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作者親簽版)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作者親簽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1028118
楊照
遠流
2025年8月07日
193.00  元
HK$ 193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472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一部思考性質的「大歷史」著述──

    穿越五千年的縱深思考

    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當代實踐

    ?

      這部二十萬字的「中國通史」,是楊照以問題導向的史學眼光完成,既承襲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史學精神,也融合了近百年新史學研究的成果,帶領讀者穿透中國歷史的長程邏輯與因果遞變。

    ?

      全書以大歷史分期為五部,從史前新石器文化的「滿天星斗」、夏商周的文明實驗、封建崩解下百家爭鳴的思想迸發,一路鋪展至帝國制度的建構與轉型、中古世族的運作影響、與草原民族的交織糾纏,再至宋代以降的文人文化、外族勢力與近現代的思潮裂變。書中對「帝制為何興起?又為何反覆崩壞?」、「中國為何出現持續三千年的文化內聚力?」這類根本問題,提供了深層追問與歷史回應。

    ?

      不同於傳統通史重敘述、輕理解的模式,書中以問題為引,從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思想史等多面向交錯切入,我們不只「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更被引導思索「為什麼會如此發生?」。歷史從不是孤立事件的堆疊,而是有內在邏輯的因果脈絡。文明則是一連串選擇與衝突的總和,折射歷史的走向與可能,也成為我們認識當下、對話未來的思維工具。

    ?

      渴望從文化基因、思想傳承、制度轉變中「重新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這是一部兼具可讀性與洞見力的重量之作。

    ?

    本書特色

    ?

      •為大眾讀者而寫的中國通史:

      採取嚴格的原則,在史實與解釋的拉鋸中,站到解釋的一邊。以漫長的歷史作為思考、而非描述的對象,形成一部可以純粹用理解的方式來閱讀、很不一樣的歷史書。

    ?

      •篇幅更短,一本就通:

      楊照以十五年「中國通史」撰述計畫,整理成十三冊《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此書則為厚重卷帙的精華精簡版,用一本書的篇幅,快速掌握歷史的動態變化與因果連結。

    ?

      •以大歷史分期,時間跨度延長至民國:

      打破片斷的朝代史觀,以大尺度架構為本,將中國歷史分為上古、古代、中古、近世、近現代五個時期,更將歷史觀照往下推進,涵蓋從民國建立到當前現今的一百年。

    ?

      •呈現多元視角和複數觀點:

      打破習慣的學科分際,將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乃至於集體心理狀態,都放入視野中。普遍的人類集體經驗變化原則是這本書思考、探索的主軸,中國則是提供具體、豐富材料的對象。

    ?

      •夾敘夾議的說史方式,激發思考靈光:

      歷史知識絕非堆砌史實,更重要的是對變化的覘測。近年教育以閱讀素養、思維能力為導向,如何從歷史知識產生歷史思維,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如今更形重要。

    ?

    各界熱情推薦

    ?

      李純瑀(魚小姐)�大學老師、作家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黃鴻璽�武術教師、夜奔文創負責人

      曾冠?�知名國文教師、作家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

      文化的徹底斷裂是極為困難之事,吾人終有一日發現其以另種面目起死回生並能追溯回往日模樣;歷史的因果亦是如此,千百年前後的因和果,以何種姿態現身於眾生之前,誰人能知。

      若從直線的角度觀看歷史,簡單有脈絡,找得到文化的始終、看得見因果的所在;然而就橫向的眼光尋找歷史中的文化連結和因果關係,卻是需要更宏大史觀、更開闊眼界之事。

      一件歷史事實,能有千萬種歷史詮釋。

      此次,透過新視野的古今之變,再次一窺歷史的遼闊與玄妙之處。──李純瑀(魚小姐)�大學老師、作家

    ?

      今天的社會,教育淪為訓練,思考被慣性包圍;獨立思考不再普遍,取而代之的是隨波逐流。要能看清楚未來,基本功就是要讀懂歷史。楊照老師的新書《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可能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的一帖良藥。那些曾經為了考試而被厭惡的歷史,在這裡成了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一部多維度的思考手札、一面人性深省的明鏡。能在人心浮動的世代,出現這本好書,衷心感謝,也誠摯推薦給每一位讀者!──黃鴻璽�武術教師、夜奔文創負責人

    ?

