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174390
陳相如
左岸文化
2007年2月06日
67.00  元
HK$ 56.95  







* 叢書系列:座標
* 規格:平裝 / 20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座標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歐洲地區















  從歷史事實來說,聖女貞德生長於一個現代世界尚未成形,但也是令人最感好奇的中古時期。她在使英國與法國演化成為民族國家的英法百年戰爭中,扮演了鼓舞法國人,進而使法國取得勝利的角色;她在宗教改革與獵巫狂潮正盛的中古時代,成為引人爭議的女子,因為她說她聽到「聖徒的聲音」,這樣的行為違反了教會的權威地位,教會指控她是異教徒,有些人甚至說她是精神錯亂。

  從她所處的時代開始,她一直是令權威中心不安的反動份子。延續到後世,許多西方偉大的作家不斷從她身上汲取創作的靈感。莎士比亞、伏爾泰、威爾第、馬克吐溫皆以她為原型創作戲劇,丹麥大導演德萊葉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的戲劇將焦點放在貞德的審判,德國現代劇作家布萊希特與法國詩人貝居將她的形象與馬克斯主義、法國國家主義連結在一起,歷年來好萊塢導演與編劇,如格雷安葛林、盧貝松,皆花費不少經費在以貞德為主題的電影拍攝,美國CBS以「聖女貞德」一片榮獲1999年艾美獎最佳迷你影集獎。

  本書作者女性小說暢銷作家瑪麗.高登,延續貞德帶給人類的豐富文化意涵。不同的是她以其專長,從獨特的女性觀點帶領我們進入一位少女的世界。不過瑪麗不只是用傳記的形式重覆敘述這位奇女子的事蹟,她說如果用「傳記」這樣的字眼,一定散發某種權威性、學術性,因此她更希望「讀者像打開信封,紙條和照片掉到地上,然後撿起來,任意在自己的手中排列,閱讀上面的訊息。……一次又一次,不拘泥一定的次序,給每個地方應得的榮耀。這樣一直做到你可以體會出有些事是沒有辦法得出定論的;直到你接受並理解到所有零碎的片段都必須不斷地紀錄下來,任何當下所知的資訊都是短暫的、容許被修改、被顛覆、被重組;直到你需要放鬆一下汲汲探求不可知事物的衝動。」

本書特色
*瞭解貞德,你將潛入西方人的文化世界。
*女性小說暢銷作家瑪麗.高登揭開聖女貞德的豐富面貌!
*前法國文化部部長安德烈.馬勒侯:貞德,沒有留下墳塚也沒有留下畫像,因為你知道英雄之墓都在生者心中。
*聖女貞德是壞女孩?聖徒?愛國者?瘋子?神的使者?
*佔據莎士比亞、席勒、威爾弟、格雷安葛林、盧貝松及好萊塢大導創作靈感的人物!

作者簡介

瑪麗.高登(Mary Gordon)

  紐約伯納學院的英語教授及暢銷作家,擅長進入女性世界,撰寫女性小說,著有Final Payments (1978)、A Company of Woman(1981)、Men and Angels(1985)、Spending(1998)、Pearl(2005)皆獲得廣大迴響,特別是紐約時報書評,對其有豐富的討論。她也寫作回憶錄,代表作為The Shadow Man: A Daughter’s Search For Her Father (1996),記述她與父親的關係。《聖女貞德》是其第一部剖析女性生活及其文化意涵的傳記。難能可貴的是,除了個人創作,她也樂在教學,教授文學與寫作課程,與學生有密切的互動。得過獎項有Lila Acheson Wallace-Reader’s Digest Writer’s Award和Guggenheim Fellowship,目前居住在紐約市。

譯者簡介

陳相如

  中國文化大學俄文系畢業,莫斯科普希金學院俄語碩士,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網路企畫,翻譯作品有《平均律》、《奧茲國之桃樂絲與奧茲魔法師》、《融化倒模皂大全集:純手工皂方 300》、《童玩手工皂——50種趣味、啟發創意的透明皂做法》、《萊特——美國建築界的永恆傳奇》(左岸)。



謝辭
年代表
前言

第1章:她的時代,她的背景
第2章:求見國王
第3章:勝利沙場,為王塗油
第 4章:何等戰士?何等敗陣?
第5章:蒙受罪譴
第6章:處子之身
第7章:創作盛宴的題材
第8章:聖女貞德
附註



前言

※歷史上僅有少數人是不折不扣的主角,而她就是其中之一,她從不是附屬品,永遠都是眾人的焦點,從不是受人操控的工具。
——約翰.賀津哈&

※她的魅力……打破各種習慣與傳統的束縛,顛覆所有神聖的理念,強迫人屈服於先前未有的事物之下。
——馬克斯.韋伯&

※青春在激情之中忘卻了自我……當青春掌握到美好事物時,將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
—— 阿佛烈德.諾斯.懷德海&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四日,歐洲大陸,法國,諾曼第省的盧昂,一個熱得不太尋常的春日,下午五點。人們把外套披在肩上,坐在咖啡廳的外面,無視炎炎日照,一股完美、慵懶、無憂無慮的氣氛。

