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論悲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482381
泰瑞.伊格頓
黃煜文
商周出版
2021年4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5482381
  • 叢書系列:Discours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4.8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9歲~65歲
    Discourse


  • 文學小說 > 其他文學小說

















    當代文學、文化評論界最具國際聲譽的學者

    ◤泰瑞•伊格頓◢

    帶你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悲劇的演變及其意義

    ?

    「悲劇,是用來衡量我們人類最終價值的尺度。」

    ?

    關於悲劇這門藝術形式,經過亞里斯多德、黑格爾、尼采、叔本華等歷代西方哲學家與學者的闡述,看似該說的都說完了。在現代社會,悲劇作品往往不再與崇高、高貴或英雄有關,更多指的是「悲慘」或「不幸」,而與過去的悲劇理念大不相同,甚至出現所謂「悲劇已死」的說法。

    ?

    然而,本書作者泰瑞•伊格頓卻認為:悲劇並沒有死亡。悲劇那種使人恐懼、激發人憐憫之情、表現人類崇高精神的功能沒有消失,悲劇這門古老的藝術並沒有過時。

    ?

    在書中,泰瑞•伊格頓以極為豐富的知識與學養,暢談古希臘時期到近現代的悲劇作品的意義。雖然悲劇在藝術形式中屬於小眾,但是他希望藉由本書能「使悲劇成為一般大眾也能欣賞的藝術形式」。

    ?

    全書從文學、哲學、戲劇、政治等多重角度,爬梳了西方悲劇在各個時代的演變及美學意涵,也格外關注悲劇作品的政治意識形態面向,此外還揭示了現今全球化時代中悲劇藝術與現實生活悲劇之間的深層連結,並大量援引許多劇作家的作品為例,如索福克勒斯、艾斯奇勒斯、莎士比亞、易卜生,以及多位哲學家與學者的觀點,如叔本華、尼采、黑格爾、班雅明、齊澤克。

    ?

    偉大的藝術跟道德和政治總是緊密連繫在一起,悲劇也是。泰瑞•伊格頓認為,悲劇是人類經驗與文化的深層基礎,雖然它經常被視為某種令人起疑的意識形態。

    ?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張炳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退休教授

    ?

    【聯合推薦】

    朱偉誠│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所副教授

    紀金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超級Y│Youtuber說書人

    彭鏡禧│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輔仁大學講座教授

    蔡秀枝│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

    伊格頓在本書中的論述,不論是引用悲劇作品或者哲學著作和理論時,可以說是「駕輕就熟、游刃有餘」。本書是以「評述」的方式行文,夾述夾評,又評又述,內容非常廣泛而豐富,但是用詞極為提煉,幾乎沒有冗詞贅語,可以說是句句精要,因此本書內容的濃度和密度極高,值得慢慢咀嚼。閱讀本書除了訝異作者在悲劇作品和哲學理論的博學之外,讀者能夠從其評述的文字中吸取並擴充有關悲劇與悲劇性的知識,並且能夠理解悲劇之所以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張炳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退休教授

    ?

    我曾閱讀了泰瑞伊格頓的幾部專論,深受啟發,尤其佩服他精湛的學養與敏銳的洞察,因此很樂於向讀友推薦他的著作!
    林?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所副教授

    ?

    本書處處可見火花四射的慧黠評論,從政治、文學、戲劇、社會學、精神分析與哲學等多樣化角度,敲打出悲劇的智慧。伊格頓的《論悲劇》,對當代讀者來說,最終可能是一部喜劇。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

    從古希臘的悲劇觀到現代以降的悲劇不再論,泰瑞.伊格頓綜論悲劇的政治性與倫理意涵,剖析悲劇如何從高台跌落翻轉。即使救贖不再,伊格頓最終仍將悲劇的價值再度拉回到人自身存在的深淵。
    蔡秀枝│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推薦序(張炳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退休教授)

    作者序



    第一章�悲劇死了嗎?

    第二章�亂倫與算術

    第三章�悲劇的過渡期

    第四章�多產的虛假

    第五章�悲劇的意義





    【推薦序】

    ?

    西方悲劇可謂源遠流長,西元前五三四年之時,雅典人特斯比斯(Thespis)在表演酒神頌(dithyramb)時首先設立第一個演員,這個演員可以和酒神歌隊的歌隊長對話,在當時,酒神頌歌被歸為一種屬於音樂的抒情詩。之後悲劇詩人埃斯基羅斯(Aeschylus,西元前五二五∼四五六)增加第二個演員,因此才有正式的戲劇性的對話,所以埃斯基羅斯可算是悲劇的創始者。希臘戲劇一開始出現時就是悲劇,戲劇劇場(theatre)就是悲劇劇場,兩者在概念上沒有區別。「悲劇」(tragedy)一詞在希臘原文(tragoidia)字面上的意思是「山羊之歌」,並沒有「悲之劇」的意思,這也顯示悲劇是與(酒神)頌歌相關聯的,因為酒神頌歌的本質非關「悲」意,而是「歌隊」的抒情詩歌。

    ???

