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卡夫卡日記【完整德文直譯.繁體中文首次出版】

卡夫卡日記【完整德文直譯.繁體中文首次出版】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3183087
法蘭茲.卡夫卡
姬健梅
商周出版
2022年7月02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6263183087
  • 叢書系列:美學生活
  • 規格:平裝 / 672頁 / 21 x 14.8 x 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美學生活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點亮的燈泡,安靜的寓所,外面的黑暗,

    醒著的最後幾個瞬間,它們賦予我寫作的權利。

    而我急於使用這份權利。這就是我……」



    ?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我的命運其實很簡單。為了要描述那夢一般的內心生活,讓其他的事都變得無足輕重,

    而以一種可怕的方式枯萎,而且不斷地枯萎下去。別的事物永遠無法滿足我。」



    ?

    現代荒誕的起源

    魔幻寫實背後的真實獨白



    村上春樹、石黑一雄、馬奎斯、波赫士、蘇珊桑塔格、漢娜鄂蘭......都為他筆下描繪的世界所傾倒

    完整德文直譯.繁體中文首次出版




    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專文導讀

    彤雅立、陳思宏、童偉格、駱以軍、鴻鴻──摯愛推薦





    卡夫卡被稱為「現代文學的巨人」,影響20世紀文學之深遠無人能及。其作品描繪現代人在現實中孤獨、困惑、壓抑的處境,乃至有「卡夫卡式風格」(Kafkaesque)一詞的誕生。後世的存在主義、荒謬劇、魔幻寫實等流派,均深受其啟發。





    卡夫卡自1910年開始寫日記,直到1923年為止,這也是他一生中最豐沛的創作時期,陸續寫下〈判決〉、〈變形記〉、與《城堡》等重要作品。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回到房間,卡夫卡拖著孱弱的身軀奮力寫作,然而最經常陪伴的,仍是他的日記。





    卡夫卡將日記視為書寫的第一依託,相較於在小說創作上的自我批判與掙扎,卡夫卡在日記中更為自由,得以釋放他「腦中的驚人世界」。日記中處處可見卡夫卡的靈感片段、塗鴉、筆記、未完成的殘稿,展現他眼中的荒誕世界,與如夢般的內心活動。





    依據卡夫卡的遺囑,這些日記原本應當被焚燬,所幸遺囑執行人、也是卡夫卡的摯友布羅德並未遵從,而是將它們整理出版。這些日記是關於卡夫卡世界的第一手資料,透過這些珍貴文本,我們得以一窺這顆20世紀最獨特的文學心靈,其創作中種種魔幻意象與奇異邏輯,其源頭是從何而來。





    本書特色



    1. 考量易讀性,選擇以布羅德編纂之德文版為底本,另參酌德國Fischer出版社依據原始手稿出版之「評註版」(kritische ausgabe)與相關研究,對中文讀者不熟悉的人物與背景加以注釋。



    2. 每年篇首均附上該年的大事提要,可與日記內容相互參閱。



    3. 針對日記中較長而完整的創作片段、夢境、重要人物等,以索引小標標出,並列於目錄,便於查找。



    4. 書附年表、卡夫卡手稿與塗鴉。並選用不易泛黃之上質紙,永久典藏。





    名家讚語



    「他的作品不受時間限制,或許更是永恆的。卡夫卡是我們這個災難頻仍的奇怪世紀裡偉大的經典作家。」──波赫士



    「卡夫卡深深影響了我,他是我寫作的典範,教會我如何誠實地擺脫現實。」──石黑一雄



    「卡夫卡的作品是歐洲文明的核心,更具有一種普世價值,屬於全人類。」──村上春樹



    「沒有其他作家比得上卡夫卡,和他相比,喬伊斯顯得愚昧,紀德太過甜膩,湯瑪斯曼空洞浮誇,只有普魯斯特能勉強與之比肩。」──蘇珊.桑塔格



    「卡夫卡在文學中是獨一無二的,是真正的「啟示」,像光線一般投射在事件周邊,擁有揭露其內在結構的X光之力量。」──漢娜.鄂蘭



    「卡夫卡總是把自己推向理解的極限,而且也樂於把別人推往這個極限。」──班雅明



    「不論你是卡夫卡粉絲、創作者、文學愛好者,或是靈魂曾經受傷、覺得空虛厭世、感受到自己不受世界的理解,《卡夫卡日記》都能為你帶來慰藉,不再感到孤單。」──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本書導讀者)



    ?


