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刑法通則新論(五版)

刑法通則新論(五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8389
邱忠義
元照出版
2022年10月01日
240.00  元
HK$ 216  






ISBN:9789575118389
  • 叢書系列: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680頁 / 17 x 23 x 3.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出版地:台灣
    刑事實體法


  • 人文社科 > 法律 > 民事�刑事�行政法











      刑法可謂實質之憲法,本書乃注入正當法律程序、雙重危險、比例原則等概念,並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連結,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了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之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之論證方向正確性。



      又本書結合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定位為實用的「工具書」,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家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表格、體系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複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本極適合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教科書,相當符合在學、準備國家考試或實際訴訟需求者所需。



      研讀本書後,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啟發性的全新思考。作者基於數十年擔任檢察官、法官及教學的經驗,也將實務操作的「know how」注入書中,提供了實際打官司時應如何主張及抗辯的關鍵性指引,即使讀者並非法律人,也能輕鬆瞭解並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訴訟耽誤。


     





    五版序

    序 文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刑 法�1

    第二節 謙抑思想�1

    第一項 謙抑思想之性質(特性)�1

    第二項 謙抑思想在犯罪論上之落實�3

    第三節 刑法目的�4

    第四節 法例(法源)�11

    第五節 刑法之基本原則�16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Due Process of Law)�16

