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穿越歷史的大河:從臺灣凝視日本的30個關鍵時刻【限量親簽版,附贈「大河之路.典藏明信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50882
涂豐恩
平安文化
2025年11月10日
150.00  元
HK$ 150  






ISBN:9786267650882
  • 叢書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知史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亞洲史 >









    前 言 寫給臺灣的日本歷史

    第 一 章 鎖國:一場歷史的誤會

    第 二 章 海洋:面向世界的窗口

    第 三 章 三都:江戶、大阪與京都

    第 四 章 浮世:欲望的光與影

    第 五 章 天災:與自然搏鬥的人們

    第 六 章 黑船:不請自來的訪客

    第 七 章 開國:翻天覆地的世界

    第 八 章 岩倉使節團:向西方學習

    第 九 章 文明開化:打造新國家

    第 十 章 自由民權:理想政治的追尋

    第十一章 福澤諭吉:攀登文明的階梯

    第十二章 天皇:日本的現代神話

    第十三章 北海道:遼闊大地的哀愁

    第十四章 琉球:消失的王國

    第十五章 鐵路:血與汗的建設之路

    第十六章 朝鮮:來自殖民地的吶喊

    第十七章 新女性:自由戀愛的年代

    第十八章 民本主義:國家為誰存在?

    第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災難與復興

    第二十章 東京摩登:浴火重生的首都

    第廿一章 滿洲:暴走的帝國

    第廿二章 戰爭:染血的櫻花

    第廿三章 麥克阿瑟:美國與日本的重建

    第廿四章 被佔領:晴空下的黑暗記憶

    第廿五章 丸山真男:進步的文化人

    第廿六章 安保抗爭:青春殘酷物語

    第廿七章 高度經濟成長:告別戰後

    第廿八章 電視:一億個白痴的社會

    第廿九章 列島大改造:平民首相的夢與挫折

    第三十章 平成:失落的三十年?

    後 記 未完的旅程



    ?





    推薦序



    唯有認識過去,才能在巨浪中,掌握自己的航道

    「Joel來談日本」版主�福澤 喬




      臺海局勢近年來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中國在軍事與經濟上步步進逼,美國強調「印太戰略」的核心地位,日本公開將「臺灣安全」視為自身安全的延伸,而臺灣則被推向一個無法迴避的歷史十字路口。這並非偶然的時刻,而是歷史長河中一次再現的波濤。



      在這樣的背景下,涂豐恩的《穿越歷史的大河》顯得格外珍貴。這本書從三十個關鍵時刻展開,不僅梳理日本近代史,更以臺灣的視角重新審視這段交錯的歷史。它讓我們理解:今日東亞的緊張並非全新的困境,而是幾百年來權力流動與地緣糾葛的延續。



      涂豐恩以臺灣為定錨點,將日本近現代的轉折放入更廣闊的全球互動之中,將殖民、戰爭、現代化與社會變遷編織成一張密度極高的脈絡網。不是想去再現單線條的勝利或失敗,而是提出一種多層與多聲部的講述:不只看帝王將相,也看勞工、女性、殖民地人民,以及北海道與琉球的原住民,讓那些長期被邊緣化的經驗真正進入視野。



      這種以「遊記而非地圖」自況,強調這是一段帶有立場與判斷的思想旅程,鼓勵讀者建立自己的歷史觀,並在二○二五年的現在的定位點上,回頭追問臺灣在世界史的定位與選擇何在。更重要的是,這部整理並非「日本中心論」的替身,而是把臺日的互動放進早期全球化、帝國主義、世界大戰與冷戰的流動河道中,讓事件彼此照明、互為註腳,避免將日本簡化為「成功現代化」或「邪惡侵略者」的二分法。這樣的起手式,既回應臺灣讀者的知識需求,也開啟一段跨域對話的門縫,將後續的歷史片段串成一座可供比較、辯證與反思的橋。



      歷史一直都不是冰冷的過去,它往往以不同的面貌重返當下。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看似「鎖國」,實則透過有限的「對外窗口」維持與世界的交流。這種在限制中尋找連結的策略,正好映照今日臺灣的處境:即使身處強權壓力之下,也必須在外交、科技與經貿網絡中開闢出口,確保自身不被孤立。



      同樣地,明治維新的篇章揭示了一個國家如何在全球力量對撞下尋求轉型。日本以痛苦的自我改革換取進入現代世界的門票,而這樣的歷史對臺灣尤具啟發性。在半導體成為戰略資源、供應鏈重組的今天,臺灣若要維持「不可或缺性」,就必須像當年的日本一樣,懂得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將被動防禦轉變為主動塑造。



      《穿越歷史的大河》最具啟發的地方,在於它揭示了東亞歷史從來不是單一國家的敘事,而是多邊互動的長期結果。二戰後,美國重建日本,並在冷戰中將臺灣、日本與南韓納入同一條防線,形成今日仍具影響力的「同盟格局」。美國在歷史上是東亞秩序的塑造者,今日則成為臺海安全最重要的守護者。



      日本的角色尤為矛盾。它既是臺灣的殖民者,帶來現代化與壓迫的雙重記憶;同時,它又是戰後最親近的經濟與文化夥伴。當前,日本已不再隱晦,而是明確將臺海穩定納入自身國家戰略,這不僅是現實選擇,也是歷史積累的必然。



       中國則始終是東亞大河中揮之不去的力量。從宗主的文化優勢到戰爭的對手,再到今日以軍事威脅與經濟滲透挑戰臺海現狀,它的角色既熟悉又陌生。



      而臺灣,看似被夾在巨人之間,歷史上常被當作附屬或棋子,但這本書提醒我們,臺灣其實從來就是東亞權力流動的關鍵節點。正因如此,今日的臺海風雲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數百年歷史再次翻湧的浪潮。



      《穿越歷史的大河》不是一部冷峻的史學著作,更像是一場帶領我們穿梭時空的旅程。它告訴我們,歷史不是簡單的正邪二元,也不是靜止的記憶,而是動態的、充滿張力的對話。當我們今日談論「臺海危機」、「印太戰略」或「中美競爭」,其實正是這條歷史大河的最新一段篇章。



      邀請你來看這本書,不只是為了更理解日本,而是為了更理解我們自己。臺灣要在未來的國際秩序中找到定位,就必須先理解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歷史的大河提醒我們:唯有認識過去,我們才能在巨浪之中,掌握自己的航道。




    其 他 著 作
    1. 穿越歷史的大河:從臺灣凝視日本的30個關鍵時刻【限量附贈「大河之路.典藏明信片」】
    2. 『南國與萬國的交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軟精裝]
    3. 救命(二版):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
    4. 大人的日本史
    5. 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