我們的基因組成而非生活方式相關。但是如果檢視研究結果,就會發現其實正好相反。

  如果癌症主要是由基因傳遞,那麼被收養孩童的罹癌機率就該與他們的生父母---而非養父母相同。在丹麥,有詳細的出生登記制度,可以追蹤每個人的家族根源,學者追蹤了上千名一出生就被人收養的兒童,找出他們的親生父母。這些學者研究之後,發表在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結論,教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對癌症的假設:他們發現如果生父母在五十歲前死於癌症,其基因並不會影響被收養子女罹癌的風險。另一方面,養父母若在五十歲前因癌症過世(養父母傳遞的是生活習慣,而非基因),會使被收養的子女癌症死亡率提高五倍。這個研究顯示,生活方式會影響罹癌的可能。所有的癌症研究學者都同意:遺傳基因對癌症死亡率的影響頂多不會超過一五%。一言以蔽之,致命的不是遺傳因素。我們都可以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瑞典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諾貝爾獎得主就是由此選出)曾做過另一項北歐人的研究,顯示體內每一個基因都相同的雙胞胎,罹癌的機率通常都不一樣。學者的推論同樣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遺傳因子對是否罹患大多數的癌症,往往沒有多少影響。」這項發現顯示,在一般癌症的成因中,環境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一開始必須先說明的是,直到現在為止,尚無其他方法可以治癒癌症,不用正統的西方醫學方法: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以及即將推出的分子療法,而想治療癌症,是完全不合理的。

  但同時,僅僅依賴這些純技術的方法,而忽略我們身體對抗腫瘤的自然本能,也是全然不合理的。我們可以利用自然的防禦系統來預防疾病,或加強療效。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會敘述我如何由完全忽略身體自然防禦能力的科學家─研究員,蛻變而為首重這些自然機制的醫師。我所罹患的癌症造成了這些改變。過去十五年來,我極力保守自己患病的祕密。我熱愛神經精神病學家的工作,也不希望病人覺得他們必須照料我,而不是由我來幫助他們。身為學者及老師,我同樣也不希望我的想法和意見被視為我個人的經歷,而非向來指引我的科學方法所得的成果。而以個人的觀點來說,我的想法就如每一個癌症病人的想法一樣,我希望能夠活下去,在人世間盡情揮灑。如今我決定談論它,並非毫無顧慮,但我相信把我曾受益的資訊提供給希望運用它們的人,才是重要的。

  本書的第一部分提出對癌症機制的新看法。這個看法的基礎,是根據對免疫系統重要卻還罕為人知的研究工作、對腫瘤生長背後發炎機制的發現,以及藉由抑制新血管供應養分來阻止腫瘤細胞散布的可能性。

  由這種對癌症的新觀點,衍生出四個面對癌症的新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實行這些方法,融入身心,產生自我抗癌的機制。這四個方法包括:(1)保護我們自己,對抗一九四○年以來越來越失衡的環境,環境失衡是促成目前癌症流行的原因之一;(2)調整我們的飲食,減少促進癌細胞作用的成分,並添加大量的植物化學因子(phytochemical),積極防治腫瘤;(3)瞭解並治療心靈的創傷,因為心靈的傷害將會提供促進腫瘤發展的生理機制;以及(4)與我們自己的身體建立良好關係,激發免疫系統,減少促使腫瘤生長的發炎狀態。

  但本書並非生物教科書。面對疾病是一種煎熬內心的經驗,如果不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悲喜、這些讓我比十五年前更能真實生活的發現與失敗,我就無法完成本書。我希望藉著與讀者分享這些經驗,能幫助你們在自己的冒險旅程上,找到康復之道,而且一路上將充滿著美好。

  【以下摘自本書第六章】
  二十世紀的分水嶺

  當今癌症在西方世界更加盛行,自一九四○年來以一直都在增加。因此我們必須檢視:自二次大戰後,我們的國家有哪些變化。過去五十多年來,有三個主要因素急遽擾亂我們的環境:

  1. 飲食中添加大量高度精製的糖
  2. 耕作及飼養動物方式的改變,因此也造成我們食物的改變
  3. 曝露在一九四○年前不存在的大量化學產品中

  這些不是小改變。我們有絕對的理由相信,這三個現象在癌症的蔓延中扮演關鍵角色。要保護自己,我們首先必須瞭解它們。

  第二部分 回歸過去的食物

  我們的基因仍然承載著幾十萬年前我們仍是獵人及採集者的標記,它們歷經多年,適應了我們祖先的環境、尤其是他們的食物來源,而且迄今沒有多少改變。今天我們身體需要的,還是很像過去人類狩獵與採集而來的食物。這樣的飲食是由大量蔬果與偶爾來自野生動物的肉與蛋所組成,它提供平衡的必要脂肪酸(omega-6與omega-3)與極少量的糖,且不包含麵粉。(我們祖先唯一食用的精糖來源是蜂蜜。他們不吃穀物食品。)