  我們所在的市場,就是貞德當年被燒死的火刑架的地點。曾嘗試要讓這裡成為市民活動的中心,這裡有市場用的開放空間,旁邊還有個大教堂。這是眾多沒實現的好想法之一。如果當初有個天才設計師,或許就有可能實現,可惜,負責設計的人不是天才。既然盧昂是個港都,就將教堂的造型設計成上下倒轉過來的船,來突顯航海的意象。但是這個想法失敗了,留下來的則是創意發揮過頭、令人沮喪的景觀。教堂呈現出二流現代建築的特色──晦暗嚴肅,留給我們被背叛的感覺,因為我們認為,樸素的建材加上充足的陽光就等於美,當這些條件創造不出美感時,不僅僅是藝術,連帶大自然都叫人失望。

  這是一個星期天,近傍晚時。人行道上低掛一抹紅光。如同其他失敗的現代活動空間,此地成了失業、不順遂的年輕人的避難所。頭髮油膩,身上有刺青的少男,把煙蒂丟到地上。其他兩個小一點的男孩,用令人害怕的暴力,把足球往市場的牆壁猛擲。他們把球往安德烈.馬勒侯在一九六四年題的字上丟,他所說的深奧言詞如下:「@#貞德她沒有留下墳塚也沒有留下畫像,因為你知道英雄之墓都在生者心中#$。」在球撞擊牆壁的砰砰聲中,我試著讀這段文字;皮製的球打在水泥造的牆上,只空出窄窄的縫隙可以辨讀。

  水泥牆再往左邊一點是一間公廁,男孩子從裡面偷偷摸摸走出來。突然傳出女孩子的尖叫聲。附近每個人聽了都站著不動。兩個女孩都穿著牛仔褲、靴子和無袖襯衫,相互用拳猛擊。一個女孩把另外一個摔倒在地上,跨坐她身上並狠搥她的臉。她們身後站著一個男孩,勸她們快住手,不過一點效也沒有。觀看的群眾沒人站出來阻止他們。接下來警察抵達現場,大夥一哄而散。教堂通向四周街道的斜坡上,留下一小灘血。

  五百多年前,在這個位置,跟這兩個毆鬥的女孩同樣年紀的一個女孩,拋棄了自己的性命。她的所做所為至今仍舊震撼人心,就像那兩個打架女孩的暴力行為嚇到我們一樣,女孩打架比男孩動粗來得嚇人。女孩子不該這麼暴力。女孩子不該是戰士,畢竟戰士的職業是暴力。女孩子也不該活活被燒死。正因為對女孩子應該做什麼的期望和貞德的人生形式有落差,五百年來她的生平都是人們迷戀的源頭。

  必須把她當成女孩子看。我們要認識她,一定不能忘掉她的年齡和性別。她既年輕又是一名女子,分析她的行動時,不免要隨時加入這兩點因素。

  貞德自稱處女(La Pucelle),也就是聖女(The Maid)。在她的自述中一定會提到某一件事,她希望自己能以此廣為人知,也就是她的性別身分──她是一個年輕的處女。不過,這個處女染有些許浪漫色彩。因此,在我們檢視史實之前,必須先想像一般對少女的聯想:令人嚮往、迷人的、純真的、某種呵護──如葉慈在《為吾女祈禱辭》中所說的:

※願她長成一株繁茂深藏的樹,
她的萬種思緒恰似紅雀……
在歡愉之中追逐,
在歡愉之中爭吵,
啊,願她如青鬱的月桂,
永遠深植於美妙境地。&

  但這個女孩是個士兵,士兵這個字眼逼得我們不得不換掉慣常看女人時用的眼鏡。士兵必須處於事態最激烈緊張的時刻。士兵保護人,而不是被保護者。天真是奢侈的,如果士兵沉溺其中,我們得付出危險的代價,而他們自身的安危也同樣受威脅。如果他們只在歡笑時才開始追逐和爭吵,或者如果他們僅僅駐守一地,那麼上帝才可保佑我們和他們。

  貞德,女孩/士兵,迫使我們浸泡在感覺與溫度都截然不同的兩潭池水中,我們好似同時在波濤洶湧的海洋和溫暖平靜的湖水中游泳。要在如此互相對立的元素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頗為困難。少有人能夠忍受。我們無法輕易理解貞德這個女孩,而大多數人勉強接受的貞德,其矛盾特徵都已被淡化修飾過,以便塑造一致、固定的形像──主要是人們自我想像的投射。
*****
她獨一無二。
她獨一無二。