    西方悲劇如果從埃斯基羅斯開始到十九世紀末的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一八二八∼一九?六)為止,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可見悲劇在西方文化史、文藝史所佔的地位與重要性。在這漫長的兩千年歷史中,或許誠如卡繆所說的,西方有兩個偉大的悲劇時代,一個是古希臘,另一個是始於莎士比亞,而終於卡爾德隆與拉辛。我們一般會指出西方最偉大的四個悲劇作家,三個古希臘悲劇詩人,就是埃斯基羅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西元前四九六∼四?六)、歐里匹德斯(Euripides,西元前四八?∼四?六),另一個就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士比亞(一五六四∼一六一六),這四位悲劇作家的作品理當成為人類偉大的遺產,值得我們深入閱讀與思索。

    ???

    希臘悲劇如果從它的形成發展來看,它是綜合了史詩與抒情詩,史詩部分主要是指荷馬史詩的神話與英雄故事,抒情詩則是以歌隊為核心的情感抒發。現存的三十二部希臘悲劇作品,除了埃斯基羅斯的《波斯人》與其當代事件有關外,其他作品全部取材自希臘史詩,而史詩與神話兩者經常是重疊的。如此,我們可以說悲劇就是神話的戲劇演出,希臘神話是悲劇的原型。希臘神話內蘊的豐富性,及其形象的鮮明性已經為學界所公認,西方哲學與文學經常回到希臘神話汲取思考和創作的養料也是人所共知的。

    ???

    從希臘悲劇詩人開始,在他們的創作中將史詩神話中的英雄藉由戲劇的演出,重新賦予史詩英雄的行動具有某種莊嚴的意義,這個意義致使「史詩英雄」轉變成「悲劇英雄」。就這個悲劇的創作意義而言,悲劇詩人也是哲學家,他們是藉著劇場的演出從事他們的哲思活動。此外,希臘悲劇的演出在古代就是城邦人民的共同生活的重要部分,它是全民參與的,政府要補助金錢給劇場和觀眾讓悲劇能夠順利演出,因此它是城邦政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希臘悲劇一開始就具有政治的性質和目的在其中。可以說,悲劇劇場是政治的場域,悲劇詩人是人民的教師。

    ???

    就以上所述,希臘悲劇的這種具深刻神話內蘊的奧秘性以及具政治性格的公眾性,這種奇異的交織吸引了後世文學家和哲學家的目光,這種奧秘性與公眾性的特質也影響後世的知識分子,他們藉由創作悲劇或詮釋悲劇,思索當代的思想和政治的更多可能性。因此,悲劇在西方自古以來不只是文藝的最高的形式,也是人生最深刻思想的表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悲劇的實質意涵逐漸脫離只是作為一種戲劇形式的劇場概念,而形成所謂的「悲劇性」(the tragic)的底蘊滲透到其它的藝術形式和文類之中,並構成它們所要表現的核心內容,最明顯的是小說和電影,其次是詩,更重要的是,「悲劇性」也構成了人的世界觀與政治生活必要的成分。西方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開始,對悲劇的分析和評論從未間斷過,其中有不少哲學家和批評家提出各自的思考成果,這些除了豐富悲劇的思想內涵之外,也對自己的時代的政治和世界觀進行深刻的反思。誠如本書作者在文中一開始所說的:「悲劇不只是美學經驗或戲劇場景,它也是倫理─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有助於灌輸市民美德。」

    ???

    本書作者泰瑞•伊格頓是英國文學教授,是英國的文學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他本身有極為豐富的哲學知識和素養,具有文學與哲學這兩種優勢,伊格頓在本書中的論述,不論是引用悲劇作品或者哲學著作和理論時,可以說是「駕輕就熟、游刃有餘」。本書是以「評述」的方式行文,夾述夾評,又評又述,內容非常廣泛而豐富,但是用詞極為提煉,幾乎沒有冗詞贅語,可以說是句句精要,因此本書內容的濃度和密度極高,值得慢慢咀嚼。閱讀本書除了訝異作者在悲劇作品和哲學理論的博學之外,讀者能夠從其評述的文字中吸取並擴充有關悲劇與悲劇性的知識,並且能夠理解悲劇之所以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

    本書的中譯文字既流暢又典雅,與作者所要呈現的深刻內涵緊密融合一體,可讀性很高,值得大力推薦。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退休教授

    張炳陽


    ?




    其 他 著 作
    1. 理論之後
    2. 美感的意識形態
    3. 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 Why Marx Was Right
    4. 理論之後
    5. 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