  當今西方國家的營養研究顯示,我們五六%的卡路里有三種來源,我們基因在發展時不存在的。

  .精糖(蔗糖、甜菜、玉米糖漿)
  .漂白過的精製麵粉(白麵包、白義式麵食)
  .植物油(大豆、向日葵、玉米、反式脂肪)

  巧合的事,這三種來源不僅不包含維持我們身體機能所需的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或omega-3脂肪酸,反而直接促進癌細胞生長。

  癌症以糖為食

  精糖的消耗量一飛沖天。但我們的基因是在每人一年最多消耗兩公斤蜂蜜的環境下生成。每個人對糖分的消耗量在一八三○年增加為一年五公斤,到二十世紀末,則增為驚人的一年七十公斤。

  德國生物學家歐圖.沃伯格(Otto Heinrich Warburg)因為發現惡性腫瘤的新陳代謝主要是依靠葡萄糖的攝取,而贏得諾貝爾醫學獎。(葡萄糖是糖經消化後,存在人體內的形式。)其實,常用來偵測癌症的正子掃描(PET scan),就是測量身體哪個部位消耗最多的葡萄糖。如果某個特定部位因代謝太多葡萄糖而凸顯出來,原因就很有可能是癌症。

  我們食用糖或精麵等「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高的食物,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就會快速上升。身體立刻釋出胰島素,使葡萄糖進入細胞。胰島素分泌時,又釋出另一種分子,稱為IGF(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類胰島素增生因子),其作用是刺激細胞生長。簡而言之,糖分能滋養組織,使它們生長更迅速。此外,胰島素和IGF還共同擁有另一種作用︰它們會促進發炎因子,如同我們在第四章所見的,發炎因子不但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會反過來成為腫瘤的肥料。

  如今我們知道,胰島素的峰值和IGF的分泌不僅直接刺激癌細胞的發展,也刺激它們侵入鄰近組織的能力。此外,把乳癌細胞注入老鼠之後,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老鼠的胰島素受到糖的刺激時,癌細胞對化療的反應就沒那麼敏感。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當今需要一種新型的抗癌藥物︰降低血液裡胰島素峰值和IGF的藥。

  其實毋須等待這些新藥,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行減少飲食裡的精糖和精麵。如今已經證實,僅僅降低這兩種飲食項目,對血中胰島素和IGF的濃度就有立即的影響,還能帶來其他效果,比如能夠使皮膚更健康。

  血糖濃度和發炎之間會有關聯,聽來似乎匪夷所思。糖果、咖啡裡的一塊糖,或是一片塗了果醬的白麵包,怎麼可能影響生理機能?然而對於皮膚上的青春痘,這其間的關聯卻顯而易見。

  科羅拉多大學的營養學學者羅倫.柯登(Loren Cordain)博士聽說,某些生活方式與我們大不相同的族群,從沒有長過青春痘(表皮層發炎是引起青春痘的因素之一)的經驗,他想瞭解這是怎麼回事。這話聽來不合常理,青春痘可是八○%─九五%的西方青少年必經的人生大事。為了調查此事的真相,柯登隨著皮膚學者組成的團隊,研究與世隔絕的新幾內亞基塔萬(Kitavan)島上一千兩百名青少年以及一百三十名巴拉圭艾奇(Ache)族印第安人的皮膚。自始至終,他們在這兩個族群中都找不到青春痘的跡象。這些學者在《皮膚醫學檔案》(Archives of Dermatology)撰文,把他們驚人的發現歸因於青少年的營養。這些與我們同一時代但離群索居的部落,他們的飲食就像我們遠古的祖先:沒有精糖或白麵,因此在血液裡也沒有過高的胰島素或是IGF。

  在澳洲,研究人員說服西方青少年嘗試三個月限制攝食糖和精麵的飲食。幾週內,這些青少年的胰島素和IGF濃度就降低,他們的青春痘也減少。

  在二十世紀後半期,西方飲食出現了一種新成分,如野草般四處傳播︰由玉米提煉的高果糖糖漿(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光是忍受我們所攝食的精糖,我們的身體已經難以承擔,當今加工食品中這種無所不在的糖漿,更徹底打垮了我們的身體。果糖從天然基體(所有的水果裡都有果糖)移出並與葡萄糖混合後,我們的身體所產生的胰島素已經應付不了它們,在處理時至少會有間接傷害。它已經變成毒害。

  我們有很多理由相信,糖的大量攝取導致了癌症的流行,因為這與我們體內的胰島素和IGF遽增有關。學者在一群老鼠身上植入乳癌細胞,用來比較不同升糖指數的食物對腫瘤發展的影響。兩個半月之後,血糖經常達到最高點的老鼠有三分之二(二十四隻中的十六隻)死亡,而採低升糖指數飲食的老鼠,二十隻只有一隻死亡。出於一些顯而易見的理由,這樣的實驗不可能在人體上進行。不過有一項亞洲人與西方人的比較研究,也提出了相同的觀察︰食用低糖亞洲飲食的人,罹患因激素所導致的癌症的比例,比工業國家食用高糖和精製食品人口的罹癌人數,少了五至十倍。

