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一次搞懂簡明中文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94318
康文炳
允晨文化
2025年9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494318
叢書系列:
當代叢書
規格:平裝 / 216頁 / 1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當代叢書
分
類
語言學習
>
華語學習
>
漢字教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如果問「為什麼要學英文文法?」那麼,質疑的人就不多了。畢竟在我們漫長的英文學習生涯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透過英文文法學會了英文的詞類、片語、時態變化、句型、子句等等知識。文法是對語言規則的總歸納,從而又成為對語言運用的全規範。文法可以讓我們對所屬的語言有一種系統性的理解;掌握基本文法,「知其所以然」可以讓我們更自覺、更自信地言說、閱讀和寫作。
語言文字是我們思考的工具,清晰的語言意味著清晰的思考;反之亦然。依我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在能把「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寫清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當前文字閱讀風氣低落、刷看短影音蔚為風潮,可以想見,新一代人的「語感」品質應是更為粗陋。此刻,適度地補充語法知識,強化文字力,以便提升我們的表達力和思考力,似乎更有迫切性了。——康文炳
目
錄
【前言】
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
【第一篇:詞類】
一、詞的分類
1.1 實詞
1.2 虛詞
1.3 兼類詞
二、詞類的誤用
2.1 名詞、動詞、形容詞的誤用
2.2 副詞的誤用
2.3 代詞的誤用
2.4 數量詞的誤用
2.5 虛詞的誤用
【第二篇:短語與句法成分】
三、短語
3.1 短語的結構類型
3.2 短語的功能類型
3.3 短語的分析
四、句法成分
4.1 主語�謂語
4.2 動語�賓語
4.3 定語�中心語
4.4 狀語�中心語
4.5 補語�中心語
4.6 獨立語
五、句法成分的誤用
5.1 成分殘缺
5.2 成分贅餘
5.3 搭配不當
5.4 語序不當
【第三篇:句子】
六、單句
6.1 句型
6.2 句式
6.3 變式句
七、句式的誤用
7.1 結構牽連
7.2 句式雜揉
7.3 句式錯誤
7.4 語義病句
八、複句
8.1 聯合關係複句
8.2 偏正關係複句
8.3 多重關係複句
8.4 複句緊縮與省略
8.5 複句與標點
九、複句的誤用
9.1 分句的誤用
9.2 關聯詞的誤用
9.3 緊縮句的誤用
十、句群
10.1 句群的類型
10.2 多重句群
10.3 句群與段落
主要參考書目
?
序
前言
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
「為什麼要學中文文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如果問「為什麼要學英文文法?」那麼,質疑的人就不多了。畢竟在我們漫長的英文學習生涯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透過英文文法學會了英文的詞類、片語、時態變化、句型、子句等等知識。
問題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為學了英文文法,就熟稔了英文的聽說讀寫。為什麼會這樣?答案應該是:語言的習得,最主要還是透過不斷的聽說練習而學會的,這就如同我們在幼兒期逐步學會自己母語的情境一樣。
一般而言,無論你的母語是台語、客語、粵語、北方華語,還是各種原住民語,你都不必學習這種語言的文法,就能在日常交際生活中熟練地運用該語言。沒怎麼聽說美國人在學英文文法,這種情況應該跟我們也不怎麼學中文文法一樣吧。在台灣,除了中學課堂上有很少量的補充教材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像研讀英文文法書一樣研讀中文文法書。
以致於在台灣,我們大都熟悉英文的片語、時態、子句等等知識,卻對中文主語、謂語、短語、虛詞等等句法成分一無所知。我們可以信手分析英文句型,但對如何分析中文句型則茫無頭緒。這種情況也反映在台灣書籍的出版市場。市面上有關英文文法的書籍少說也有上百種吧,新書更時常名列暢銷書排行榜;而中文文法書,則十分罕見,細找,往往是些厚重的學術著作。
的確,我們學習英文「重文法而輕聽說」,犯了語言學習方法的錯誤;但當一個人熟稔英文的聽說之後,倘若還要在語言上有所增進,那麼他就必須學習英文文法了。在美國,有關英文體例和用法的寫作指南,是常見的長銷甚至暢銷書籍。
語言的習得,來自個人生活環境培養出來的「語感」,然而這種「語感」往往十分含糊,甚至粗糙的。當我們透過口語溝通時,由於話語可以反覆修訂,並依靠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協助,因此在共同的語境中,日常生活都可以交流無礙。
但文字的表達與溝通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每個人都有舉起筆來感到千金重的時刻,總覺得下筆有千百種為難:詞彙這樣用不曉得對不對?句子可以這樣造嗎?要在哪邊斷句?意思好像還是表達得不夠清楚?
早期的白話文倡議者,簡單明瞭地說:「我手寫我口。」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口語語感,並不足以支撐我們寫作的能力,甚至不足以支撐我們的閱讀能力。試讀:台灣軍事防衛實力強大,民心團結堅定,是不可屈服的。
再如:
我下午經過美術館看到一張海報引起我的注意。
作為一位編輯人,我核稿時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這個句子讀起來怪怪的,但不曉得哪裡怪;又或,曉得哪裡怪,卻不曉得怎麼改;又或,曉得怎麼改,卻又說不出為什麼要這樣改。
時常,我們可以憑語感「偵測」到一個句子是否有問題,但似乎又說不出所以然來。當處於這樣的瓶頸時,我們就需要學一點文法知識,來強化我們的文字分析能力了。
文法是對語言規則的總歸納,從而又成為對語言運用的全規範。文法可以讓我們對所屬的語言有一種系統性的理解;掌握基本文法,「知其所以然」可以讓我們更自覺、更自信地言說、閱讀和寫作。
當然,尤有甚者。我們必須了解,語言文字是我們思考的工具,清晰的語言意味著清晰的思考;反之亦然。依我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在能把「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寫清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當前文字閱讀風氣低落、刷看短影音蔚為風潮,可以想見,新一代人的「語感」品質應是更為粗陋。此刻,適度地補充語法知識,強化文字力,以便提升我們的表達力和思考力,似乎更有迫切性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