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違法之徒

違法之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75409
薛慧儀
春天出版社
2008年7月29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Storytella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torytella


文學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永生〉by 傑佛瑞.迪佛
  迪佛對於各種專業知識的熱愛,使他擅長將這些專業知識引入刑事偵查工作。

〈永生〉同樣毫不例外,由泰爾伯特.辛姆司(Talbot Simms)這名統計專家來偵  辦刑案,運用他對數字的高度敏感,解析關鍵線索導向真相,正是迪佛最精采的演出。

〈調整〉by 勞倫斯.卜洛克
  以凱勒為主角的〈調整〉,是卜洛克近年才開始發展的新系列。本篇敘述凱勒對殺手職業開始厭惡的心理狀態,與替他接洽聯絡的搭檔桃兒也有許多影射迂迴而充滿絃外之音的對話。對於凱勒從《黑名單》到《殺人排行榜》的心理轉折,做了非常出色的銜接設計。當卜洛克其他幾位系列主角都已隨時光流逝而年華老去,殺手凱勒將是未來最可期待的系列。

本書特色

兩位推理大師破天荒攜手合作
  《出版人週刊》盛讚本書:「本季最物超所值也最值得閱讀的小說」。

  《違法之徒》是一部在台灣相當罕見的中篇推理小說合集,由重量級警察小說家艾德.麥克班恩(Ed McBain)主編,邀請的兩位作家傑佛瑞.迪佛與勞倫斯.卜洛克,不僅是目前台灣翻譯作品發行量最多、最受讀者矚目的兩位美國推理現役男性作家,也是極少數來台灣進行過公開訪問的歐美推理大師。

作者簡介

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傑佛瑞.迪佛是位快速崛起,名副其實的頂尖暢銷作家。他的小說總是讓人欲罷不能,移不開目光,尤其是一系列關於住在紐約的奇女子茹恩的小說。透過她的雙眼,這座城市的確處處充滿驚奇——有時候甚至令人感到懼怕。他的書迷都知道這是他一貫的手法。他能將最平凡無奇的職業或事件,像是一則新聞報導、一段婚姻等,用出人意表的劇情來個徹頭徹尾的大扭轉,這也成為他的標準小說風格。

勞倫斯.卜洛克 Lawrence Block

  名家有兩種:一種很愛現,才寫出點名堂,便要人家恭賀,另外一種則是安靜地交完稿之後,繼續寫故事。勞倫斯.卜洛克便屬於後者。即使在他寫作事業剛起步,他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寫書之際,仍然注重角色的細膩塑造與維持個人風格。他那洞察人世的諷刺寫法,描述他筆下角色之間的關係以及互動,像是男人與女人、男人與男人、父親與兒子,以及丈夫與妻子等等時格外生動。而他的努力也獲得了等值的回報。他不只是當代首席懸疑推理小說作家,同時也是現今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家。

  無怪乎美國推裡作家協會頒給他終身大師獎。最近他轉而編輯書籍,一共有七本主要的文選出版,分別為:「Master’s Choice」第一、第二集,「Opening Shots」第一、第二集,以及「Speaking of Lust and Speaking of Greed」,此外尚有美國偵探作家協會文選「Blood on their Hands」(以上文選皆未有中文版)。

譯者簡介

薛慧儀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英國University of Bath筆譯碩士。曾任職於法鼓山文化中心國際翻譯室,現為大學兼職講師。譯作有《享受退休》(弘智)、《在樹上的父親》(小知堂)、《26個妙朋友》(三民書局)以及《禪門第一課》(法鼓文化)。



導讀

淺談中篇推理的閱讀魅力 既晴(推理小說作家)

  《違法之徒》(Transgressions,2005)是一部在台灣相當罕見的中篇推理小說集,在談及這部合集的兩篇作品——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的〈永生〉(Forever)與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調整〉(Keller’s Adjustment)之前,先以「篇幅」的角度來談談中篇推理的特徵。

  所謂篇幅,自然是以「字數」或「頁數」來界定。由短到長,基本上有短篇(short story)、中篇(novella)、長篇(novel)三種。此外,更細的分法尚有比短篇更短的short-short story、介於短篇與中篇的novelette、或是比長篇更長的epic等。
然而,關於字數的範圍,並沒有絕對一致的嚴謹定義。查閱了幾種不同的分法後,若以英文字計算,可折衷將長篇定為五萬字以上、短篇兩萬字以下,兩者之間即為中篇。