  此外,眾所周知糖尿病人(特點是高血糖)癌症風險高於一般人的平均。哈佛醫學院的蘇珊.漢金森(Susan Hankinson)博士在一項美加共同研究中發現,在不到五十歲的婦女中,IGF最高的婦女罹患乳癌的可能性比最低的婦女高出七倍。另一個由美國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及加拿大麥基爾(McGill)大學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證明攝護腺癌也有同樣的現象:他們採樣的男性之中,IGF最高者的罹病風險竟是最低者的九倍之多。其他研究則發現,高血糖指數也同樣與胰臟癌、結腸癌和卵巢癌相關。

  二○○九年,本書初版兩年後,美國女性健康研究計畫針對全美約十萬名停經後婦女展開大規模研究,證實因為攝取高糖精麵飲食而造成體內胰島素增加,與乳癌風險升高有關。全美四十多個學術中心的研究人員觀察這些婦女直到她們罹病為止,時間平均為六年。研究人員在這些婦女一開始參加研究起,就為她們抽血作為樣本,並以胰島素的高低量作為罹患乳癌風險的比較基準。這份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研究結論說,肥胖本身並不會導致乳癌,而是與體重過重造成的高胰島素量相關。胰島素量高的婦女(她們並沒有糖尿病,也沒有接受激素補充療法)在追蹤調查中,罹患乳癌的風險比胰島素最低的婦女高了幾乎兩倍。

  所有的科學文獻都一致指出︰想要保護自己預防癌症的人,必須努力減少加工糖以及漂白麵粉的攝取。這意味著要習慣喝沒有糖的咖啡。(放棄在茶裡加糖比較容易。)這也意味著一週內只能將就食用兩或三次甜點。(水果則沒有限制,只要不加糖或者糖漿使水果更甜。)另一種選擇是,使用不會引起血糖或者胰島素急遽升高的糖類代用品(參閱表4)。

  要減緩來自小麥的糖類吸收,必須食用多穀類麵包(以小麥混合三種以上其他穀物製作,如燕麥、黑麥、亞麻籽等),你也可以選擇由傳統酵母(「發麵糰」)而非常見的化學發酵粉所製作的麵包,因為化學發酵粉會提高麵包的升糖指數。基於同樣的理由,應避免普通的白米飯,而代之以升糖指數較低的棕色或白色印度香米(basmati rice)。最重要的是,應多食用蔬菜和豆類(菜豆、豌豆、扁豆),這點我們會在第八章「抗癌的食物」談到;不僅是因為它們的升糖指數低,也因為它們強力的植物化學因子能對抗癌症。

  【以下摘自本書第六章】
  乳牛和雞的垃圾食品

  在自然循環裡,母牛在青草最繁茂的春天分娩,分泌幾個月的乳汁,直到夏季結束。春天的青草尤其是omega-3脂肪酸的豐富來源;因此這些脂肪酸集中在草地放牧的母牛,其牛奶及其乳製品奶油、乳脂、優格和乳酪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在吃草牛隻的牛肉,和飼料(而非穀類)餵養的放山雞雞蛋中,也同樣能發現omega-3脂肪酸。

  自一九五○年代起,世人對乳製品和牛肉的需求快速上升,使農民不得不在天然牛奶生產循環之外另闢蹊徑,並且縮小放牧牛隻(一隻牛重達七百五十公斤)所需要的範圍。農民因此捨棄了大片的青草地,並以層架式的飼養籠取代。玉米、大豆和小麥成了牛的主要飲食,但這些食物中幾乎不含omega-3脂肪酸,反而富含omega-6。omega-3和omega-6脂肪酸之所以被稱為「必要的」脂肪酸,是因為人體不能製造它們。因此我們體內omega-3和 omega-6的量,直接取決於我們吃的食物。而同樣地,我們食物裡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的含量,又取決於我們食用的牛和雞吃了什麼。如果牠們吃草,那麼牠們所提供的肉、奶和蛋的omega-3和omega-6,就會達到完美(接近於一比一的平衡);如果牠們吃玉米和大豆,在我們的身體裡所導致的失衡就會高達一比十五,甚至一比四十。

  我們體內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會爭相控制我們的身體功能。 omega-6幫助儲存脂肪,並且促進脂肪細胞的硬度以及凝血與發炎反應,來對付外來的侵略。由我們出生開始,它們就刺激脂肪細胞的產生。omega-3 脂肪酸也與神經系統的發展相關,使細胞膜更加有彈性,並且減少發炎。它們還會限制脂肪細胞的產生。我們的生理平衡,有很大程度是取決於omega-3和 omega-6脂肪酸在我們體內的平衡,也因此等於取決於我們飲食的平衡。事實證明,過去五十年間,改變最多的,正是這種飲食平衡。