     





    編輯人語 ?◎梁燕樵

    成為卡夫卡的親人與朋友???? ◎耿一偉

    卡夫卡手稿.塗鴉




    一九一?年

    舞伶艾德多娃

    日本雜耍藝人

    教育對我的損害

    街上的單身漢

    過去和未來

    離不開我的日記

    打量我的書桌



    一九一一年

    續-單身漢

    兩兄弟的故事

    寫給上司的信

    續-單身漢

    〈城市的世界〉

    猶太女子

    拜訪史代納博士

    〈四個朋友〉

    老新猶太會堂

    夢:盲眼小孩

    辦公室

    猶太劇團

    夢:妓院

    戲劇

    夢:驢子

    汽車小故事

    夢:劇院

    身為單身漢

    夢:在劇院

    夢:樹林裡的少女

    安娜與艾彌爾

    續-安娜與艾彌爾

    女孩的教育

    單身漢的不幸

    書信集或回憶錄

    想像一幅圖畫

    畫家

    割禮

    小民族的文學

    母親的家族

    父親年少時

    兩個地洞

    我的模仿慾

    差勁的衣服



    一九一二年

    續-差勁的衣服

    出門

    朗誦之夜

    我打開屋子大門

    一個年輕人

    朗誦會

    小茱莉

    夢:和父親搭乘電車

    魔鬼的發明

    寫信給羅沃爾特

    菲莉絲.包爾小姐

    夢:紐約港

    〈判決〉

    古斯塔夫.布廉克特



    一九一三年

    校對〈判決〉

    恩斯特.李曼

    〈司爐〉

    結婚的利弊

    我愛她

    《齊克果日記》

    給菲莉絲父親的信

    大學生

    讀〈變形記〉

    「我究竟是誰?」

    威廉.曼茲

    夢:上坡路

    夢:法國政府部門

    夢:療養院的庭園

    商人梅斯納

    死去

    續-商人梅斯納



    一九一四年

    厭惡〈變形記〉

    夢:在柏林

    菲莉絲

    婚姻與文學工作

    大學生與克萊普

    車伕約瑟夫

    白馬

    房東太太

    隔壁房間的鄰居

    我作著計畫

    公務員布魯德

    村莊裡的誘惑

    社會生活

    天使

    旅館裡的法庭

    約瑟夫.K

    小偷

    主管鮑茲

    回憶卡爾達鐵路

    《審判》

    寫給布洛赫小姐的信

    心滿意足地死去

    〈鄉村教師〉

    繼續寫〈鄉村教師〉

    寫作總結



    一九一五年

    〈助理檢察官〉



    和菲莉絲碰面

    狗故事

    納吉—米哈伊

    羅斯曼和K



    一九一六年

    夢:拉住父親

    夢:兩群男子

    漢斯和阿瑪莉亞

    奇特的司法程序

    續-奇特的司法程序

    給菲莉絲的信



    一九一七年

    獵人格拉庫斯

    尋求建議

    〈在流放地〉殘稿

    夢:父親

    和菲莉絲的談話

    〈司爐〉與狄更斯

    夢:塔利亞門托河戰役



    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年



    一九二一年


    把日記給了米蓮娜

    夢:兄弟的罪行

    沒辦法踏進的屋子

    米蓮娜



    一九二二年

    崩潰、追趕、猛攻

    幸福是無畏

    記憶中的單身漢

    我的不幸

    寫作帶來的安慰

    我的孤單

    將軍與士兵

    兩個人的孤單

    反猶太



    一九二三年



    【旅行日記】

    前往弗里德蘭特及賴興貝格之旅途日記(一九一一年,一月/二月)



    盧加諾-巴黎-埃倫巴赫之旅(一九一一年,八月/九月)



    威瑪-容波恩之行(一九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九日)



