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著述是我生命中最真誠時刻,而對中國經籍其懿美作解釋與述說,為我盼望已久。人除為眼前人類致力外,對過去所作努力之繼承,亦十分重要。而對孟子思想論述,有?一種前所未有之喜悅:其中每篇每章,都有?意想不到的啟悟與明白;其思路之精微,更歎為觀止。也因這樣心情,這對《孟子》之解釋故短短半年便順利完成,很多時甚至覺似只是抄寫孟子在我腦海中之教導與解說,毫不費力便得見其中意思。這樣快慰,實難以言喻。無論是否對儒學或中國思想有感興趣,我仍期望人人能一讀《孟子》,像這樣精彩而難得書籍,在人類中再不易見到。
孟子思想其處處具體、簡化、其對人心與人性甚至王者之心透徹明白與體會、其對舜之特殊深愛、其客觀而非囿於一己視野、其在道理上之不偏而正、其能高能低之氣度、其溫和與慰人之本性、其果斷而不屈就之精神、其謙虛與不在乎自己,都全然立足在對人民單純之愛。儒學這對百姓之愛,是真理唯一意義。並非求為表面對人善或博愛,如沉淪人類文明邊緣之虛假道德,而是既有對人性肯定、及對人作為人之建立提昇有所真實致力,因而既成就百姓其日常教養與德行、亦對上位者作為有所訴求甚至批評。若非如此,思想也只為追求事實、或只為一己獨特而寫,始終只個體自我間之因襲,非真切對人類有所愛、為其善而致力。
之所以回歸人類始能有所真實,單舉存在意義為例便足以明白:若非由不再講求自我之人倫情感,人存活在意義上無以終究地安立。人只為人而活,任何創為均無以取代心之在人。虛無主義與心靈空虛,是隨?家庭與友情之疏離而形成,非在其他價值之失去。對人性之愛因而唯一地深藏並維繫?人類存在,無可否定或取代。在孔子後而有孟子,實是儒學思想之大幸。
寫作《孟子》對我而言實完成一長久以來心願。
內子幾次在我課堂中講述《孟子》,她對《孟子》細微之分析,使我亦為之吸引,更促成我撰述《孟子》之原因。我希望以此書作為對她的答謝。
?
公元二零一零年五月五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