  乳牛並不是唯一受這種變化影響的農場動物。雞的飲食也已經徹底改變。蛋---自然食物的代表---如今含有的必要脂肪酸,也不再像五十年前一樣。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負責營養研究部門的知名美國營養學家阿提米斯.西莫波羅斯(Artemis Simopoulos)醫學博士,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就發表了不尋常的研究報告,顯示以玉米飼養的雞(是當今普遍的飼養方式)所生的蛋,所含的 omega-6比omega-3脂肪酸多二十倍,而取自於她所成長的希臘農場的蛋,則保持幾乎一比一的平衡。

  農場動物的飲食非但徹底改變,而且有時還使用雌二醇(estradiol,一種雌激素)和雌素二醇(zeranol)這類激素,以便迅速增肥。*【歐洲法律禁止在歐盟國家使用,但這條法令可能會廢除。】這些激素累積在脂肪組織內,分泌在乳汁裡。最近又引進了一種新的激素,用來刺激牛奶產量︰rBGH(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重組牛用生長激素,又稱牛生長激素bovine somatotropin,或BST)。它在牛的乳腺組織上作用,可大幅提高產乳量。rBGH雖在美國廣泛使用,但歐洲和加拿大仍然禁用,不過因為貿易協定之故,這種激素有可能藉由進口的美國乳品原物料,而出現在世界任何地方的餐桌上。rBGH對人類的影響仍然未知,但我們確實知道它會促進母牛體內產生 IGF,也知道牛奶裡有IGF,而牛奶裡的IGF連巴斯德消毒法也無法破壞(譯注: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明的加熱消毒法,主要用於牛奶,消滅牛奶裡的細菌而不影響牛奶的風味)。如今我們已經很清楚,IGF是刺激脂肪細胞增長的重要因素,它同時也會加快惡性腫瘤的生長。

  最後,由青草轉為玉米─大豆的組合,還有另一個不利的副作用。我們飲食中,少數幾個來自動物且可能有抗癌之益的成分之一,是一種稱為CLA的脂肪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共軛亞麻油酸)。第一位發現CLA能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學者是菲利普.布尼歐(Philippe Bougnoux)醫師及他在法國國家農業研究所(INRA)的團隊。CLA主要出現在乳酪裡,但是只限於以草餵飼的動物。因此,破壞了乳牛、山羊和綿羊的飲食,我們等於消除了牠們所提供的唯一一項抗癌好處。

  人造奶油---比奶油危險得多

  自一九六○年代起讓我們的飲食越變越糟的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人造奶油和「氫化」或「部分氫化」的反式脂肪的出現。在一九五○年代,動物脂肪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越來越明確,於是許多營養學者和食品工業就大力遊說,鼓勵社會大眾採用工業製造的「植物性」人造奶油取代奶油。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這些人造奶油通常以葵花油(omega-6比omega-3多出七十倍以上)、大豆油(多出七倍)和芥菜籽油(不平衡的情況最輕,omega-6只比omega-3多三倍)提煉而成。*【有些新的品牌omega-3和omega-6較平衡。】這樣的改變固然能協助降低膽固醇,但卻引起發炎失調的情況突然增高,在某些國家甚至還使心臟病機率大增。比如在以色列,由於宗教的禁忌,同一餐不得同時食用肉類和乳製品,因此實際上已經排除了奶油的使用,當地的烹調大部分是使用植物性人造奶油(富含omega-6)以及比橄欖油便宜得多的葵花油。因此在「美國矛盾」之後,又出現「以色列矛盾」:以色列是國民膽固醇含量最低、但心肌梗塞和肥胖症比率最高的西方國家之一。

  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哈達沙(Hadassah)大學營養系的教授埃利特.貝瑞(Elliot Berry)醫師,證實了以色列人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omega-6高量之間的關聯。韋爾去拜訪他,討論飲食和健康之間的關聯,虔誠的猶太人貝瑞微笑著說:「你知道,我除了上帝以外什麼都不信,當然,我還相信omega-6與omega-3比率的重要!」

  加工食品:反式脂肪的出現

  除了人造奶油之外,我們會跟著使用的,還有在大量加工食品如甜鹹餅乾、糕餅、披薩或洋芋片等中都含有的「氫化」或「部分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

  這些經過改變的omega-6油(尤其是大豆油,有時是棕櫚油或芥菜籽油),在室溫下成為固體(原本它們通常是液體,即使在冰箱裡亦然)。這種變化使 omega-6比在其自然狀態下更不易消化且更容易導致發炎。但是這些油有一種實際上的優勢︰它們不容易腐壞,因此凡是要放在超市貨架上數週或甚至數月的加工食品,幾乎都使用這類油脂。因此,這些有害的油類之所以流行,純粹是出於工商業的動機。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它們並不存在,然而自一九四○年起,它們的生產和消費急遽增加。