    卡夫卡年表





    ◎編輯人語

    梁燕樵|商周出版編輯



    ??????? 漢娜鄂蘭曾經形容:在閱讀卡夫卡時,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理不理解故事本身,都會感受到其中存在某種若隱若現、似曾相識的真理。因此村上春樹第一次閱讀《城堡》時,就覺得「這本書是為我而存在的」。無數人必定也都曾這麼覺得,包括在這亞洲的小小熱帶島嶼。如果「經典」的定義,即是超越空間與時間、超越了詮釋和語言,卡夫卡的作品無疑就是這樣的人類寶藏之一。

    眾所周知,卡夫卡生前出版的作品極少,大部分仰賴其好友布羅德在其身後整理編輯而成。其中《日記》多達三十餘萬字,於一九四八年在紐約首先出版了英文本。一九五一年出版德文版,是時卡夫卡已成為風靡世界文壇的名字。一九九?年,德國Fischer出版社又依據原始手稿出版了「評註版」(kritische ausgabe),並添加了大量注釋。這些日記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小說,它們是卡夫卡文學的真實源頭,呈現了這個無比奇異的心靈世界的內部運作。



    ??????? 本書是台灣第一部完整的《卡夫卡日記》中譯本,由負責過卡夫卡多部小說的姬健梅小姐精心翻譯。考量易讀性,我們選擇以布羅德所編纂的德文版為底本,另參酌評註本與相關研究,對中文讀者不熟悉的人物與背景加以注釋。在每年篇首,皆附上該年的大事提要,可與日記內容相互參閱,這部分要特別感謝外子雨鍾的協助。此外,本書也參考英文本的做法,針對日記中較長而完整的創作片段、夢境、重要人物等,以索引小標標出,並列於目錄。這主要是提供查找上的方便,而有些主題如文學、寫作等,因為出現太過頻繁,就不再一一標示。



    ??????? 在日益艱辛的台灣書市,出版這部規模龐大的作品實屬不易。但身為卡夫卡迷,能為他在台灣的作品版圖補上日記這塊遺落已久的重要拼圖,依然深感欣喜與榮幸。明年就是卡夫卡誕生一百四十週年了,非常期待更多未出版作品(如藍色筆記本、短篇遺稿),以及一些絕版的卡夫卡小說佳譯,都有機會重新問世。





    ◎專文導讀:成為卡夫卡的親人與朋友

    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翻譯與注解卡夫卡的《給菲莉絲的情書》(麥田出版�漫遊者文化)





    「打開日記,就只為了讓我能夠入睡。」

    —卡夫卡日記(1915.12.25)



    ???????? 馬克斯?布羅德編輯的《卡夫卡日記》最早出版的是英文本,一九四八年由紐約的肖肯出版社(Schocken Books)分成《一九一?—一九一三》與《一九一四—一九二三》兩冊發行。當時在肖肯出版社擔任編輯的漢娜?鄂蘭,也參與了第二冊的翻譯工作。這個翻譯經驗對鄂蘭後來的思想發展,扮演了重要角色。鄂蘭於一九五?年與海德格恢復聯繫後,隨即寄了一套《卡夫卡日記》給海德格,我們可以在海德格於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的回信中,讀到他的致謝。這套日記的德文版要到一九五一年,才由在法蘭克福的費雪出版社(S. Fisher Verlag)以《日記:一九一?—一九二三》(Tagebucher 1910-1923)為名,發行單行本。



    ?? ? ? ? 一九二四年六月三日,年僅四十一歲的卡夫卡病逝於維也納郊外的基爾林療養院。一週後,他的喪禮在布拉格的新猶太墓園進行。喪禮過後,卡夫卡的父母邀請布羅德到他們的公寓頂樓,去檢視卡夫卡的遺物。卡夫卡的父親赫爾曼(Hermann)簽署了一份文件,將卡夫卡過世後所有作品的出版,全權授予布羅德處理。布羅德在桌子的抽屜裡,發現了大量的筆記本、信件與殘稿。他還找到兩份沒有註明時間的遺囑,一張用墨水寫,另一張用鉛筆寫,都是署名給他。第一份明確指示必須燒毀他所有的遺稿、包括日記、手稿、信件(不論是自己的或在別人那裡的)、素描等。第二份則寫道:「若有萬一,關於我書寫的一切,我的願望如下—我所書寫的一切當中,僅有以下書籍適用—《判決》、《司爐》、《蛻變》、《在流放地》、《鄉村醫生》與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反之,對於其他一切我所書寫的……所有這些要無例外地被焚毀。我請求你盡可能快地去做。」這兩份遺囑的完整內容,收錄在《卡夫卡中短篇全集I:沉思、判決、司爐》(謬思出版,二?一四)之中。



