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記得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凡是講話帶有江浙口音的人,都被叫做上海佬、上海婆,而當年香港有不少上海館子,一律叫做上海舖。很懷念那個年代的上海舖,店舖都不大,店前的明檔擺滿了一個個的冷盤熟食盤子,五香燻魚、油爆蝦、醉雞、鳳尾魚、鹽水毛豆、醬蹄、西芹豆乾、五香花生,林林種種任君選擇。不能叫做涼菜或冷盤,因為食物的溫度是暖的,當天做好放?賣,不冷也不熱,只好叫做冷盤熟食。
我母親是浙江紹興人,小時候,我和姐姐下課後,常常跟?母親上江浙館子吃午飯,反而比較少上茶樓吃點心,那只是週末才有的節目。記得那時,母親帶?我們到學校附近的上海舖,幾乎必吃的是油豆腐粉絲湯和嫩雞煨麵,還有上海粗炒,外加一兩小碟冷盤熟食。派我們小孩子去選揀冷盤熟食,是母親給予的恩惠,我和姐姐都會感到很興奮,跳到櫃前商量半天,結果也只是准拿兩款,媽媽的眼晴在我們腦袋後面盯?呢!
很喜歡上海,舊傳統與新潮流融合在一起,令人沉醉,受母親的影響,我自小便愛吃上海菜。九十年代,我們因工作需要,常常要到蘇州和常熟,來往旅程故意停留上海,是心領神會的理由。飛機上,就算餓透了,也不會吃那盤便餐,拿個麵包只為了防患未然,擔心會遇上公路大塞車,那時的上海,塞車情?嚴重,一個半小時能到酒店算是福星高照。在路途上,心裏一直在盤算?晚餐到哪裏能據案大嚼一頓豐富的上海菜,由早上的豆漿燒餅開始,每天起碼吃三至四頓,飛機上拿的那可憐的小麵包,總是必然地躺在酒店的垃圾筒中。
後來去過很多次上海,也曾小住過,看了樓盤,幾乎下訂簽約,但突然其來的冷靜,結果沒有買下來,錯!錯!錯!現在樓價升了好幾倍,原來有些事還是衝動的好。上海一直在變,一日千里的進步,變得認不出了,浦東機場、上海磁懸浮列車、高鐵、偌大的商場、高科技的大樓……數不盡的繁華先進,但不變的,是我對上海味道的懷念,還是那樣的魂牽夢縈。
過去十年,曾多次提筆想寫一本上海菜的食譜書,幾年前就寫好了出版大綱,但考慮到上海菜的一些特別的食材,也只在秋天才當造,例如大閘蟹、蠶豆、馬蘭頭、草頭和薺菜,還有11月才有的塌菜;每年為了新書能參加七月書展,我們通常的拍攝工作都安排在每年四月,但四月買不到這些秋天的食材,加上秋天是旅行的好季節,往往總是呼朋喚友遊玩而無心向學,因此也就一直與出版上海菜食譜書無緣。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新冠肺炎至今擾攘了大半年,還是反反覆覆不肯離開,本來在七月的書展,延期至12月中舉行,這就是天意,正好讓我們安心在家撰寫和拍攝上海菜,了卻這多年的心願。
在這特別的日子,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為抗疫而辛勸工作的醫護人員,還有千千萬萬,乖乖地留在家中抗疫的你和我。祝願大家身心健康,惜福!感恩!
?
方曉嵐
2020年 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