  荷蘭衛生部在二○○四年的報告中估計,反式脂肪每年造成上千人死亡。相較之下,二○○四年荷蘭因車禍而死的只有八百八十人。氫化油脂比車禍致命率更高。荷蘭公衛專家和藥物化學家佛瑞茲.莫斯基特(Frits Muskiet)就說:「我們花費數百萬元,迫使民眾繫上安全帶並遵守速限,好讓他們安全開到餐廳去,把自己塞滿反式脂肪。」

  這些加工油與癌症有特別的關聯。法國衛生和醫學研究院針對近兩萬五千名歐洲婦女所作的研究證實,血液中反式脂肪量高的婦女,乳癌的風險幾乎加倍。這樣的風險至少和停經後激素補充療法的風險一樣高。

  儘管現在反式脂肪的風險已經確立,但任何食品標籤都會讓你發現這些油無所不在。來一塊一人份的普通義大利香腸和乳酪披薩如何?它重一九二公克,卡路里有四九○卡,已經超過一個人每日所需量的四分之一,也占了個人每日脂肪建議攝取量的三九%,而這才不過是一餐中一道菜的一人份。它所含的脂肪來自乳酪以及用玉米餵飼的豬隻,富含omega-6脂肪酸,而缺乏omega-3。此外,它的成分中,有五分之一(四點五公克)是反式脂肪,接著是四十八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占每日建議總攝取量的八分之一)。

  這一人份的披薩不僅含有高熱量,而且還包含了比一塊普通牛排多三倍的脂肪,這些脂肪還是對我們健康最有害的一種。有鑑於這種危險,因此自二○○七年夏天起,紐約市和費城的餐廳都已經禁用反式脂肪;二○一○年一月起,加州也禁止餐廳使用。丹麥和瑞士所有的食品業者也禁止使用反式脂肪。

  我們終於找出了癌症和肥胖症同時流行的解釋,過去半個世紀我們的飲食變化正是罪魁禍首:必要脂肪酸比率失衡的飲食,使得我們過度攝取omega-6到教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再加上升糖指數越來越高的現代西方飲食模式導致胰島素升高。法國的布尼歐教授團隊已經證實,這樣的不平衡確實是與某些癌症(或癌症轉移)相關的因素。

  簡單的烹調方案

  我們食用的農場動物,餵養的方式不免教人為我們和牠們的健康擔憂。就如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對美國牛隻飼育場的精采報告所指出,這些家畜承受的痛苦一定比我們還多。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艾哈德的研究團隊已經證明,人體中的 omega-6和omega-3的量可以改變,我們不必改變自己的飲食,只要以不同的方式餵飼提供我們食物的家畜。牠們也不過是需要均衡的飲食罷了!

  亞麻籽是人類自古以來就種植的植物,羅馬人吃的「希臘麵包」就有它。而我們發現,亞麻籽正巧是植物界裡唯一omega-3含量較omega-6高(多出三倍)的種子。動物食用亞麻籽(經適當的烹飪)之後(即使只占其飲食的五%),肉、奶油、乳酪和蛋裡就能大幅增加omega-3含量。

  找出「美國矛盾」的解釋之後,由艾哈德、韋爾和古斯涅特創立的團隊就擴大納入更多醫師、農學家、生物學家和統計學者。他們把一組品種相同且以相同方式飼養的動物分為兩組,甲組餵以玉米、大豆及小麥等「現代」飼料,乙組則以「老式」方式餵食︰飼料與其他動物相同,但是額外加入百分之五煮過的亞麻籽。接著,研究人員找來兩組志願者,各在家收到由這些動物所提供的餐點三個月。所有志願者都收到等量的相同產品,只是其中一組的食品來自於甲組動物,而另一組則來自於乙組動物。三個月後,所有參加者都驗血。食用甲組產品的志願者血液中omega-3與Omega-6的比率非常不健康(一比十五),和其他研究西方飲食的報告相同。相較之下,食用乙組(飼料含有百分之五亞麻籽)產品的志願者,比率則是甲組的三倍高(一比五)。經過這三個月,乙組志願者血中的脂肪酸已經可與常受誇讚的克里特人相媲美,在營養學研究中,克里特人的地中海飲食總是健康食物的楷模。對喜愛美食的人而言,值得安慰的是,這個研究並沒有限制動物產品的量。

  兩年後,學者再次進行這個實驗,這回是以超重過多的糖尿病患為對象,結果研究人員再度有了驚喜的發現。供給「老式」飲食的病患平均減重一點三公斤---雖然他們攝食動物製品的分量,與食用現代飲食的另一組相同。

  這個教訓很簡單︰只要我們尊重我們賴以為食的動物的需要和身體,我們自己的身體就能更均衡。更驚人的是,我們的身體有能力感受這種平衡。研究人員委託一間獨立的實驗室進行盲目口味試驗︰他們請五十名志願者各自位在獨立的隔間裡,品嘗因調整餵食而omega-3和omega-6均衡的肉、乳酪和奶油。這些志願者雖然不知道這些食品的來源,但和超市內出售的一般產品比較之後,絕大多數的受測者都比較喜歡以健康、平衡飲食餵飼的動物所製之產品,就彷彿我們的味蕾自然會認出哪些食品對我們的身體細胞有益,並且以不同的反應,把這訊息傳遞給我們。

