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始自 2008 年,我開始密集地耕耘起陳映真的文學與思想來。這讓我重新認識台灣、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二者之一體。說陳映真「給了我一個祖國」,並不誇張。由陳映真入魯迅,那又連接上一片崎嶇深刻、明暗之間的思想風景,認識到現代中國的悲哀與偉大。我相信一種中國的也是第三世界的「社會學」,是繞不過他們的。它必然是成長於歷史、文學,與廣義社會理論之間的那塊豐饒的土壤,而非專業學術高牆之內的盆花。
抵抗越來越逼仄的學術分科,與在思想學術上反思自我殖民並重新展開社會聯繫,對我而言,是同一回事。
若要標定這本集子的一核心關切,也不妨說它是朝向「主體社會學」的初步嘗試??已經高高在上的帝國可以主體空白,但對第三世界,對所有被殖民、被剝奪主體性的群體,不談主體則是不可想像的。取消了主體概念,所有反帝反殖企圖尋找自身發展道路的思想,以及誠、愛、信念與希望這些人間價值,又將著床於何處?如果我們不打算將「嬰兒」跟著「渾水」一起潑掉,那就必須重思主體,重新審視自身的主體狀態。「主體狀態」指的是對自身的知識與精神狀態的覺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