  我們自稱理解所有人類的特性。如果我們不先假定人類在刀子抵著脖子、槍抵著頭時是會哭出來的話,就無從瞭解真正的自己──這是基於我們認定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且無法交換的信念。然而,我們不是這樣子過生活的,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如此地獨一無二。我們的信心建立在相似性上。我們透過DNA的測試來比對相似程度,我們說:「你能對鄰居有怎麼樣的期待」,或者,「男孩子就是男孩子」。我們提到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會把他們當祖先。

  不過,貞德赤裸直率、毫不隱瞞,她是空前絕後的人。生於一八○○年之前的人物中,她是除了耶穌基督之外,一般西方人還叫得出名字的人物。市井小民都有辦法創造出她的影象:穿戰袍的女孩。還知道她是法國人,年紀輕輕就死了。也知道她穿男裝。試著想想,還有哪一個歷史人物,大眾憑靠印象就能喚起他生平任三件事呢?尼祿嗎?拿破崙嗎?地方性的偉人或許可以,如林肯和加里波底,可是,一個西班牙小孩,或是一個丹麥小孩,有可能在一堆人之中認出他們嗎?一位印度朋友告訴我,甘地夫人小時候就扮演過聖女貞德。還有哪個歷史人物可以創造出如此廣大、如此深遠的影響力嗎?

  可與貞德相匹配的人物,都是傳奇神話人物,像羅賓漢以及亞瑟王之流。但貞德真正在歷史中活過,大多數人都認識她,這可由審判時的證詞得到證實。她不像其他的歷史人物,我們需要編造一些故事(並沒有被砍倒的櫻桃樹)才能填充其血肉。對她,我們需要的不是無中生有,我們需要的反倒是隱諱一些事實。

  我們需要貞德身上獨一無二、忠貞純潔的形象。一個女孩子,她的腳穿上尖頭的金屬鞋,不斷挖路前進。其實,她孤僻且自我矛盾,而她真正吸引人之處,就是這些矛盾衝突沒有因為她死了就歸於寂靜沈默。

*****
  關於貞德的一些真實事蹟,可以很快地陳述完畢。她於一四一二年一月誕生在現今洛林省的朵瑞米。她的故鄉因百年戰爭而慘遭蹂躪。法國與英國這兩個王朝的衝突,從一三三七年開打。

  貞德的父親是地方上有點地位的農民,是鎮上出席巡迴審判的代表。她有三個兄弟。她學過女性傳統該會的技巧,有時候也看管羊群。大約在十二歲生日時,她開始聽到聖靈對她說話。最初聽到的是她需要保留處子之身,才能得到靈魂救贖。之後,聖靈的訊息越來越清楚:她一定要將皇太子推上王位,並且從英國人手中救出法國。

  她說服地方領主給予她覲見國王的權利,她又說動了國王給她裝備,參與奧爾良解圍行動。她出現在淪陷地區,扭轉情勢,帶領法軍贏得長久以來的頭一次勝仗。她讓皇太子順利在萊姆加冕。然而,她在軍事上的好運很快就被扭轉了,她嚐到一連串敗績,最後自己還被勃艮地人俘虜。勃艮地的公爵是法國國王的親戚,卻與英國結盟。她被賣給英國人,由法國教士審判,宣判處火刑燒死。

  整個故事除了貞德之外,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是不具體的,也就是時間。時間這個因素,讓貞德的故事有一種特別的沉痛感覺。首先,時間創造了她的青春年華,也是看守者。她離開家鄉去投軍時,只有十七歲。這點眾所皆知。不清楚的則是她那短暫的職業生涯,特別是有關她成功的事蹟。她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持續不到六個月。她擔任士兵的時間將近一年,當犯人的時間反而比這更長。死時十九歲。

*****
  她的事業非常短暫,按照一般的標準來看,也是失敗的。她死時,想達成的目標似乎越來越遙不可期。終究會贏的,只是要等到她被燒死的三十年之後,而她在法國最終的勝利中扮演的角色,則爭議不休;學者多年來耗費無數篇幅爭辯此事。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追念她?