  排毒食品

  對於世界衛生組織所繪的世界癌症地圖,薩斯科博士依舊有不解之處:「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仍然不能絕對確定。比如看看巴西的奇特案例,」她說,「它的開發度仍低,但是它的乳癌比率卻與工業化程度最高的西方國家一樣。我們有些人懷疑,這個現象是不是因為他們幾乎一天三餐都攝取肉食,並且直到最近為止一直大量運用各種激素以加速農場動物生長之故。」

  顯然,每個國家的癌症比率和肉類、冷盤肉類及乳製品的攝取消耗,都有直接的關聯。反過來說,國民飲食蔬菜和豆科植物(豌豆、長豆、扁豆)含量較豐富的國家,癌症比率就比較低。

  儘管動物和人類流行病學的調查還不能證明癌症的成因,但依舊能提供有啟發性的可靠證據。這些研究建議,因為破壞了飲食的平衡,使我們在體內為癌症的發展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如果我們相信癌細胞的增長主要是由環境中的毒素而來,那麼為了打敗癌症,我們首先必須為我們的食品解毒。

  面對這一連串壓倒性的證據,我們可以用下面這些簡單的建議,來減緩癌細胞的擴散:

  1. 謹慎食用糖和精麵。用龍舌蘭花蜜、金合歡蜜或椰糖取代糖來增加甜味;使用多穀類麵粉製的義大利麵食和麵包(或者以傳統發酵法所製的天然酵母麵包)。
  2. 減少攝食紅肉並避開加工過的豬肉產品。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建議,每週食用紅肉及豬肉製品不要超過五百公克,也就是說,每週最多四到五份肉排。他們建議的理想目標是每週三百公克或以下。
  3. 避免一切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用在牛角麵包和不用奶油的糕點之中),以及所有富含omega-6的動物脂肪。橄欖油和芥菜籽油是很好的植物脂肪,不會促進發炎症狀。omega-3平衡的奶油(而非人造奶油)及乳酪,也不會造成發炎。

  在以青草餵飼的動物,或在動物飼料裡加入亞麻籽的有機產品中,都可發現omega-3。我們應該有系統地採用這些脂肪,幫助我們的身體對抗疾病。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能使自己食物鏈中的動物恢復較健康的飲食。附帶地,我們將不再那麼依賴用作動物飼料的玉米和大豆田地,因為玉米和大豆必須使用更多的水、肥料和除草劑,與其他農作物相比,對環境的汙染更嚴重。*【當今地球上三分之二的農業熱量僅來自四種農作物:玉米和大豆是主要的兩種。(另兩種是小麥和稻米。)】

  最後,要完成排毒計畫,我們必須保護自己,防止和西方世界癌症蔓延相關的第二個有害現象:周圍環境致癌化學物質的累積。

  請注意︰「有機」的肉類或蛋不含或僅含微量的農藥、激素與抗生素,但不一定代表有平衡的omega-3。如果動物僅僅餵食有機的玉米和大豆(而非餵食青草與放牧),牠們的肉和蛋依舊含有過多促進發炎的omega-6,而缺乏omega-3。想確定你吃的產品跟祖父母所吃的東西有相同品質,請注意標明「以草餵食」或者「富含omega-3」的標籤。

  【以下摘自本書第八章】
  食品的協同作用

  幸好,含有抗癌分子的食品列表比人們想像的長得多。我在本章末的附錄中,就提供一份表列(不過當然不夠完全)。*【貝利沃和合作二十年的生化學家丹尼斯.金格拉斯(Denis Gingras),合著了說明這些抗癌食物作用的精采書籍。我高度推薦。】
下面是迄今所述主要研究結果的摘要︰

  1. 有些食品是癌症的「促進者」,在癌化機制中協助癌症的發展。我們在第六章討論過。
  2. 其他食品是「反促進者」。它們阻擋癌症發展的必要機制,或者迫使癌細胞死亡。
  3. 食品每天都會作用,而且一天三次。因此,它對於加快或減緩癌症的增長生物機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藥物通常作用於單一的因素。最新一代的抗癌藥物總以「標靶」治療而自豪,這意味著這些藥物在特定的分子階段介入干預,限制(希望如此)它們的副作用。抗癌的食品則與之相反,同時作用於若干機制上,而且它們性質溫和,沒有任何副作用。至於我們每餐所攝取的食品組合,能使我們啟動更多與癌症有關的機制,不過這也使得它們在實驗室裡的檢驗如此複雜︰需要測試的可能組合數字如同天文數字一般多。但這種多樣的組合也是它們之所以有希望的原因。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癌症生物學主任以賽亞.菲德勒(Isaiah Fidler)博士,正在研究癌細胞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侵入或無法侵入其他組織。他給同事看一張顯微鏡下胰臟癌的照片。他的團隊已經根據不同的生長因子,也就是它們有所反應的「肥料」,把癌細胞染色。生長因子使腫瘤安頓下來、成長茁壯,並且抵抗它所接受的治療。在這個實驗中,胰臟腫瘤有多種顏色---綠色、紅色和黃色是生長因子,藍色則是細胞核。多種顏色的存在意味著大多數的腫瘤細胞會運用好幾種不同的生長因子。「那代表什麼意思?」菲德勒用雷射筆指著彩色腫瘤的幻燈片問聽眾。「只治療紅色,綠色就會殺了你。只治療綠色,紅色就會殺了你。唯一的方法是攻擊它們全部。」

