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Comic名作復活
你知道嗎?《睡魔》的誕生其實是個意外。
原本尼爾.蓋曼想寫的是另一位 DC 宇宙裡的神祕角色「魅影陌客」,但提案被拒絕後,編輯突然說:不然你要不要重啟「睡魔」?但有一個條件,名字要保留,其他你想怎麼寫都可以。
就是這句話,讓蓋曼完全拋棄傳統英雄設定,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一個蒼白瘦弱的男人,赤裸地被囚禁在黑暗中——從此開啟《睡魔》的全新宇宙。
他為什麼選漫畫這個媒介?不是因為喜歡漫畫而已,而是因為他覺得小說像是一片已被開墾過的田地,難以留下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漫畫不同,在他眼中是「一片叢林」,還沒人走過的地帶,他想成為那個第一個砍草開路的人。
《睡魔》整個故事的發想,都來自「夢」這個詞的多重意義:
睡夢中的夢。
人生的夢想。
還有我們用來理解世界的故事。
這些概念,讓他可以自由穿梭在不同層次的幻想之間,你以為恐怖漫畫都是想像出來的?其實《睡魔》很多驚悚畫面都來自蓋曼的惡夢。他從小常常夢到可怕的事,但創作《睡魔》之後,每次夢到噩夢,他都會興奮地跳起來記下來。
心想:哇!這可以用來寫故事!甚至有一天,那些惡夢突然不再來了,他開玩笑說:可能是惡夢也對他的熱情感到害怕。
摩耳甫斯的服裝設計也很有趣,他那件經典黑袍,靈感竟然來自蓋曼自己衣櫃裡的一件和服;連死亡這個角色的設計也很神奇,畫家 Mike Dringenberg 畫的草圖是以他朋友——一位住在鹽湖城的歌德女孩為原型,對方完全不知道自己被畫進漫畫裡,三年後才意外發現自己是死亡本人。
而《睡魔》初期其實是跟 DC 超級英雄世界有連動的,像是約翰.康斯坦丁、火星獵人都曾登場,但蓋曼後來受不了別人改動角色背景,於是決定讓《睡魔》脫離共享宇宙,只專注於自己的神話與文學系統,結果反而成就了這部作品的獨立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