    第二項 罪刑法定主義�18

    第六節 法律的解釋方法�37

    第七節 立法用語�43

    第一項 以上、以下、以內�43

    第二項 公務員�43

    第三項 公文書�58

    第四項 重 傷�58

    第五項 性 交�60

    第六項 電磁紀錄�61

    第七項 凌 虐�62

    第八節 刑法適用之效力�62

    第一項 時的效力�62

    第二項 地的效力�71

    第三項 人的效力�77

    第四項 外國判決的效力�80

    第五項 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86



    第二章 犯罪論

    第一節 犯罪概論�89

    第一項 犯罪之意義�89

    第二項 刑罰理論兩學派之爭論�89

    第三項 犯罪本質�91

    第四項 犯罪理論�92

    第五項 犯罪階層理論�97

    第二節 行為論�97

    第三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101

    第一項 概 念�101

    第二項 構成要件要素(犯罪構成要件之成立要件)�102

    第一款 種類(分類)�102

    第二款 主、客觀之構成要件要素�104

    第三項 犯罪類型�128

    第一款 行為犯(舉動犯)與結果犯(依法益侵害角度分類)�128

    第二款 即成犯與繼續犯(依行為長短分類)�131

    第三款 結合犯�132

    第四款 加重結果犯�143

    第五款 不作為犯�148

    第四項 因果關係�163

    第一款 定 義�163

    第二款 判斷標準�164

    第三款 疫學因果關係�170

    第五項 客觀歸責�174

    第一款 故意犯與過失犯�175

    第二款 針對過失犯應特別注意者�179

    第六項 客觀處罰條件�182

    第七項 構成要件錯誤�184

    第一款 意 義�184

    第二款 目 的�184

    第三款 判斷標準�184

    第四款 錯誤之分類�185

    第五款 形 態�185

    第六款 錯誤競合�189

    第七款 因果歷程錯誤(因果關係錯誤)�192

    第八款 與包攝錯誤之區別�193

    第八項 未 遂�194

    第一款 概 說�194

    第二款 著 手�200

    第三款 實行行為�207

    第四款 未遂之種類�208

    第四節 違法性�223

    第一項 概 念�223

    第二項 與構成要件該當性之關係�225

    第三項 本質(實質)�225

    第四項 阻卻違法事由之原理�228

    第五項 開放構成要件之違法性原理�230

    第六項 正當行為�233

    第一款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33

    第二款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51

    第七項 緊急行為�264

    第一款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64

    第二款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80

    第五節 罪責(有責性)�285

    第一項 定 義�285

    第二項 罪責理論(本質)�286

    第三項 罪責原則�287

    第四項 罪責要素�288

    第一款 責任(罪責)能力�290

    第二款 責任條件(不法意識)�308

    第三款 期待可能性�312



    第三章 犯罪之參與

    第一節 正犯與共犯�319

    第一項 正 犯�319

    第二項 共 犯�320

    第一款 共犯概念�320

    第二款 共犯種類�320

    第三款 共犯理論�324

    第三項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326

    第二節 間接正犯�328

    第一項 來 源�328

    第二項 定 義�329

    第三項 態 樣�329

    第四項 利用行為�333

    第五項 正犯性理論�334

    第六項 間接正犯之錯誤(支配錯誤)�335

    第三節 共同正犯�337

    第一項 定 義�337

    第二項 正犯性理論依據�339

    第三項 要 件�340

    第四項 特殊問題�343

    第一款 共謀共同正犯(同謀共同正犯)�343

    第二款 加重結果犯之共同正犯�344

    第三款 片面共同正犯(缺乏犯意聯絡)�345

    第四款 共同正犯之過剩(或逾越)�345

    第五款 過失犯之共同正犯�346

    第六款 承繼(相續)共同正犯�347

    第七款 己手犯與共同正犯�348

    第八款 聚合犯、對向犯與共同正犯�349

    第五項 未 遂�350

    第四節 教唆犯�350

    第一項 概 說�350

    第二項 要 件�353

    第三項 特殊問題�354

    第四項 錯 誤�360

    第五項 未 遂�363

    第五節 幫助犯�364

    第一項 定 義�364

    第二項 法 條�364

    第三項 特殊形態�365

    第四項 成立要件�366

    第六節 身分共犯或身分共同正犯�368

    第七節 共犯或共同正犯之競合�380



    第四章 罪 數

    第一節 概 說�381

    第一項 禁止雙重危險原則(The Rule Against Double Jeopardy)�381

    第二項 禁止雙重危險之內涵�383

    第三項 我國實務對於禁止雙重危險之見解�385

    第四項 有關一行為�387

    第一款 一行為定義之紛歧�387

    第二款 一行為之判斷標準�389

    第五項 侵害單一法益之一行為只能有一次刑罰評價�393

    第一款 多數法益侵害或多數行為之評價�393

    第二款 一行為侵害「一法益」之評價�396

    第三款 一行為侵害「某」單一法益之評價�398

    第四款 美國有關同一犯罪行為之意義�402

    第二節 判斷標準�403

    第三節 本來一罪�404

    第一項 預定數法益之犯罪(單純一罪)�404

    第二項 預定數行為之犯罪(包括一罪、實質上一罪)�407

    第三項 接續犯(亦屬包括一罪之一)�411

    第四項 法條競合(法規競合、法條單一、假性競合)�413

    第一款 定義與特徵�413