  我們無法說她是一種受難者典範。我們視她為不會被任何事情阻礙的人──這點我們也不用太細究。她出身低下,卻奉獻一切。她讓自己對抗那些條件優渥的人。她目不識丁,又是個女性。她永遠那麼那麼年輕。

  可是,她那個時代的人會覺得她年輕嗎?我們光想到祖父母那一代的情況時,就會懷疑,是否貞德真的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年輕。祖父母那一輩的人,似乎從我們還待在學校宿舍,習慣睡到中午的青少年時代起,就肩負了非常大的責任。想想羅密歐和朱麗葉,以及那些十五歲結婚的貴族。然而,即使在貞德生長的年代和地方,十七歲的她還是了不起。如果她留在朵瑞米過著農女的生活,可能十七歲時就為人妻為人母,在農村操勞一輩子。但是她脫離農村生活去當騎士,跟她同年齡的騎士至少在十年多前就開始受訓,而她十七歲才正要開始事業,也不可能被放在任何領導者的位子。蘭斯洛特也要到十八歲時,才第一次加入亞瑟王的軍隊【1】。

  中古世紀用「adolescentia」稱青春期,可是涵蓋的年齡不很明確。但丁就認為四十五歲青春期才結束。依據羅馬法,許多中古世紀的社會不允許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男子,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做出特定的行為;二十五歲之前,不准他們實行完整的公民權。貴族出身的女子通常相當早婚,不過這是因為她們完全無法涉及公共決策的領域。參與公共決策時,合宜的判斷力十分重要。或許,看待貞德的青春年華,較恰當方式是,在大多數戰役中,她比身旁一起馳騁的人還年輕,而且她在生命中每個重要的關鍵時刻,都獨自置身在年長的人之中。

  我們希望相信,年少、熱情、大膽、勇氣和與生俱來的智慧,會戰勝官僚政權與腐敗。貞德的故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結果並不是這樣,她終究是死在敵人的手裡。然而,她仍然象徵了無形力量打敗有形力量的勝利、純潔信念的勝利,以及萬世留芳超越有限生命的勝利。

  我們一直需要一個像貞德的人物,一個能夠消除我們自己壞念頭或狹隘心胸的人。如果我們能夠愛她,那我們就不會是恨女人的人。如果我們能將她的死視為是種勝利,我們就不會是時間的奴隸,不會是僅憑結果來論成功與否並斤斤計較退休金的人。如果我們向她看齊,我們會是比自己實際生活中所呈現的更為高尚的人。我們需要有她當標竿,可以讓自己更卓越的女英雄標竿。

  但是,真實的貞德比我們所渴望的英雄形象有趣多了。我想像的貞德──跟其他人一樣,是我自己心中慾望的投射──是個年輕女孩。她有年輕女孩的毫無顧忌、自信滿滿、隨時準備捨己從人。她熱愛生命,她也怕死。這位自命不凡、單純、瘋狂、不聰明的女孩,忘了自己承擔的事遠超乎其能力可及。她愛說話,常自我矛盾,卻沉默地死去。然而,即使臨死,她也拒絕寂寞。每個嘗試用文字描寫她的人都必須要明白,她的計畫不可行,注定失敗,怎麼看都是半調子的舉動。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以一種挑戰時空限制的方式,開始這次的貞德研究。我稱這本書是一個研究,或者是一種沉思,卻猶豫要不要用「傳記」這種崇高的字眼──傳記一定要有權威性、學術性、宏偉的規模、充沛的氣勢。理想的方式是,我不給予各位一頁又一頁的文字記述,而是交給讀者一個裝紙條的信封,每張紙條寫些字,附上一系列的快照。我要讀者打開信封,紙條和照片掉到地上,然後撿起來,任意在自己的手中排列,閱讀上面的訊息。接著,我會要求讀者把紙條放回信封,再倒出來一次,再撿起來,再讀一次。一次又一次,不拘泥一定的次序,給每個地方應得的榮耀。這樣一直做到你可以體會出有些事是沒有辦法得出定論的;直到你接受並理解到所有零碎的片段都必須不斷地紀錄下來,任何當下所知的資訊都是短暫的、容許被修改、被顛覆、被重組;直到你需要放鬆一下汲汲探求不可知事物的衝動。

  我認為這部作品是一部傳記式的沉思,撰寫時我向貞德的善變致敬。我替自己找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苦思一個女孩的祕密:她出身卑微,堅持一個不明確的理想,僅獲得過幾個月的光榮勝利,是個戰敗的軍人,見過異象,又公開發誓否認她所見之異象的重要性,之後又再度反悔,死於極大的痛苦中,是教會拒絕了五百年後才冊封的聖徒。儘管如此,在我們的想像中,她代表著純真率直的勝利,也只有她才能獲得這樣的勝利── 一個不知畏懼、堅信自己是對的、堅信自己具有充分的能力、而且是上帝所選出的女子。

注釋:
【1】參照Schlamith Shahar, Childhood in the Middle Ages (London: Routledge, 1990)




其 他 著 作
1. 重點所在
2. 建築!建築!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3. 附上我的愛-英國老書商與小女孩的書信情緣
4. 發現契訶夫
5. 心靈瑜伽
6. 俄羅斯奢華愛戀(Casual)
7. 日本女人不會胖也不會老:東京廚房的七大秘訣與食材
8. 統計學 7/e 附光碟1片
9. 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