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編輯七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175166
康文炳
一本文化
2015年11月26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175166
叢書系列:
工作現場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工作現場
分
類
藝術設計
>
設計
>
設計方法
>
其他
同
類
書
推
薦
大師名椅解體全書:拆解、組裝、修復,經典名椅設計構造徹底圖解
中國藝術哲學與美學的新設計思維A Visual Approach to Design Thinking:Integrating Chinese Art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in Graphic Design Practice and Education
設計思考
設計點子3000:結合版型、配色、LOGO之3000個 突破創意瓶頸的設計大全!
龜毛機構設計:講究與將就(第4版)
內
容
簡
介
想成為編輯的你必看,想在職場發光的你更不能錯過
入行30多年,歷經10多家主流媒體,1名資深編輯的傾囊相授
教你內容產業必修7學分一次就上手,還不快拿出紙筆,準備認真上課囉
目
錄
推薦序 編輯,作為一種志業
前言 溝通的想像
定位力 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世界
選題力 決定你和世界的接觸點
結構力 你站在哪個角落看世界
採訪力 誰是這個世界的智者
寫作力 讓心靈流淌的世界(一)
視覺力 讓心靈流淌的世界(二)
標題力 溝通的最後一哩路
製作人的誕生 來到整合者的世界
總編輯的修煉 知識終究不是問題
後記 答案就在你自己手中
序
推薦序
編輯,作為一種志業
詹偉雄(前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趨勢專家)
從小到大,對「編輯」一詞,曾有過幾種不同的體驗。
第一種是名詞的,是那位介於印刷成品和寫字者之間的工作者。他是看你稿子,審核你的文字創作的人,雖然在學校裡,他頂多比你高一個年級或同年,但進到校刊室裡,看他叼著根菸、馬字腿翹在一只爛壞的桌腳上、揪著眼看你那歷經世事的模樣,你知道「編輯」大概是學生世界裡唯一的「權力人物」了;當然別說他可以想請公假就請公假、升降旗典禮免參加、要交甚麼馬子只要亮出那張名片(天哪,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和學校名、校刊名擺在一起,而且學校還給你一個分機號碼)即博得一聲驚呼--的種種福利。
第二種是動詞的,等你也成了「名詞編輯」一段時日,面對著一本「64+4」的雜誌型落版單,或是「三大張12個版」的報紙型編輯條,「編輯」的動詞年代就來了。像作一首曲子一樣,這落落長的連續紙面裡,前面該有那個吸引人的動機,讓人一眼就被你引領一路看下去,接下來該創造那些副歌的轉折和驚奇,使讀者嘖嘖稱奇,而後面又如何縝密收尾,使刊物餘韻猶存;最難的是變化中還得保持一些不變的riff,讓看的人搭雲霄飛車享受高潮之際,不至於摔出軌道。
這個年代,我已進入台大,在宿舍裡安就一張樓下餐廳拾來的不銹鋼桌,充當編輯台。相片膠、美工刀、rOtring針筆、網格完稿紙,以及一捲捲發打回來準備完稿的文字條,昂貴發亮的照相打字標題相紙,躺在綠色切割版上起碼一兩個月,直到好幾個深夜磨蹭,在某個黎明貼上半透明的圖紙,標記印刷指令妥當,送到印刷廠,這才任務終了,掩面大睡。
書,是懶得念了,那個年代,我已偷偷地知道這個祕密樂趣,去拿一個書卷獎,只是扮演好社會期待的傀儡而已,但作為一個編輯,你在無數個躊躇無助的夜晚之後,最終,你會發現一個你未曾認識過的自己,在最終完稿的那一刻,跑出來了。
第三種是象徵的。在那個自由處處受到禁箍的戒嚴時代,「編輯」是穿透權力之網的一個破口,他可以組織起原本一盤散沙的弱勢者,給他們一個清晰無比的自身敘事,形成一顆擂動大地(如馬克思所說的「haunting」這個字)的類屬靈魂(或說「集體意識」)。做一個編輯,有時在半夜裡做著做著,不禁興奮得全身冒起雞皮疙瘩;尤其,當樓下警總或調查局的監視特工,正盯著你的窗子盤算的時候。那時的,編輯也是一個收入頗豐的職業,愈是查禁與沒收,愈是確保著一個龐大又飢渴的讀者群。
第四種是技藝的。解嚴之後的台灣,出版法廢止,各種刊物雨後春筍地湧出地表,「編輯」不再是特許事業裡稀有的特權,也失去了抵抗權力中樞的榮耀感,它變成一種不斷內省以貼近市場需求的世俗化職業。原本只是「文字編輯vs.美術編輯」的大體二元分工,因著激烈的競爭,而出現鞭辟入裡至神經末梢的精密分工(例如時尚雜誌裡的「服裝編輯」,其實是一個字都不必料理的),而當電腦桌上排版系統蔚為主流、網路的浩瀚資料庫資源踢走了報館的資料室、在家工作的「寫手」取代了朝九晚五的「編輯」,「編輯」的自我認同基礎便不再是那張名片,或那個生產線上的位置,而是抽象的「技藝」本身了。
從產業的角度來說,「編輯」得將讀者渴求的訊息,處理成如同一片蛋糕般地可口怡人,而且使用時芳香滑順,毫無違和困頓之處--即便那原始的材料龐雜無理至莫衷一是的地步。從這個角度看,「編輯」早已不是古典新聞學裡那個隨時警醒自己「客觀中立」的守門員,而是直接從事「再現(re-presentation)」的生產之媒體工程師。
這個「技藝」是社會學的(對結構的理解)、人類學的(對意義的詮釋),也是心理學的(對動機的覺察);尤有甚之,還包含著對生活風格的探索與區分,舉個簡例:當你使用Helvetica做標題字型的時候,你清楚知道它不會是一本《壹週刊》型的雜誌。
當我對這些「編輯」事務有所明白的時候,年齡已過五十歲了。
許多趨勢媒體倡言著「自媒體」(Me-Media)時代的到來,暗示著「編輯」們的志業或已進入黃昏暮色。這個推論從科技演化的角度來看順理成章,昔日困擾著訊息傳播的「載體成本」(紙張的昂貴、印刷的複雜、配送之繁重)在網路頻寬釋放的年代,變得確實輕如鴻毛,作者隨時隨地可自力出版,何需編輯?