    ??????? 眾所皆知,布羅德違反了卡夫卡的意願,將其遺稿出版。這個作法是否合理,布羅德的回應是:「我之所以能下決定將他的遺稿出版,是來自對過往出版卡夫卡作品的回憶,每次都得絞盡心力,對他強迫勒索,甚至苦苦哀求。但是等到出版之後,他又對我的作法感到釋然,並滿意這些作品的出版。」在卡夫卡的日記中,亦證實了這種狀況:「苦惱多時。終於寫信給馬克斯,說我還無法將其餘幾篇寫成清稿,說我不想勉強自己。因此將不會交出這本書。」(1912.8.7)換言之,卡夫卡自己對作品的高標準要求,使他無法忍受這些文字會出現在世人眼前,但他又對自己作品的出版感到欣喜,這種矛盾心態,大概只有他大學時期就認識的同窗布羅德,看得最清楚。布羅德認為,如果卡夫卡真的想銷毀他的遺稿,大可自己完成,或是交代家人執行,何必把任務交給那個他明知不會執行這件事的終身好友。



    ??????? 卡夫卡的日記,精確來說,不能算是純粹的日記本,而是十二本四開的大筆記本。在這些筆記本中,卡夫卡以時間標示的方式,寫下大量的日記內容,但裡面也夾雜了創作草稿、信件,遊記與素描等。一九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的日記,就包含了一篇名為〈城市的世界〉的殘稿,而實際上,這篇作品就是《判決》的雛型。布羅德將這些筆記本的內容,作了一些編輯,整理成日記出版,但像原來包含在筆記本的塗鴉,就沒有收錄在布羅德編的《卡夫卡日記》裡。對這些塗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商周出版的《曾經,有個偉大的素描畫家:卡夫卡和他的41幅塗鴉》(二?一四年)。一九九?年費雪出版社發行了三冊版的卡夫卡日記評註本(Kritische Ausgabe),便將布羅德編輯與刪改過的一些文字做了還原。



    ??????? 卡夫卡的日記書寫,並非是不可公開的私密文字。在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與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的日記中,他都提到打算朗誦其中片段給布羅德聽。他後來甚至將日記送給捷克情人米蓮娜(參見一九二?年十月十五日日記)。既然如此,說這些私密文字對卡夫卡而言,具有某種文學性的展示特質,其實也不為過。卡夫卡的日記與書信後來都出版了,但他有可能預見到這種狀況。在閱讀瑞士畫家史陶博—伯恩的書信集後,他在日記裡評論道:「一本書信或回憶錄,不管作者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在閱讀時靜止不動,不用自身的力量將他拉進自己的體內…而是獻上自己—只要不去抵抗,很快就會發生—讓自己被那個陌生人拉走,成為他的親人,那麼當我們闔上書本,重新回復自我,經過這趟神遊與休息,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本質……」(1911.12.9)。卡夫卡自己也讀過別人的日記,他在日記提到:「今天我拿到了《齊克果日記》,一如我的預感,他的情況與我非常類似。儘管有根本上的差異,至少他和我位在世界的同一邊。他像朋友一樣支持了我的想法。」(1913.8.21)



    ??????? 就卡夫卡的詮釋觀點,對日記的閱讀,是一個讀者獻出自我,成為對方的過程。我們在閱讀這些親密文字時,作者腦中的想法也與我們同步,讀者的大腦被日記的內容所佔據。日記原本設定的讀者,就只有作者自己,所以在這段閱讀過程中,讀者佔據了作者的位置,讀者就是作者。只有卡夫卡的親人與朋友,才有資格閱讀他的日記,但我們也可以倒過來說,閱讀卡夫卡的日記的過程,就是成為他的親人與朋友。