  在新德里,無疑是受阿育吠陀治療法的偉大醫學傳統影響,德里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已證明某些食品的組合能發揮協同作用,保護身體免於致癌物的影響。如果讓母老鼠長期接觸眾所周知的致癌物二甲基苯甲基(dimethylbenzanthracene, DMBA),百分之百會造成老鼠的乳房腫瘤,除非牠們得到常見於健康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受測的營養物質有硒(selenium,主要存在於有機穀物和蔬菜,以及魚貝類),鎂(magnesium,存在於菠菜、堅果、榛子、杏仁、全穀物和某些礦泉水);維生素C(存在於大多數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柑橘類水果、綠色蔬菜、包心菜和草莓)和維生素A(存在於所有色彩鮮豔的蔬果,以及蛋類等)。如果和致癌物一起,只得到這些成分其中一種的老鼠中,有五○%發展出腫瘤;同時得到這些物質其中兩種的,只有三分之一發展出癌症;如果結合三種成分,生病老鼠的比例降低到五分之一,如果四種成分都攝取,則只剩十分之一。如同統計數字所顯示,只要攝取普通食物所含有的成分組合,這些老鼠就由百分之百發展出癌症的風險降到九○%可以避免癌症的機會。這驚人的差別很可能是因為:各種營養化合物的協同作用,減緩或阻礙了癌症發展的機制。菲德勒建議的正是這種發揮協同作用的治療法。

  約翰.厄德曼(John Erdman)教授在二○○七年曾寫出有趣的報告,說明某些食物混合食用之益。他對食物的協同作用也很有興趣。「如果同時食用番茄和綠花菜,就可收到加乘效果,」他說:「這或許是因為兩種食物都含有根據不同機制運作的抗癌成分之故。」厄德曼教授率領伊利諾大學團隊,研究患有攝護腺癌的老鼠食用含有番茄和綠花菜飲食的效果(相當於人類的攝取量)。飲食中添加番茄粉和綠花菜粉的老鼠,腫瘤重量減少了五二%---遠比只食用番茄粉(腫瘤重量減少三四%)或只食用綠花菜粉(腫瘤重量減少四二%)者多。只食用茄紅素(被視為是番茄內具有健身效果的成分)的老鼠,腫瘤只減少一八%的重量。因此「真正的」食物比食品補充劑有效,而且混合吃也比單獨吃有效。

  研究人員解釋:「番茄含有一整系列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維生素C、K和E,纖維素、葉酸、如槲皮素等多酚、八氫番茄紅素和六氫番茄紅素等類胡蘿蔔素,這些成分全都有抗癌效果。」綠花菜也有同樣的情況,不能把它的效果拆解為某一成分。吃下整個食物意味著我們能吸收各種植物營養素,而食物多樣化更能有加乘效果。

  厄德曼教授認為,如果一次只單獨研究這些特別的成分,想要找出某一種活躍的抗癌成分,不啻是「簡化」的做法。他主張對食物的協同作用再作更進一步的研究。迄今還沒有任何研究評估混合各種飲食變數的效果---綠茶、低升糖指數的飲食、減少omega-6油類的攝取而增加omega-3的攝取、薑黃、香料、每週食用綠花菜三次、橄欖油、蒜、洋蔥、青蒜、漿果、核果等等。此外,現有研究也指出,不必擔心這些飲食相互之間會產生負面的交互影響,以為食用一種會減少另一種的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結論,混合多種生物活性原則,再加上更廣泛的抗癌機制,很有可能會形成特別強的協同作用,反抗各種癌症增長因素。

  【以下摘自本書第八章附錄,僅小部分節錄】
  推薦食物表
  薑黃和咖哩

  薑黃(這種黃色粉末是黃色咖哩中的成分)是當今已知最強力的天然抗炎物。它也協助刺激癌細胞的凋亡,抑制血管新生。在實驗室中,它能提升化療的效力,並且抑制腫瘤發展。

  注意:為了讓身體吸收,薑黃必須與黑胡椒(非一般胡椒)混合使用。理想的情況下是溶於油(最好是橄欖油、芥菜籽油或亞麻籽油)中。市售咖哩粉的薑黃只占二○%,因此最好直接購買薑黃粉。

