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日本暢銷數十年,曾被東京大學作為學習近代史的指定教材。
?
正經八百的史實難懂,以小說筆法演繹這一段血淚辱華史的《鴉片戰爭》,少了載於冰冷史冊研究的距離感,多了主角人物躍於紙上的靈動,包括徒手浴血對抗強敵的船堅砲利,戰死沙場的不倒將軍;日本人輾轉與中國、英商人間,也體認到故鄉日本和清朝一樣鎖國可預見的未來……
?
這是不同於學術研究的「鴉片戰爭」;這是本「帶你入境」,重織那個年代、那些人事物的謳歌……
?
那艘船來了!
?
連維材走到窗前用望遠鏡看,在水天相接處已經出現船影,英國那艘船——「阿美士德號」,正朝著廈門港開來。連維材凝視著它,「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他感覺有某種劇變正要發生,破壞的欲望不斷衝擊他的內心……破壞一切!希望能在一切都毀滅的廢墟上再萌生出新芽。
?
七十年裡清朝人口增加一倍,耕地面積卻只增加18%,在老百姓普遍吃不飽的情況下,饑民團應聲而起,自稱饑民到各地需索飲食,很難說他們以後不會變成土匪。林則徐看到這裡肩膀抖動了一下。
?
詩人龔定庵戀上朝廷重臣穆彰阿的妾林默琴,即使這段戀情無疾而終,也因為其熱愛家國的影響力,號召了許多有志之士在國家有難時站出來。
?
鴉片館是一間相當寬大的房子,光線黯淡。房裡的掛燈發出陰慘慘的藍光,朦朧地映照出二十來個菸客。四周掛著黑色帷布,到處支著床,一群人以各式各樣姿態隨意躺在床上。一看菸客們骨瘦如柴的軀體和空虛發呆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們的肉體和精神都不剩一絲一毫的力氣。人失去了精神、力氣,那不就是亡國之民嗎?
?
英國商人為了迫使中國(當時的清朝)開放港口,讓其通商獲利,將其在英國視為毒品的鴉片大量傾銷到中國,讓清朝上自咸豐皇帝,下至軍人、庶民百姓,都因此染上「鴉片癮」,間接削弱了國力;清朝也在鴉片弛禁論、嚴禁論的論爭中,被迫與英法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甚至掀起了兩次「鴉片戰爭」(1840-1842)、(1856-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