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回回」民族學:四大藥方、「兩世」理念、阿拉伯書法、「合法」飲食、經堂教育, 從唐宋時期的歷史簡述到當今社會的回族文化

「回回」民族學:四大藥方、「兩世」理念、阿拉伯書法、「合法」飲食、經堂教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70702
崧燁文化
2023年2月01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3570702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人類學/民族學












    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時代性×共融性

    研究回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思想文化、民族精神等傳承現象,

    揭示其發生、發展、變化、消亡的規律及其本質和社會作用──



    ?據記載,航海的回回們握有航海指南「海盜針經」?

    ?元代設有廣惠司,專職「修製御用回回藥物及和劑」?

    ?宰殺禽畜時必須念誦真主尊名,否則屬於「非禮妄殺」?

    ?夫妻產生感情裂痕須經親屬規勸,調解無效後才可提離婚?



      ▎回族的先民

      ──唐宋時期的穆斯林「蕃客」




      ◎長安胡化極盛一時

      回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西元7世紀初來華的阿拉伯傳教士。來自阿拉伯、波斯及西域諸部族商人和貢使等絡繹不絕,留居中土且長期不歸,形成了唐時的京都長安「蕃客」、「胡商」雲集的盛世景象。



      ◎從借兵到定居,回族最早先民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叛,幾乎推翻大唐社稷,唐政府向大食等國借兵平叛,大食軍人和回紇人在收復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後定居中土。此時的回紇人中已有伊斯蘭教徒,這些來自西域的穆斯林「蕃客」、「胡商」在「蕃坊」周圍建立起清真寺,圍寺而居,成為回族最早的先民。



      ▎回回天文學

      ──源於阿拉伯和波斯的天文學




      ◎《九執曆》,回回星學之始

      隨著中阿文化交流的加深,以伊斯蘭天文知識為基礎而制定的「回回曆法」也隨之傳入中國。唐代出現了《九執曆》,此為唐代來華穆斯林對中國天文歷學的最初貢獻;宋代隨著來華穆斯林「蕃客」長期留居和身分的置換,伊斯蘭天文學開始逐步影響中華天文學。



      ◎《應天曆》,引進阿拉伯星期制度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精通西域曆法的馬依澤「應召入中國,修天文」,參與了《應天曆》的編撰工作。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第一次記載了黃道十二宮日期,這些可能都與馬依澤父子來華從事天文工作有關。?? ??? ??? ??? ??? ??? ??? ??? ??? ???



      ▎回回四大藥方

      ──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醫藥



      •《海藥本草》回族醫學的重要基礎


      唐末五代時文學家、本草學家李珣所撰著的《海藥本草》原書共6卷,至南宋末年已經亡佚,沒有刻本流傳,但其所敘述的藥物散見於《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書中。



      •《回回藥方》傳統醫學藥方總匯

      該書產生於明代前期,是多種波斯、中亞、阿拉伯醫書、方劑的編輯譯注本,原書共36卷。書中載有580餘方劑,其中還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給亞歷山大大帝的方劑。



      •《瑞竹堂經驗方》

      明代中葉後原著在中國已失傳,作者為元代醫藥學家沙圖穆蘇。書中記載的懸吊水桶淋浴方式是回族自古以來獨特的衛生傳統習慣,另有治惡瘡方,在其方名上標有「天方」等字樣。



      •《飲膳正要》中國首部營養學專著

      成書於元代天曆三年,作者忽思慧是仁宗時的宮廷回回飲膳太醫。書中附有許多插圖,如每種食物的性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能治什麼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說明。



      ?婚姻乃「真主之明命」:不「結」不行!

      回族認為婚姻是神聖的「天職」,是對人類生存繁衍的一項神聖的承諾,終身不婚配、奉行「獨身絕欲」者不為回族所贊同。



      ?完善的「生死觀」:不可說「死」!