  建議用法︰以四分之一茶匙薑黃粉混合二分之一茶匙橄欖油和一大撮黑胡椒,添入蔬菜、湯和沙拉醬裡。加幾滴龍舌蘭花蜜,能去除其略苦的味道。

  薑

  薑也是強力的抗炎及抗氧化劑(比維生素E更有效)。它可以對抗某些癌細胞,此外還有助於減少新血管的生成。薑飲有助於減輕化療或放療的噁心。

  建議用法︰煮或炒菜時加入薑末。或者把水果浸泡在檸檬汁和薑末中(喜歡甜味的人可以加一點龍舌蘭花蜜)。切一小塊薑(約兩、三公分大小)以滾水沖泡十至十五分鐘,製成薑茶,冷熱飲皆宜。

  大蒜、洋蔥、青蒜、紅蔥頭、蝦夷蔥

  大蒜是最古老的藥用植物之一(早在西元前三千年的蘇美石版上,就有大蒜處方出現)。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一八五八年觀察到它抗菌的特性。一次大戰期間,大蒜廣泛使用在繃帶裡,以預防感染,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俄羅斯士兵因缺乏抗生素而以大蒜取代,因此當時大蒜被稱為「俄羅斯盤尼西林」。

  這個硫化物家族(「蔥味」家族) 可以降低亞硝胺(nitrosamines)和N亞硝基(N-nitroso)化合物的致癌效應,燒烤過度的肉類和菸草燃燒之時,都會產生這樣的致癌物質,而這些硫化合物植物可促使結腸癌、乳癌、肺癌、攝護腺癌以及血癌的癌細胞凋亡。
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食用大蒜最多的人,腎臟癌和攝護腺癌的比例降低。

  此外,這個家族裡所有的植物都能協助調節血糖量,也因此能降低胰島素的分泌和IGF,抑制癌細胞生長。

  請注意︰如果碾碎蒜瓣,就能釋出活躍的大蒜分子,再加點油調和,更容易吸收。

  建議用法︰用少許橄欖油輕炒蒜末和切碎的洋蔥,與蒸或炒的蔬菜混合,並加入咖哩或薑黃。也可以生吃大蒜,或把它拌入沙拉裡,或加入以多穀類麵包和有機奶油(或橄欖油)製作的三明治裡。

  番茄和番茄醬汁

  目前研究的結論是,番茄裡所含的茄紅素能讓攝護腺癌患者存活更久(研究中的病患每週至少兩餐食用番茄醬汁﹝tomato sauce﹞)。番茄也含有非常多種抗癌營養素,它們結合起來的作用比茄紅素單獨作用更有效。

  請注意:番茄必須要加熱,才能釋出茄紅素。此外,橄欖油也能促進它們的吸收。

  建議用法︰使用罐裝番茄醬汁和橄欖油,不要加糖。或者自製番茄醬汁︰加一點橄欖油,用小火翻炒番茄。加入洋蔥、大蒜、豆腐,或omega-3雞蛋,灑入小茴香、薑黃、胡椒和調味料。如果你用的是罐裝番茄醬汁,請不要挑選塑膠包裝的品牌,因為塑膠可能會釋出雙酚A,安全一點的話,請選購玻璃罐包裝的品牌。

  莓類(漿果)

  草莓、覆盆子、藍莓、黑莓和小紅莓都含有鞣花酸和大量多酚,能刺激消除致癌物質與抑制血管生成的機制。花青素和花青素原也能促進癌細胞凋亡。

  建議用法:早餐時,混合水果、豆漿和多穀類穀物,它們和玉米片之類一般標準的早餐穀物不同,不會提高血糖、胰島素和IGF。(最好的早餐穀片是什錦果麥﹝muesli﹞,或是燕麥、麩皮、亞麻籽、黑麥、大麥、裸麥﹝spelt﹞等的組合)。

  以莓果加入水果沙拉,或在兩餐之間當把莓果當零食吃,不但味道新鮮甘美,也不會引發血液中的血糖量高峰。冷凍不會破壞莓果中的抗癌分子,所以在冬季,可用冷凍莓果取代新鮮的莓果。

  李子、桃子和油桃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桃子、油桃和其他核果---由其是李子,含有與漿果相當的抗氧化物,而價格卻低廉許多。尤其德州大學的研究發現,李子的萃取物能強力抑制乳癌生長。




其 他 著 作
1. 先知+先知再臨 The Prophet+The Return of the Prophet
2. 先知 The Prophet
3. 先知再臨 The Return of the Prophet
4. 藍斯.阿姆斯壯:環法自由車賽七冠王
5. 人人都有超級馬力:善用激勵DNA,就不可能會有 懶員工、壞孩子、討厭的自己
6. 站在CEO的高度看全球職場:全球150位頂尖執行長傳授你14堂工作與人生的EMBA課
7. 開闊之路: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5
8. 園長夫人
9. 奇蹟的孩子:一段開啟封閉心靈的旅程
10. 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