  此外,如果以皇冠大眾小說獎的長篇徵稿範圍是八萬字以上、人狼城推理小說獎的短篇徵稿範圍是三萬字以下,也可以定出中篇的範圍。與前述英文字數的定義相較,再考慮到翻譯的字數增幅,兩者的定義範圍應是相距不遠的。

  事實上,相較於歷史發展較早的短篇推理,或現今書市主流的長篇推理,中篇推理是一種較不常見、也較少人注意的創作形式。箇中原因,其實並不難以理解。

  由美國詩人艾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所寫下的歷史上第一篇推理小說〈莫爾格街凶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1841)的誕生,原因是在他接任了《葛拉漢雜誌》(Graham’s Magazine)的總編輯後,為了改變雜誌既有的流俗格調而作的新嘗試。〈莫爾格街兇殺案〉的故事以一樁貧民街的母女雙屍怪案為核心,言簡意賅地敘述了業餘偵探奧古斯都.杜邦(Auguste Dupin)的破案經過,篇幅並不長,僅有一萬多字(以英文計算,若翻譯成中文約兩萬字),適合雜誌刊登。

  當時推理小說的發展才剛起步,關於謎團、詭局的製造尚在摸索階段,因此故事也不複雜,一件命案、五六名關係人,再設想一種奇特的殺人手法即可解決。其後,法國的艾米爾.加伯黎奧(Emile Gaboriau)發表《勒滬菊命案》(L’Affaire Lerouge,1866)、英國的韋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發表《月光石》(The Moonstone,1868),將推理解謎加上當時流行的情愛恩怨、冒險奇遇情節,成功地讓推理小說一躍為長篇形式。

  然而,到了亞瑟.柯南.道爾(Arthur Canon Doyle)讓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登場的十九世紀末,同時代雖是已經出現了相當數量的長篇推理作品,但依然停留在「命案與奇情」的程度,仍屬於勉強拼湊的接合結構。

  至於短篇推理小說,則因為發表在《河濱雜誌》(Strand Magazine)的一系列福爾摩斯短篇探案,使柯南.道爾聲名大噪,因而引起許多作家繼起效尤的創作浪潮。一期雜誌,刊登一篇藏有玄機的謎案故事,形象鮮明的名偵探活躍其上,是當時盛行的閱讀娛樂。當短篇作品隨著雜誌刊載而累積了足夠的篇數,就可以出短篇集。

  一九二○年代後,短篇推理小說的發展趨而成熟,作家們紛紛增加了一部作品裡的命案數量,詭計也更為複雜,並設法維持推理小說的完整格式,不因為篇幅拉長而遭破壞,開啟了推理小說的黃金時期(The Golden Age),長篇推理的時代也正式來臨。一直到今日,推理小說的主流發表方式依然是長篇,有些作家甚至根本不寫短篇。

  換句話說,中篇推理之所以不受作家青睞,主因就是無法直接出版單行本,也無法在單期雜誌上登載完畢,累積足夠的篇數後再集結成冊。此外,縱然故事的情節只有中篇程度,許多作家也大可設法增加故事內容,讓篇幅可以增加為長篇。

  例如,福爾摩斯的登場作《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1887)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故事主軸的命案本身,實際上非常不複雜,不僅福爾摩斯在故事中段就破了案,這其間還包括了作者針對福爾摩斯本人魅力的諸多描述在內。至於後半本的內容,全是兇手犯案動機的生成始末,描述得極為詳盡,可視為命案的「前傳」。亦即,前半部福爾摩斯大展身手的辦案過程,其實只有中篇長度而已。若是道爾簡化了揭露犯案動機的歷史故事,《血字的研究》的篇幅根本不足以成書。

  對黃金時期以後的推理作家來說,前人開發出來的詭計夠多,使用方便,自然不會再採取道爾這種原始的拼合手法。「準備五至六具屍體,平均五十頁設置一具,直到破案為止」已經是發展成熟、百戰百勝的公版技巧,既能擴大謀殺案的規模,又可拉長作品篇幅,讀者也不會因為太久沒有刺激而感到無聊。

然而,中篇推理儘管相當少見,但並非所有的推理作家都不願意嘗試。

  像是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的〈上帝之燈〉(The Lamp of God,1935)、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巴石立花園街謀殺案〉(Murder in the Mews,1937)、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的〈The Third Bullet〉(1937)等;至於雷克斯.史陶特(Rex Stout)更是鍾愛中篇推理的名家。