      楊照老師先前推出的《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十三冊,引導讀者探究歷史事件或時代轉折的因果關連,有助於學子深化自身的文史素養,也能對臺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更有時間縱深的理解,進而形成一套自我價值判斷的標準與主體性思考。如今有了這樣一本精簡版的中國通史,對青少年來說,會更有熱情去閱讀。──曾冠?�知名國文教師、作家

    ?

      一個文明之所以不停止成長茁壯,是因為像唐朝或過去的美國一樣,可以容許文化的多樣性。但是在歷史單一論述的年代,我們這塊土地正失去她的多樣性。邱吉爾說過:「你回顧過去越久,未來越可能看得越遠。」在不鼓勵回顧的年代,推薦大家用楊照老師這本書,理解我們三千年文化血脈的來處!──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

      從封建制度、百家爭鳴,到帝國體制的確立與變遷;從中古世族的興起,到唐宋變革後文人文化的輝煌;再到蒙古帝國帶來的世界體系衝擊,以及明清兩代絕對皇權的形成與僵化,最終延伸至近代中國在屈辱與變革中的掙扎。楊照老師以其一貫的清晰理路與廣闊視野,將這些看似斷裂的歷史時期,串聯成一條探討「中國」核心約束力如何形成、演變與轉化的清晰脈絡。這不只是一本講述歷史的書,它更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思考歷史」的書,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啟蒙。──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自序? 從思考著眼的「大歷史」著述

    前言? 「通史」的精神與價值

    ?

    【第一部】上古時期?

    第一章 探索「中國」的起源


    01從「疑古」到「考古」

    02一面搶救考古,一面解讀脈絡

    03「滿天星斗」的新石器時代

    04大禹治水傳說與二里頭考古的互證

    05從夯土牆到夯土地基

    06聚落間的掠奪和夏民族的崛起

    07文明從簡單到複雜的變化之路

    ?

    第二章 考古與人類學所見的夏、商文明


    01從酒器分布推斷夏文化影響圈

    02「層位學」的考古意義和證據

    03夏、商、周是前後接續的王朝?

    04《史記》透露的夏、商、周並存線索

    05商人本事:馴服動物和遠距移動能力

    06青銅器:中國文明的重要角色

    07青銅器鑄造的驚人動員規模

    08超越性的、鬼氣森森的信仰展示

    09甲骨:商人神權統治的神通工具

    10周人的逃難大遷徙,最終遇見豐饒之地

    11商人視羌非人,周人與羌聯姻

    12牧野之戰的意外勝利

    ?

    第三章 周代封建的政治、社會、文化體系

    01周公的二次東征與周政權東移

    02封建實質意義:武裝殖民後建立新社群

    03國人和野人,宗族和分封

    04青銅器:周人眼中永存不變的象徵

    05「國」其實是一座城,不是「城市」

    06「中國文明」到底來自哪裡?

    07王官學:貴族壟斷的文武雙全教育

    ?

    第四章 封建傾頹的軌跡

    01孔子:最早的老師,沒落貴族的出路

    02王官學的「禮」到儒家的「禮之本」

    03諸子百家興起,儒墨道各自表述

    04「霸主」的仲裁效果與「盟會」的約束作用

    05「霸業」的興亡,成也「禮」敗也「禮」

    06士大夫一定懂得打仗?

    07「國」的擴張促成「疆域」的變化

    08封建邊陲的激烈變革,全民動員的戰爭

    09墨之兼愛、楊之為我,和莊子的寓言美學

    10理解名家,就理解《老子》的詭辯語法

    11《老子》和《韓非子》的帝王術

    ?

    【第二部】古代帝國?

    第一章 帝國成立的條件


    01歷史大哉問:秦何以快速滅亡?

    02從始皇陵、築馳道看秦的驚人動員力

    03舉國皆刑徒,和秦始皇的狂妄想像

    04秦帝國瓦解後的楚漢局面

    05聚集中央、條件未達的早熟帝國

    ?

