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社福民營化中的第三部門:國際趨勢與在地發展

社福民營化中的第三部門:國際趨勢與在地發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327291
巨流圖書公司
2025年1月17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577327291
  • 叢書系列:臺灣第三部門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臺灣第三部門研究叢書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社會與社工 > 社會福利











      本書透過歐美、東亞國家與台灣經驗的發展比較,詳盡分析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社福民營化過程中的權力關係變化,對於台灣如何建立第三部門與政府之間的良善夥伴關係,深具啟發。



      ※蕭新煌教授、王仕圖教授 撰文推薦※



      《社福民營化中的第三部門:國際趨勢與在地發展》由周怡君教授及多位作者編寫,探討第三部門在社福民營化中的角色變遷。透過分析歐美(英國、德國、美國)及東亞國家(中國、韓國、香港)與台灣的經驗,本書揭示了第三部門與政府之間合作與權力關係的變化。書中詳述了在福利國家危機與「新公共管理主義」影響下,第三部門如何從監督者轉變為政府的承包者,及其所面臨的依賴加深、自主性減弱等挑戰。台灣部分著重於探討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在招標、托育服務及社區照顧中的互動與影響。本書提供跨國比較與在地經驗的綜合分析,適合研究者、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參考,具高度學術價值及實務啟發。



      【此書為第三部門研究叢書第14種】

    ?


     





    推薦序 社福民營化下的政府與第三部門關係∣蕭新煌

    推薦序 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關係不變的法則:競爭與合作、自主與依賴∣王仕圖



    第一章??? 導論∣周怡君



    第一篇 歐美發展與經驗

    第二章 英國政府與社會福利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探究∣林宏陽

    第三章 德國社福非營利組織發展及其與政府關係∣周怡君

    第四章 從窮人身上賺錢?美國社會福利民營化發展初探∣黃芳誼



    第二篇 東亞發展與經驗

    第五章 第三部門作為國家治理的夥伴與批判者:南韓的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林秉賢

    第六章 長照改革中的服務機構民營化對第三部門的衝擊─以廣東省為例∣陳永傑、徐禎、張仲妍

    第七章 從代理者到附從機構─試論香港社福非營利機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關係∣陳綺文



    第三篇 台灣發展與經驗

    第八章 夥伴還是伙計?從社福採購招標文件分析台灣社福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周怡君、林倖如

    第九章 從公共托育家園委託經管分析地方政府與社福非營利組織在新型服務之現況與困境∣林倖如、周怡君

    第十章 非營利與政府組織於福利服務輸送的合作治理─以屏東縣社區照顧服務支援中心為例∣林宏陽、劉興光



    ?





    推薦序



    社福民營化下的政府與第三部門關係

    蕭新煌 / 總統府資政、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是巨流第三部門研究叢書第14 本。主題是評析近半世紀以來全球第三部門與國家之間所發生的重大實質變化,也就是在國家社會福利服務的民營化政策下,第三部門中的社會福利非營利組織(NPO)功能所產生的改變,以及其與國家部門的社福機構之間關係的增加和彼此權力關係的轉變。



      本書主編周怡君教授一開頭,就很切中要害地指出社福民營化的肇因是1970 年代福利國家危機中,政府失靈(即第一部門政府照顧不了日益增加的福利需求)和市場失靈(即第二部門企業無意和不願面對日益擴大的社會福利挑戰),以至於第三部門的福利NPO 乃被賦予和承擔起回應西方福利危機的角色。此乃當代第三部門福利NPO 登上國家福利服務舞台的前因。接著,在所謂「新公共管理主義」(new public management)風潮下,訴求政府組織和功能的精簡化和分散化,福利行政和服務責任及功能更被視為應該轉移到民間和福利NPO 去扮演,其後果就是本書主題「社福民營化」此一新興而重要的社會福利現象。



      如果要深究造社福民營化的前述兩個脈絡,我會認為後者的新國家公共管理典範下的國家政策走向,影響晚近歐美。尤其是東亞和台灣民營化更直接,也更深遠;畢竟所謂「政府失靈論」是有其濃厚的歐洲政治社會脈絡下的產物,並非可以隨意用來解釋非西歐的福利民營化的形成過程。



      綜覽全書10 章的論述,不論是歐美經驗、東亞經驗、還是台灣經驗,我似乎都可以找到國家福利功能蛻變,福利服務契約分包給第三部門機構,政府轉為管理和監督角色的大趨勢。各章作者也相當如實地交代了英國、德國、美國、南韓、中國、香港和台灣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時代和政策背景,實施現況和利弊分析。



      姑不論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社福民營化趨勢的原因,單就第三部門角色而言,我就目睹到以下幾點特色。一是第三部門從監督者轉為承包者,二是第三部門增加財務能力和收入,也擴大其福利功能和貢獻,三是第三部門加深與政府部門的互動和夥伴關係。但是我與本書各章作者一樣,也更關心在加深與政府夥伴關係之餘所產生的以下另外弊端,一是依賴政府日深,受支配官僚體系視為權力不平等結構下的「行政助手」而非平等互惠的「夥伴」,二是第三部門福利NPO 內部出現階層化差異,大型和中小型NPO 的財力和影響力因與接案機會的有無和大小而日益分化,三是第三部門原本應扮演的監督者、批評者和倡議者三種角色,卻因與政府走太近,加上權力不平等,而嚴重失落。



      如果要問我,本書最重要的潛力貢獻和啟示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各章所指出地上述三個福利民營化後遺症應該就是重點。希望台灣第三部門社福NPO 主事者和社福學界能夠好好善用本書地分析和警示,積極地聯手向政府去爭取回來因承接福利民營化而可能失去的合理權力和自主性,更進一步讓社福民營化能真正達成第一部門和第三部門的健康夥伴關係。此外,也要與政府攜手去阻止社福民營化走向社福私有化和市場化的不幸道路。



      最後,我要在此推薦本書給所有關心台灣社福前途和走向的所有讀者,也謝謝周怡君教授成功地主編這一本有價值的書,以及各章作者們的協力和貢獻。

    ?




    其 他 著 作
    1. 社福民營化中的第三部門:國際趨勢與在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