  的確,有一些構想,縮為短篇不能徹底發揮,展為長篇變得沉悶拖沓,與其他構想合併,則突顯不出其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中篇推理成為唯一的選擇。也就是說,作家通常是在思考過上述幾種狀況之後,才會決定要讓故事以中篇的形式來表現。

  結果,由於作家們罕於創作中篇推理,故事構想原就特別,提筆前也考慮得更多,反而導致中篇推理的傑作、奇作比例較高,也更有可觀之處。

  時至今日,中篇推理似乎稍有受到開始重視的趨勢。短篇推理的歷史發展太久,出現過各式各樣的故事型態,想要在區區兩萬字上下讓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不容易;長篇推理的篇幅愈來愈厚重,讀者的負擔也增加了。

  《違法之徒》即是在這樣的概念下誕生的推理小說中篇合集。自二○○五年起,由重量級警察小說家艾德.麥克班恩(Ed McBain)帶頭號召並擔任主編,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十位名家聯手發表一系列的推理中篇,一冊收錄二至三篇作品,共發行四冊。推出之後,果然大受好評。

  巧合的是,第一冊所邀請的兩位作家傑佛瑞.迪佛與勞倫斯.卜洛克,不僅是目前台灣翻譯作品發行量最多、最受讀者矚目的兩位美國推理現役男性作家,也是極少數來台灣進行過公開訪問的歐美推理大師。

  一九五○年生於芝加哥的傑佛瑞.迪佛,從小就對文學有極為強烈的興趣。取得法律學位並進入職場後,利用業餘時間創作推理小說,一八八八年以《Manhattan is My Beat》為起點嶄露頭角,兩年後成為專職作家。

  他在創作初期有Rune和John Pellam兩個系列偵探,而後發表了癱瘓的刑事鑑識專家林肯.萊姆(Lincoln Rhyme)首部作品《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1997),大受歡迎,奠定一線推理作家的地位。

  〈永生〉雖非林肯.萊姆系列,卻囊括了迪佛的所有創作特色。這包括曲折且驚奇的震盪情節,心思細膩、令人膽寒的真兇,最重要的是,迪佛對於各種專業知識的熱愛,使他擅長將這些專業知識引入刑事偵查工作。

  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今日,兇手往往容易取得可以用於犯罪的罕見知識,相形之下,刑事偵查工作也變得困難重重,為此,警政機關必須讓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入,在看似平凡無奇的案發現場中找出蛛絲馬跡。在迪佛的筆下,曾經出現過電腦及網路知識專家、筆跡鑑識專家、談判專家……〈永生〉同樣毫不例外,由泰爾伯特.辛姆司(Talbot Simms)這名統計專家來偵辦刑案,運用他對數字的高度敏感,解析關鍵線索導向真相,正是迪佛最精采的演出。

  相對於近年迅速崛起、專注於刑事專業知識的迪佛,出道更早的勞倫斯.卜洛克則是完全不同的典型。

  卜洛克於一九三八年生於紐約州水牛城,一九五○年代開始以各種筆名撰寫平裝書的煽情、娛樂小說。對這段期間的經歷,卜洛克個人雖很少提及,但根據瞭解,他曾替冷硬派作家William Ard代寫過《Babe in the Woods》(1960),以本名正式出道的推理小說則是《Death Pulls a Double Cross》(1961)。

  卜洛克不曾以警察為主角,目前他筆下有五個主要系列,依照偵探登場作發表年代次序,為失眠間諜伊凡.譚納(Evan Tanner)、窩居私探Chip Harrison(後擔任Leo Haig的助手,連袂辦案)、酗酒偵探馬修.史卡德(Matthew)、書商雅賊柏尼.羅登拔(Bernie Rhodenbarr),以及冷血殺手凱勒(Keller)。

  上述五個系列各有特色,但它們的共通點則都是以一種貼近庶民、現實性的生活角度來觀察案件。卜洛克在故事中俯拾可得的幽默感,更時時透露出他洞穿世事的哲學思維,也使他的作品展現更強大的心理深度與渲染力。

  以凱勒為主角的〈調整〉,是卜洛克近年才開始發展的新系列。目前只有三部作品:《殺手》(Hit Man,1998)、《黑名單》(Hit List,2000)及《殺人排行榜》(Hit Parade ,2006)以及數篇零星短篇。〈調整〉的發表時間落在《黑名單》與《殺人排行榜》之間,紐約市在這段期間發生過震撼全球的九一一事件,卜洛克對人類的生死議題一直非常關心,所以這件恐怖攻擊事件,也對他的創作多有影響。