    第二章 皇帝權威的確立與擴張

    01定朝儀:重造皇帝政權合法性

    02與民休息:黃老的無為而治

    03封建的迴光返照:七國之亂與《淮南子》

    04獨尊儒術:掛上儒家招牌的陰陽思想

    05天人感應、儒法並重的雙面性

    06從〈報任少卿書〉看漢代酷吏之酷

    07朝廷穩賺不賠的新經濟政策

    08從輪臺詔到《鹽鐵論》,帝國路線的鬥爭

    ?

    第三章 東漢大姓大族大地主政權

    01經濟思維的保守與土地兼併的現實

    02身分是外戚,行事風格是儒者

    03王莽敗於詐偽?還是不顧現實的固執?

    04食古不化的改革,復古理想淪為混亂收場

    05劉姓後裔擁立戰與背後的豪族勢力

    06東漢皇后不能簡單看作皇帝的妻子?

    07從代田到水利,小農比不過大地主優勢

    08為什麼「豪左」都成了「豪右」?

    ?

    第四章 地方割據局面形成

    01漢末大亂:流民失離土地,地主武裝整合

    02三國,一個大出人物的時代

    03外朝的集團認同與「清議」品評

    04以前以倫理道德看人,現在分成九種性質

    05紛亂分裂才是常態的魏晉南北朝

    ?

    【第三部】中古時期?

    第一章 「中古史」的主要特性


    01中國歷史也能劃分大斷代架構?

    02近世史接在什麼樣的歷史段落後面?

    03表面上是統一,骨子裡是變相的分裂

    04皇權沒那麼強,無法直接統治人民

    05世族才是亂世中的庇護勢力所在

    06鐵打的世族對上流水的朝廷

    ?

    第二章 世族勢力與貴族文化

    01講求高度炫耀效果的貴族文化

    02「清談」談什麼?為何是老莊易「三玄」?

    03輪迴與因果,佛教教義的新鮮迷人

    04「三武滅佛」的對象是佛寺而非信仰

    05玄奘vs六祖惠能,兩個極端佛教人物

    ?

    第三章 北方部族南下

    01亂華的「五胡」從哪裡來?

    02與西方蠻族不同的「五胡」形象

    03草原民族的慕漢與文明重心的南移

    04從鮮卑拓跋氏看草原部族的選擇

    05反漢化而起的六鎮之亂與北魏分裂

    ?

    第四章 唐朝及其北方淵源

    01隋唐的政制血統來自北朝而非南朝

    02「均田」加「府兵」,讓人、地重新統整

    03從皇朝制度、公共工程看被嚴重低估的隋朝

    04隋煬帝的南方情結與過度役民

    05李密獻三策,楊玄感為何選下策?

    06玄武門之變的代價與後遺症

    07「五代」概念來自說書?亂局中的過渡政權

    08藩鎮行統治之實,「武人治國」的時代

    ?

    【第四部】近世時期?

    第一章 中國政治、社會性質大轉向


    01「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真相

    02軍事政變危機感:杯酒釋兵權到金匱之盟

    03身為武人,終生受到輕視

    04文武分途,文官全面性壓倒武官

    05宋代的積弱不振肇因於「重文輕武」

    06憑藉南方經濟力量,宋朝歷史並非一頁屈辱

    07貴族消失,平民崛起,宋朝「更自由」了

    ?

    第二章 輝煌活躍的文人文化

    01文人文化交織出宋代不一樣的精神面理想

    02文官待遇優厚,與文人身分高度重疊

    03文人文化的享受,屬於重心靈輕身體

    04琴棋書畫不在炫耀,而是為自己

    05文人畫四大元素:詩、書、畫、印

    06畫論在於眼光,畫面是精神訊息的符碼

    ?

    第三章 近世新思潮的發展

    01人民信仰需求下,禪宗大成於惠能

    02復興儒家的最大阻礙,在於禪宗

    03理學解釋了人活在世界上的根由

    04理學到文人文化,浸染了禪宗色彩

    05北宋黨爭:意見差異轉化為道德差異

    06王安石變法與新舊黨爭的糾葛

    07徽宗:從心態上排斥為帝的文人皇帝

    ?