    ??????? 「我對文學不感興趣,我就是文學本身。不然我甚麼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其他的。」卡夫卡在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四日給未婚妻菲莉絲的信中,如此寫道。但這不是狂妄,卡夫卡的日記就是對這個文學理想追逐過程的忠實紀錄。卡夫卡視自己為文學命運的化身,這不是追求情人時的夸夸其談,而是他對內在自我的真實寫照。他在尚未向菲莉絲坦承之前,就曾先在日記中表白:「有誰來向我證實這件事的真實或可能性,亦即我就只是由於我的文學使命才對其他的事都不感興趣。因此而冷淡無情」(1912.3.21)我們可以在日記中讀到,他對自己無法專注在寫作時的自我譴責與懊惱,比如「我將不容許自己感到疲倦。我要跳進我的小說,就算那會割傷我的臉」(1910.11.15)、「重新開始寫日記是必要的。我不安的腦袋,菲莉絲,辦公室裡的崩潰,身體的情況不允許我寫作,內心卻有寫作的渴望」(1913.5.2)、「沒有寫作,只寫了一頁。」(1914.12.14)、「寫作的終結,何時它會再度接納我?」(1915.1.20)等等。



    ??????? 卡夫卡生前幾乎是沒沒無名,前面提到他在日記裡描述不願交稿給馬克斯的那本書,是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出版的《沉思》(Betrachtung)。這本書第一年售出兩百五十八本,第二年是一百零二本,第三年六十九本,到卡夫卡過世的一九二四年,首刷八百本才全部賣完。可是,透過布羅德的努力,卡夫卡對這個世界的影響,終於符合他視自己為文學代名詞的斷言。



    ??????? 正因為這份使命感,卡夫卡對文學的思考,不單單落在個人是否能成為作家的反省,也擴及到文學的時代使命。對於關注台灣文學發展的讀者,卡夫卡對小國文學的思考,是非常具有啟發的討論。卡夫卡因為猶太劇團演員勒維的啟發,在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日記中,書寫一篇長文,探討了文學、民族與國家的關係:「國家透過本國的文學而得到自豪與支持,猶如一個國家在寫日記……小國的記憶並不等於大國的記憶,因此小國能把現有材料處理得更為徹底,研究文學史的專家雖然比較少,但文學更是整個民族的事,而不是文學史的事……」法國哲學家與精神分析師德勒茲與瓜達希,就以這篇關於「小文學」(kleine literatur,亦譯為少數文學、小眾文學或弱勢文學)的日記出發,撰寫了《卡夫卡:為弱勢文學而作》(Kafka: pour une litterature mineure, 1975)一書,建構他們的文學批評理論。德勒茲與瓜達希詮釋卡夫卡的想法:「弱勢文學不是用某種次要語言寫成的文學,而是一個少數族裔在一個主要語言內部締造的文學。」



    ??????? 卡夫卡的日記甚至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來源。當代音樂界最受敬重的匈牙利作曲家庫泰格(Gyorgy Kurtag),從卡夫卡日記與書信取材,譜成聯篇歌曲《卡夫卡斷章》(Kafka Fragments),成為他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



    ??????? 不論你是卡夫卡粉絲、創作者、文學愛好者,或是靈魂曾經受傷、覺得空虛厭世、感受到自己不受世界的理解,《卡夫卡日記》都能為你帶來慰藉,不再感到孤單。



    ?




    其 他 著 作
    1. 卡夫卡:藍色八開本筆記簿
    2. 懲罰 卡夫卡自選集:判決、變形記、在流刑地
    3. 懲罰 卡夫卡自選集:判決、變形記、在流刑地
    4. 城堡(卡夫卡逝世百年紀念版)
    5. 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
    6. 變形記及其他: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逝世百年紀念.德語文學名家新譯精選】
    7. 變形記及其他: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逝世百年紀念.德語文學名家新譯精選】
    8. 變形記
    9. 變形記:中.英.德三種語言對照
    10. 給父親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