    第二款 本 質�414

    第三款 形 態�414

    第四節 科刑一罪(處斷一罪)�426

    第一項 想像競合�426

    第二項 牽連犯(本法已廢除)�440

    第三項 連續犯(本法已廢除)�444

    第四項 科刑一罪競合之處理�449

    第五節 併合罪(狹義數罪併罰、實質競合)�451



    第五章 刑罰論

    第一節 兩學派之爭�463

    第二節 刑�464

    第三節 沒 收�472

    第一項 沒收觀念的重新定位�472

    第二項 舊法的沒收執行方法:追徵、追繳或抵償�476

    第三項 沒收新制�477

    第四節 易刑處分�500

    第一項 易科罰金�501

    第二項 社會勞動(社區服務)�514

    第三項 易服勞役�529

    第四項 易以訓誡�532

    第五項 易刑處分之效力�533

    第五節 緩 刑�533

    第一項 緩刑目的、定義與要件�533

    第二項 緩刑宣告之撤銷�537

    第三項 緩刑之效力�541

    第六節 假 釋�544

    第一項 假釋目的、定義與要件�544

    第二項 假釋之撤銷�549

    第三項 假釋之效力�552

    第四項 合併刑期之處理�553

    第五項 緩刑與假釋之異同�554

    第七節 累 犯�554

    第八節 自 首�570

    第九節 刑之酌科及加減�575

    第一項 刑罰裁量事實【量刑因子】之審酌(酌科)�575

    第二項 刑罰之加重�587

    第一款 法律上之加重�587

    第二款 裁判上加重�588

    第三項 刑罰之減免�588

    第一款 裁判上減免�588

    第二款 法律上之減免�594

    第三款 減免之標準�597

    第十節 時 效�602

    第一項 追訴權時效�602

    第二項 行刑權時效�609



    第六章 保安處分

    第一節 概 說�619

    第二節 類型及其效果�621

    第一項 感化教育處分�621

    第二項 監護處分�623

    第三項 禁戒處分�626

    第四項 強制工作處分�633

    第五項 強制治療處分�637

    第六項 保護管束處分�641

    第七項 驅逐出境處分�646

    第三節 保安處分之宣告與執行�647

    第一項 保安處分之宣告�647

    第二項 保安處分之執行�648





    五版序



      本書基於「工具書」之定位,著重於提供實用、好用的刑法實際操作、運用及指引的功能,而不在於長篇大論式地批判、指摘正反意見。是以本書爰結合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家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表格、體系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複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尤其,作者基於數十年擔任檢察官、法官及教學的經驗,也將實務操作的「know how」注入書中,提供了實際打官司時應如何主張及抗辯的關鍵性指引,即使讀者並非法律人,也能輕鬆瞭解並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訴訟耽誤。



      本書於2019年四版出版後,學說、實務見解及立法動態就刑法若干重要議題均有進一步發展,本版次亦配合增修,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復注入學界及實務最新與有力之看法,更有效地將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相連結,俾能符合當今刑事法思潮,並在諸多議題上走在前端,以拋磚引玉。同時,本書也訂正了前版文字、用語及排版之疏誤。本書再版較大之新增議題略有:



      1.憲法法庭裁判、依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所為之判決先例成為法源依據。(第1章)



      2.罪刑相當、明確性原則與精神障礙不罰而施以監護處分〔判決確定前則為暫行安置〕的關係。(第1章、第6章)



      3.因應肇事逃逸罪之違憲宣告,新法區分肇事所導致者為輕傷、重傷或死亡而設不同刑度之處罰,以及無過失肇逃之責任。(第2章)



      4.最高法院民事判決肯認法人自身之侵權行為責任,對於法人犯罪能力之外溢作用。(第2章)



      5.自陷精神障礙之雙重故意爭議。(第2章)



      6.共謀共同正犯不算入結夥犯人數之翻盤〔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立法理由〕。(第3章)



      7.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就輕罪條文關於加重、減免其刑規定之切割適用〔處斷刑〕或單純列為科刑事由〔宣告刑〕。(第4章)



      8. 想像競合輕罪封鎖〔釐清〕作用與輕罪應併科罰金刑之適用關係爭議。(第4章)



      9.夾結理論與除夾結化的發展。(第4章)



      10. 數罪併罰酌定應執行刑之綜合評價標準、定應執行刑之一事不再理與時間點爭議。(第4章)



      11.多人參與金融犯罪關於犯罪所得「一億元」以上構成要件之合併計算〔構成要件金額併算〕與沒收之實際取得個別計算〔沒收金額分算〕。(第5章)



      12.罰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第5章)



      13. 累犯違憲問題、舉證責任與軍法前案是否構成累犯之爭議。(第5章)



      14. 想像競合犯之自首爭議。(第5章)



      15. 檢察官對被告「行使」追訴權之具體偵查作為。(第5章)



      16.強制工作之裁量餘地〔含外溢作用〕與違憲。(第4章、第6章)



      17. 強制治療之不定期刑疑義。(第6章)



      以上諸多議題,在國內理論與實務界將會被持續探討,在國家考試及實際個案中亦可能隨時現身,本書特予提出一得之見,期能引起共鳴。



      這是一本實用型的教科書�工具書,作者刻意捨棄了實務上用不到的理論,去蕪存菁,避免工具教科書的肥大化,故遺漏之處,在所難免,盼讀者見諒。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幫忙,並祝各位讀者順心如意。


    邱忠義

    2022.08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