      回族穆斯林稱去世為「歸真」、「?」、「口喚」、「無常」,或以阿拉伯語稱之為「冒提」(意謂大限已到),而忌稱「死」,對死者不稱「死人」而稱「亡人」,對亡者遺體忌稱「屍體」而稱「埋體」。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而簡明地介紹了回族傳統文化,在編寫中注重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時代性,力求正確地闡述和介紹回族文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本書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並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回族教師分章撰寫,集體討論修改,最後由主編定稿成書。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文化

    二、文化的結構與分類

    三、回族文化

    四、回族文化的研究對象

    五、回族文化的特點

    六、回族文化的發展過程



    第二章 歷史簡述

    第一節 回族的來源

    第二節 回族的形成



    第三章 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第一節 伊斯蘭教的興起

    第二節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制度



    第四章 中國的伊斯蘭教及其派別

    第一節 早期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節 中國伊斯蘭教的教派和門宦



    第五章 回族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

    第一節 回族的哲學思想

    第二節 回族倫理道德



    第六章 回族的文化教育

    第一節 經堂教育

    第二節 「以儒詮經」及其翻譯運動

    第三節 近代回族的新文化運動



    第七章 回族的科學技術

    第一節 回回天文學

    第二節 回回醫學

    第三節 先進的回回軍事技術

    第四節 領先的回回航海技術

    第五節 現代回族院士和科學家



    第八章 回族文學與藝術

    第一節 元、明、清時期的回族文學家及其成就

    第二節 回族的繪畫、書法、建築與音樂藝術

    第三節 現當代回族作家

    第四節 回族武術



    第九章 回族商業文化

    第一節 古代回族商業

    第二節 近代回族商業發展

    第三節 新時期的回族商業



    第十章 回族民俗禮儀

    第一節 家庭和人生禮儀

    第二節 婚姻制度

    第三節 喪葬禮儀



    第十一章 回族的飲食與服飾文化

    第一節 豐富多彩的回族飲食

    第二節 回族服飾文化

    第十二章 回族愛國主義活動史



    第一節 清代回族抗擊列強侵略的鬥爭

    第二節 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鬥爭中的回族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回族



    第十三章 回族名人

    一、賽典赤·瞻思丁

    二、明代開國功臣中的回族

    三、鄭和七下西洋

    四、清官海瑞

    五、思想家李贄

    六、五朝元老馬文升

    七、反清起義鬥士米喇印、丁國棟、杜文秀

    八、抗日名將白崇禧



    參考書目



    後記



    ?









      人類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一部人類文明的光輝歷史就是各個民族多元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正是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存在和發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融,才使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呈現出色彩繽紛的多樣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成員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又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透過教育傳承,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繼承和發展文化,即透過選擇文化、傳承文化、創造文化實現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和發展,民族教育也不例外。民族教育相對於普通教育而言,其特殊性應在民族性上。但是,長期以來,中國的學校教育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關注不夠,對不同區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關注較少,學校教育表現出高度的統一性,主體文化成為人們的價值取向,學校教育的價值取向,也成為學生的價值取向。許多少數民族院校的教師、學生在接受主體文化薰陶的過程中,與自己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傳統日漸疏離,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傳承主體,這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十分不利。同時,對於其他民族的師生來說,他們也更少有機會接觸少數民族文化,更不可能形成對少數民族文化系統完整的認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缺少關注的情況下,特別是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它的發展就只能在自生自滅的狀況下逐漸消失,而民族傳統文化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失,將無法復原。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括了一個民族的生產、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宗教、語言、文字、藝術、文學等物質與精神方面的文化因子。這些文化因子不僅是一個民族所熟悉並長期維持的生活內容,更是一個民族創造與智慧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民族院校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能夠增強與維護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因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這個民族所認同的民族一體化與民族精神的象徵,民族院校做好保護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關乎著各民族是否能夠和睦相處、增進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地區的社會長期穩定。第二,能夠極大地促進各少數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民族院校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使各民族學生之間加深彼此對不同文化、風俗、習慣以及信仰方面差異性的了解,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會與融合,也關乎著民族教育事業的成敗。第三,能夠展現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少數民族文化是人類所擁有的共同的財富,在人類社會進程中可以看到,無數的文化因子已使人類共同受益,少數民族文化更是少數民族熟悉的生活基礎,為每一個民族提供了自己所熟悉的社會環境、生活技能,由於不同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一種文化往往代表了一個民族,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文化具有了形象價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有利於外部認識並關注這個民族,提升少數民族形象價值,增強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其 他 著 作
    1. 「回回」民族學:四大藥方、「兩世」理念、阿拉伯書法、「合法」飲食、經堂教育, 從唐宋時期的歷史簡述到當今社會的回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