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68期113/06本期學刊收錄研究論文2篇、研究報告1篇·主題分?為臺灣運材系統與林業文化資?潛能探討·從「再造歷史現專案計畫」探究府際合作·第三方介入之有效實踐模式·以及早期澎湖重要漁業生活標的「魚灶」如何以產業文化資產的視角活化再利用·可供文資保存學界、相關業界及業務單位實務參考。
?
(克服斜坡一從日治時期「三大官營林場」的運材系統看臺灣林業文化資產潛能)一文以阿里山·太平山及八仙山之「三大官營林場」為例,透過相關文獻梳理出日治時期此三大林場運材系統的原型,從水文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及相關政策歸納出運材系統之發展服絡。作者以日本木曾谷及青森之運材系統與臺灣比較分析·研究發現臺灣運材系統發展程中·山區地勢陡峭·多暴雨的環境與氣候條件形塑出阿里山森林鐵道,以及八仙山、太平山運用「軌條」及「索道」等運材技術。
?
文末建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擁有臺灣山林開發?史相當完整之文獻資料,在林業文化資產發展規劃上·相較偏向活化產業及觀光之目的,可以著重人與山林間的文化保存·並將關注重點擴展至長期建構山林地?生活文化的各種人群,而非僅限於林場本身·並可透過林保署的歷史資料開放並協助申連館所,讓林業文資更容易透過推廣而存續。
?
<再造歷史現場案計畫的文化治理結構與專案管理一以南區為案例之採討)一文從行政學與管理學的觀點,探討中央政府·南區各縣市政府及第三方輔導團等三方協作下的「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文化治理模型·作者先整合行政學治理結構與管理學專案管理之理論觀點,並基於前述觀點,觀察此三方在專案執行中的互動?係·進而歸納·解析不同屬性執行單位的府際合作模式。研究發現,文化部門在府際合作執行專案中普遍存在三大弱點,包含局處溝通協作效率低落,大部分文化部門從業人員之經營管理思維薄弱·以及缺乏空間規制及布局之觀念·文末指出,影響計畫成效的關鍵,取決於地方執行量能的穩定性,並提出本文研究成果為系統化解釋文化資產保存利用治理機制的開端,有助於公部門調整治理結構厚植行政實力的策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