但也正因年紀進入半百了,我卻愈來愈難相信線性的演化觀念,也看到社會更多年輕人基於探索自身,而招致對龐蕪知識場域之更饑渴的需求。正好相反--再也沒有哪種職業比「編輯」更能勝任當代啟蒙者的角色了。沒錯,當你愈看網路部落格或臉書文章愈多,便明白這時現場如能有個編輯,它便能像南丁格爾般讓人如釋重負。
我的大學社團學弟康文炳,與我一同經歷過大部分「編輯」的角色轉折歲月,人過中年,他仍懷抱熱情地寫下這本書,這個小小的序言,是對這個熱情的解釋,也是一種拍拍肩膀的感念。「編輯」,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它既啟蒙世界,也發現了自己。
序
我一直相信,書籍的閱讀是願者上鉤的,它不必像商業廣告,要絞盡腦汁,構思誘餌,先吸引顧客上門再說;畢竟,因誤解書名而買到自己並不想讀的書,是一件十分失落的事。所以,在此我覺得有必要先作一番「這本書是寫給誰看」的說明。
首先,這本書當然是寫給和我有相同背景的編輯人參考的,無論你是報紙、雜誌的記者或編輯,甚至行銷和廣告部門的同業,都應該會有所收穫的(本書對所謂「編輯人」的定義包含記者和編輯,也涵蓋所有以文字作為主要溝通工具的行銷人和廣告人)。
這個行業是辛苦的,傳說中的學徒制,在我出道時,就已經逐漸失落了;一九八八年,台灣報禁開放後,一下子擴大的行業規模,以及加快的新聞競爭節奏,更使得這項優良傳統蕩然無存。這是一門「做中學」的精密手工業,大多數工作者都只能在忙亂的工作中自我成長,當然你也會幸運地遇到好主管和好夥伴,一路走來點點滴滴地積累一些知識能量。
近三十年的編輯職涯中,我就是這樣很幸運地遇到許多好主管和好夥伴,積累一些自信可以在此和大家分享的能量。遺憾的是,我同時也看到更多很有資質的編輯人,由於缺乏好的導引,少了過來人的適時提點,以致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原本可以很快擔當大任的人才,卻在原地踏步,甚至因為無法突破,陷入低潮,最終黯然離開這一行。
當然,各行各業都一樣,除了可遇不可求的好主管和好夥伴外,事實上,能不能自我成長,永遠是最重要的關鍵;而自我成長除了需要強烈的成就動機外,更需要一套客觀的工作指標,指引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並評估其進度。
因此,我相信,在編輯實務上,建立一套客觀、清晰的編輯參考架構,對編輯工作者是十分迫切的;這不僅有助於他們對自身工作處境的掌握,不致迷失在忙亂的日常工作中,也能把日常作業遇到的問題和心得,如收納箱般一一歸位,作為自我成長的養分。
其次,大眾傳播相關系所的學生,以及將來有志於新聞、出版工作的大學生,應該也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不少啟發。
儘管絕大多數的大眾傳播相關科系的學生,在校都有實習報,學期間也會利用暑假前往業界見習,但成效看起來是不甚理想的。在業界,新進的記者最常被賦予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負責名人演講內容的整理;聽完一場二小時的談話後,利用兩、三個工作天,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摘錄成一兩千字的報導。
這項任務,說難,並不算難,畢竟緊急時一位資深工作者,會被要求在演講結束後的三小時內交稿;說容易,這項任務卻也恰如其分地考驗工作者的基本寫作能力,以及對該議題(通常都不是太專業的議題)重點的掌握度。遺憾的是,僅是這項任務,就讓多數的新進工作者充滿挫折感,無論他們是否為新聞科班出身。
因此,我由衷地希望,這本書能讓有志新聞、出版工作的年輕學子,早一步較全面地了解現實職場的工作技能需求,以免他們對新聞工作最初始的熱情和理想,不必要地在現實挫折中過早夭折。
再者,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引起行銷、廣告、公關從業工作者的興趣。當然,這不是說我能給這些工作者自身領域的任何知識;相反地,我期待你們閱讀,是因為公關、行銷、廣告與出版的實務密切關係,也許你們會有興趣了解一位出版編輯人如何思考他的工作;而這樣的理解,應該也有助於你們未來與媒體及其工作者互動的順暢度。
最後,如果你不是上述三種人,我猜測你會是一位興趣廣泛的閱讀者,你必然已經很能領略,跨界閱讀那種不期而遇所迸發出來的知識喜悅。事實上,你走進書店,漫不經心地瀏覽著書架,你伸手拿起這本書,也許我們心靈的某一部分已經在此相遇了,讓我們一起繼續未來的旅程吧。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修辭的政治:我們如何抵抗語言的世界
2.
寫作的風格要素:修辭之書
3.
回憶的敘事: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4.
編輯七力(修訂本)
5.
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6.
深度報導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