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小時過去了。她瀏覽了線上的電子報。你注意到,她讀了三篇關於中國的文章,還查看星期五晚上有什麼電影可看,觀賞了一下《功夫貓熊》(Kung Fu Panda)的預告片。然後她點閱了一則網路廣告,因為廣告聲稱能讓她和中學時代的老同學聯絡上。你坐在哪兒,拚命做筆記,每過一分鐘,你都對她有更深的了解。現在,想像你可以同時觀察一億五千萬人的上網行為。而戴夫.摩根(Dave Morgan)的工作大致就是如此。
摩根的方法比這種民間預測進步多了。他在紐約創辦的塔科達公司(Tacoda),僱用統計學家來追蹤我們在網路上漫遊的足跡,並且設法預測我們的下一步。摩根是網路廣告的先驅,他在網路熱期間,創辦了一家叫「24/7 Real Media」的廣告公司。網路泡沫破滅後,他就創辦了塔科達,幾乎毫無縫隙地銜接上他心目中的下一波新浪潮:協助廣告商聚焦於最有可為、最能被廣告訊息打動的上網人口。
整個過程的關鍵在於,必須找出相似處、規律和型態。人類本能就懂得這樣做,古早以前,我們就是這樣弄清楚哪些植物可以吃,以及如何說話。但當許多人把心力放在應付特定的挑戰時,其他一些人則偏向象徵性的思考。我可以想像遠古的人類圍坐在火堆旁,有的人正在爭奪更大塊的肉,有的人則忙著求偶儀式。但旁邊有千中選一的寥寥數人卻把玩著石頭,思考著:「如果每個小石頭都代表一頭長毛象,那麼這個小石頭……」托拜斯.丹齊格(Tobias Dantzig)在《數字:科學的語言》(Number : The Language of Science)中指出,後來羅馬人用「calcula」(小石頭)這個字來代表這樣的思考過程,但這只是起步而已。計算的本質漸漸從數實體的小石頭提升到更高層次的抽象推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