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08394
胡川安
麥田
2025年3月29日
173.00  元
HK$ 138.4  






ISBN:9786263108394
  • 叢書系列:不歸類_人文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3 x 17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不歸類_人文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歷史概論











    記憶所繫之處,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此刻正是過往的總和,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

    建構一部多元面向、視角寬廣的具象台灣史!



    「記憶是人與有形和無形事物接觸的過程,聯合國每年都登錄世界遺產的申請,一個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則是非無質的,文化不只附著在物質上,也在看不見,但我們都感受得到的飲食文化、宗教、藝術、建築、空間和文學之上。」——胡川安



    繫之於常物的故事

    對台灣人來說,制服好似象徵著一種榮譽,就像「小綠綠」代表著北一女中的高材生,然而關於制服的歷史,其實源於日本1919年頒布的《台灣教育令》;每個通勤日都可見台北橋上聞名國際的「摩托車瀑布」,但回顧台灣的機車歷史,改變機車消費最大的關鍵竟然是將義大利、日本跟英國技術轉化成「國產」?或者廟口常見的野台戲,原本由戲班應邀請到各地演出,後來漸漸變成以迎神謝神祝壽為目的的表演,其中的文化價值,隨著泉州、漳州、廣東潮汕地區等閩南語地區的先民,飄洋過海地駐紮、生根,成為電視螢幕裡的霹靂布袋戲。



    繫之於石碑的紀念

    八二三砲戰是一場無法忘卻的記憶,文學家朱西寧筆下的八二三故事,聚集了所有不正常的歷史因素,形塑出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戰爭——兩者都獲得勝利的記憶,我們該如何解讀其中的各種認同的和身分的移轉?此外,南台灣的「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在經歷了政權的轉移後,竟因為時空交錯而有了多重的詮釋,豐富曲折卻又無奈;不同於戰爭,熙來攘往的一中商圈一樣有一座乘載記憶的石碑,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石碑上沒有用血汗換來榮光的烈士,而是記錄著台灣人民爭取教育權的一段輝煌歷史。



    繫之於文化的軌跡

    曾經的地理課,老師會指著黑板上的地圖說我國就像「秋海棠」,後來變成「老母雞」,對某時代的群體記憶和認知來說,這是被視為無庸置疑的定律,但為何現在聽來會覺得荒唐呢?此外,為什麼「辦桌」要用閩南banto來念才有感覺?辦桌經常因為地方的節慶,或是迎神賽會,作為酬神或祭祀活動的一部分,看起來澎派大氣又親切的清湯大燕、生炒大蝦、紅湯魚翅、脆皮燒雞、清湯水魚……原來都是出自日治時代的菜單;而「網紅打卡景點」看似現代網路上才有的說法,其實早在清領時期就有所謂的「台灣府八景」、「鳳山縣六景」……

    ?
    在可觸及之地,拾起一片片細瑣的歷史



    本書的輯一從物品與我們記憶的塑造與重建開始說起,這些物品都存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透過集體的創造,在我們腦袋裡形成、改變又轉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輯二從過節的方式、祭祀的儀式、飲食的差異、旅行的想像,形成台灣生活的獨特性,也讓我們彼此聯繫在一起;輯三則用紀念館和空間講述台灣的生活記憶,每個空間都有台灣每一世代的影子,也是歷史存在的證據。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導論�我們如何記憶台灣



    輯一 物品中的台灣記憶

    炊飯的記憶:大同電鍋與電子炊飯器

    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與小火車

    摩托車的記憶:摩托車瀑布

    鐵路的記憶:從縱貫鐵路到高鐵

    制服的歷史記憶

    藝術記憶的重生:《甘露水》

    大稻埕繁華的記憶:《南街殷賑》

    連結百年前的祖靈記憶:四面木雕祖靈柱



    輯二 生活文化中的台灣記憶

    小吃的記憶

    月餅與烤肉:中秋的回憶

    泡麵的記憶

    便當的記憶

    台灣茶文化的記憶

    辦桌的記憶

    旅行的歷史記憶:台灣八景

    書店的歷史記憶

    台灣人的英語記憶:彭蒙惠

    秋海棠的中國記憶

    講國語的歷史記憶

    國歌的記憶

    民歌的記憶

    國球的記憶

    華人的巨星回憶:鄧麗君

    禁歌的歷史記憶

    戲台的記憶:歌仔戲

    粽子與端午的記憶

    春節的記憶

    英雄、瘟疫與保衛鄉土的回憶:王爺信仰

    好兄弟的記憶

    8+9的記憶:陣頭文化與八家將

    台灣人的慈濟記憶

    颱風的歷史記憶

    大型傳染病的記憶:武漢肺炎,還是新冠肺炎?



    輯三 空間與紀念館的台灣記憶

    從柑仔店到便利商店的記憶

    市場的記憶:嘉義東市場

    竹籬笆的遷徒記憶:四四南村

    恢復城市的記憶:高雄車站

    腳踏車王國的記憶: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大學的記憶

    地牛翻身:地震的歷史記憶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漫畫的記憶:國家漫畫博物館

    雲林布袋戲館

    台北的咖啡記憶:明星咖啡廳

    台灣的電影記憶:國家電影及視廳文化中心

    土地公的歷史記憶

    玄天上帝

    新埔義民廟

    鹿港小鎮與媽祖的記憶

    國姓爺魂歸何處?台南鎮門宮

    蘭陽平原的造紙回憶:中興紙廠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