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後全球化與俄烏戰爭(思想46)

後全球化與俄烏戰爭(思想46)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67237
聯經出版公司
2023年3月09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570867237
  • 叢書系列:思想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思想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文化評論/社會觀察











      本期的專輯是「後全球化視野下的俄烏戰爭」,俄烏戰爭是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具有轉捩點意義的重大國際事件。本專輯邀集到學者教授,撰寫俄烏戰爭的戰略抉擇、印太視角、歐洲的整合與分期、地緣政治與新持久戰,以及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等。在全球矚目關切、當前仍然持續的這場戰爭中,究竟誰是贏家?究竟有什麼神聖的理由要發動這場戰爭?戰爭結束之時是否會改變人類的走向?俄烏戰爭是否可能是人類更大一場戰爭的前哨戰?人類是否要經過大規模核戰之後才能找到和平相處的模式?戰爭是惡毒的,千萬不要耍弄戰爭。本期也有追念張灝、林毓生兩位先生的文章三篇。


     





    風骨恆在:紀念林毓生先生

    一位純正的思想史家與自由主義者:敬悼林毓生先生(丘慧芬)

    因為複雜所以慢:林毓生先生論著的出版歷程(林載爵)

    護國神山的由來:再談台積電與台灣經濟發展模式(瞿宛文)

    法西斯美學的源流和特徵(郝 建)

    中國民間軍訓:歷史與現實(周以諾)



    幽暗意識與超越意識:張灝先生的思想貢獻

    張灝先生思想的形成與意義:以幽暗意識為中心(丘為君)

    張灝先生研究「超越意識」的價值和意義(蕭延中)



    思想評論

    被風沙掩埋的《一秒鐘》:時代症候與記憶寓言(李公明)

    在辯證法與生存論之間:張旭東的文化政治學(陳 純)

    一個外行的紀念:重溫杜磊(姚新勇)

    誰的天下?:「天下體系」批判(榮 劍)



    後全球化視野下的俄烏戰爭

    不願預言:「後全球化視野下的俄烏戰爭」專輯序(廖咸浩)

    如何站位?俄烏戰爭與戰略抉擇(吳玉山)

    印太視角看俄烏戰爭:選邊?走自己的路?(辛翠玲)

    地緣政治與新持久戰:俄烏戰爭與美中關係、兩岸關係(張登及)

    俄烏戰爭下的歐洲:整合與分歧(葉國俊)

    這不是俄烏戰爭:關於「特別軍事行動」(趙竹成)

    烏俄戰爭與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盧業中)

    致讀者

    ?









    致讀者




      在前後不過是一年多一點,在這麼短促的時段裡,余英時、張灝、林毓生三位先生先後辭世。不少人感覺到,這幾位先生的離去,隱約象徵著一個思想與人文學術受到重視同時產生影響的時代,也跟著結束了。確實,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這三位旅居美國的思想史學者,透過他們的專業著作、報章時論,以及公開的演講,對台灣以及其他華人社會的無數讀者,提供了此前所不熟悉的思想資源和學術視野。他們引介或者發展出來的一些觀念,一些關於人文傳統和社會價值的論述,從此成為中文知識界的基本語彙的一部份。



      這三位先生能產生這麼突出的衝擊,除了他們本人精湛的學術成就之外,他們三位都懷抱強烈的文化和社會關懷,能夠圍繞著現代中國的困局提出犀利的問題。他們的提問,正好呼應了當時兩岸三地社會對於新思想、新的學術典範、新的政治秩序的摸索和嚮往。那是一個有所追求、有所盼望的年代。今天追念這三位先生,珍惜他們的遺產,不能不懷念那樣一個幾代人所共有過的理想主義年代。



      在《思想》45期,我們發表過郭克先生悼念張灝先生的文章。在本期,我們發表了丘慧芬教授悼念林毓生先生的文字。不過悼念之外,我們也希望深入探討他們的思想。在本期《思想》,台灣的丘為君與大陸的蕭延中兩位先生,即分別就張灝先生所提出來的「幽暗意識」跟「超越意識」這一對概念,撰寫了專文。讀者對這兩個概念不會陌生,不過其豐富的內涵,仍然有待進一步的挖掘。這一對概念堪稱是張灝先生的核心關懷所在,這兩篇文章,也是對他最合適的紀念。



      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之後,所謂的「俄烏之戰」已經延續了一年。這場漫長的戰役,直接的受害者當然是烏克蘭的人民。但是它所牽動的國際政治角力,幾乎是全球性的,許多非交戰國也捲入其間,無論是提供武器與金錢支援,或者承受這場戰爭所帶來的經濟代價。台灣由於處境的特殊,也經常被比擬(或者自行比擬)為可能的烏克蘭。



      關於這場戰爭,多數的評論都偏向道德性的是非判斷。戰爭——特別是侵略態勢下大國對小國啟動的戰爭——當然需要在是非上有所分辨。但是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理解戰爭,也有其必要,以免把問題簡單化。臺大高等研究院針對這場戰爭,舉辦了一次座談,邀請幾位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從事分析。畢竟,國關學者的視角,更照顧到戰爭的現實一面。高研院廖咸浩院長將這場座談的論文交由本刊發表。我們感謝廖院長以及與會的諸位學者的熱心。



      近些年來中國大陸的學者在思想領域活力盎然,陸續提出一些宏偉的論述跟觀點,不僅在國內有一定的追隨者,即使在國際上也受到中國研究專家的矚目。《思想》樂於見到思潮的澎湃鼓動,願意為這些思想成果提供討論的平台。在過去,我們陸續發表過多篇文章,對幾種比較受注意的理論提出了認真的批評。本期陳純先生檢討張旭東教授的文化政治,榮劍先生則批評天下理論,共同延續了《思想》對大陸思想界的深層關懷,值得讀者注意。

    ?




    其 他 著 作
    1. 後全球化與俄烏戰爭(思想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