    第四章 外族勢力步步進逼

    01中原亂局,北方對「胡」的防線節節後退

    02遼的二元體制,對南方的依賴共生

    03女真人舉族南遷的歷史後遺症

    04從「中介王朝」到「征服王朝」

    05蒙古帝國水平式、威嚇式的統治策略

    06窩闊臺自豪的四大成就

    ?

    第五章 作為蒙古帝國一部分的中國

    01拉近南北差距,分裂到統一的調節期

    02中國文化面臨「重新選擇」的自由

    03從蒙元皇帝世系表看出什麼端倪?

    04單軌多層身分制,與蒙古統治的異質性

    05中國成為東西交流史的一部分

    06十字軍東征,與大航海時代的條件累積

    07海上絲路、東西交通前所未見的榮景

    08元朝滅亡主因:對蒙古軍隊的畏懼改變了

    09三分局勢,考驗朱元璋的軍事判斷力

    10一邊打天下,一邊已經治天下

    ?

    第六章 絕對皇權的形成


    01《大誥》:逆轉官與民關係的重要訓誡

    02空印案、胡惟庸案,文官被嚴厲打壓

    03相權不存,文人文化也轉化為不同性格

    04全新的「世界體系」與白銀的出現

    05朱元璋的墾荒政策和《魚鱗圖冊》

    06皇帝和朝政糟糕如斯,明朝憑什麼延續?

    ?

    第七章 明朝走向滅亡的軌跡

    01人口大幅成長,官僚體系與現實脫節

    02中國革命為何失敗?溯因到萬曆十五年

    03超越個人尺度之外的結構性因素

    04數字上無法管理,軍費財政見樹不見林

    05萬曆的「罷工」不是偷懶,而是抗議賭氣

    06明朝亡於流寇,還是亡於滿清入關?

    ?

    第八章 外族入關新政權的變與不變


    01康雍乾三帝打造的清朝「偉業」

    02「南明」行動,士人極端效忠的表現

    03清皇室的統治建構與憂患意識

    04康熙:以知識權威統領滿漢朝廷的皇帝

    05內外衝擊,英國不惜武力也要維繫鴉片貿易?

    06白蓮教之亂,嘉慶朝無法妥善處理的變局

    07偉業動搖:八旗武備墮落,王朝財用不足

    ?

    【第五部】近現代時期?

    第一章? 鴉片戰爭的長遠背景


    01士、商合一,城市娛樂消費市場興起

    02弛禁與嚴禁,道光朝對鴉片的抵制

    03當東方的天朝心態遇上西方的列國外交

    04對治外法權、最惠國待遇傷害的無知

    05太平天國的騷動,慈禧的皇權掌控

    ?

    第二章? ?帝國體制的黃昏

    01掌握湘軍、淮軍,封疆大吏的權力躍升

    02甲午戰爭:中、日的觀念衝撞和革新比拚

    03戊戌年的百日改革,「變法」成「政變」

    04八國聯軍之役,從瓜分局面到門戶開放

    05庚子新政與預備立憲,抵不住革命訴求

    ?

    第三章? ?推動民國轉變的歷史力量

    01辛亥革命民國成立,新體制的摸索期

    02南方軍政府的聯俄容共、北伐到清共

    03剿匪到中日戰爭,中共蘇區的移動斬獲

    04中華民國為何被迫遷到臺灣?

    05日本統治臺灣的幾次政策大轉彎

    06納入冷戰陣營自由民主一邊的臺灣

    07了解臺灣歷史,需要更廣闊的包容視野









    其 他 著 作
    1. 思考中國:不一樣的中國通史
    2. 記憶之城:不一樣的京都
    3. 【博客來獨家親簽扉頁】記憶之城:不一樣的京都
    4. 再會江湖:金庸小說的眾生相—金庸的武林3
    5. 金庸的武林(全三冊)
    6. 流轉江湖:金庸奇俠的異想世界—金庸的武林2
    7. 金庸的武林 (全3冊,獨家限量加贈李志清手繪「珍藏江湖」明信片一組3入)
    8. 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
    9. 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金庸的武林1
    10. 楊照談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套書(共10冊•附十人名家典藏書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