  〈調整〉敘述凱勒對殺手職業開始厭惡的心理狀態,與替他接洽聯絡的搭檔桃兒也有許多影射迂迴而充滿絃外之音的對話。對於凱勒從《黑名單》到《殺人排行榜》的心理轉折,做了非常出色的銜接設計。當卜洛克其他幾位系列主角都已隨時光流逝而年華老去,殺手凱勒將是未來最可期待的系列。

編者序

  我在一九五○年代為通俗雜誌寫中篇小說的時候,仍然把它叫做「短中篇小說」,我只知道文章要夠長,而且一個字零點五分錢。也就是說,如果我寫了一萬字,差不多也就是那時候一篇中短篇小說的長度,那麼我遲早可以拿到一張五百美金的支票。這對一個與生活拮据的年輕作者來說,是份不壞的收入。

  今日的中篇小說,字數可以從一萬字到四萬字不等,比短篇小說(五千字左右)的篇幅長,又比一本長篇小說(至少要六萬字)要來得短許多。中篇小說融合了短篇的精要切題,以及長篇的深度,所以並不容易寫。事實上,這種篇幅的小說困難度高,加上中篇小說的市場狹窄,現在如果還有作者在寫這種小說,實在令人驚訝。

但我們卻想出了這個卓越的企劃。

  將懸疑偵探小說中最好的作家們集合起來,請他們寫出全新的中篇小說,再把這些同樣優秀的小說收錄在一起,首次在全世界發行。這聽起來野心不小吧,不是嗎?如果是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是的,這的確是一個妙主意,這是你要的中篇小說,先生,謝謝你邀請我為這個企劃撰稿。

  但我所接觸的許多暢銷作家,一輩子從未寫過中篇小說。(有些甚至從未寫過短篇小說!)有人雙手捧頰,裝出驚恐的誇張表情說:「什麼?!中篇小說?我甚至連要怎麼下筆都不知道呢!」有人則認為寫出一篇這樣長度的小說(「請問你剛剛說要多少字?」)是一個極佳的自我挑戰機會,但暢銷作家都是很忙碌的,有一堆出版社的企劃和截稿期限要趕工。儘管這樣的邀請一開始看起來十分吸引人,但現實條件是嚴酷的,於是呢……

  「哎呀,真是感謝你會想到我,但我的交稿期限已經拖了三個月了耶。」
或是:「即使我只是在夢裡想替其他出版社寫寫東西,我的出版商也絕對會殺了我!」

或是:「明年這個時候再來找我試試。」
或是:「你剛問的是X?還是Y?還是Ζ?」

  最後問出來的結果,完全靠的是時機以及運氣。例如,有位我非要不可的作者剛好寫完一本小說,心情正愉快,而且手上剛好也有一些空閒時間。或者,有位作家有個點子,但寫成長篇小說會太短,寫成短篇小說又會太長,所以這對他來說,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還有,像是有位作家想要介紹一個他構思了一段時間而想出來的新角色。在每一位作家的例子中,他們認為這項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務——寫出介於一萬到四萬字間的小說——是個令人激奮的挑戰,而且也回應熱烈。

  除了篇幅及主題的設定要與懸疑偵探有關之外,其餘我讓那些參與的作家們自由發揮,沒有限制。他們交出來的成果,就和精彩的故事本身那樣讓人驚艷。這些中篇小說就像將它們完美調製出來的作家們一樣,各有特色,但每一篇都展現了同樣的奉獻熱情以及傑出優秀的文筆。不只如此,在這項企劃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作家正在嘗試一種從未想過的新手法,並且樂意將他們所發現的驚喜與我們分享。就如同他們的名字以字母順序印在封面上,他們的故事也以逆字母順序的方式依序呈現在各位面前:我沒有特別偏心哪一篇小說,我對它們都一視同仁,愛不釋手。

請好好欣賞吧!

艾德.麥克班恩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allie
/ 台灣台北
2008.08.28看alli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精采的推理小說除了命案.線索和兇手這些基本元素之外,
心理層面的深度剖析,才是讓整個故事細膩完整,富有生命的關鍵.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直都很喜歡這兩位推理大師作品的原因,
尤其難得能看到這樣中篇幅的作品,依然豐富精采!





其 他 著 作
1. 如月印空──聖嚴法師默照禪講錄
2. 樹上的父親 【 Our Father Who Art in a 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