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俊:「隨著心理師的眼睛,好像在照鏡子,我看見一個懂得付出、願意分享的施予者,也看見了一個謙卑自省、淡看無常但保有熱情、追求著更好生活的學步者。」高惠琳:「舒霖的意念,就像夜裡綻放的曇花,清清雅雅、卓爾不群,只是,喜陰,加上混在濃厚複雜的各式氣味裡,要夠靜 ...更多
「文壇常青樹」王鼎鈞著作等身,已出版散文、小說、回憶錄、雜文、書評、論著、詩歌等四十多種,出版訪談集卻是第一次。三十多年來他孤懸海外,筆耕不輟,一枝健筆寫盡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此本訪談集匯聚了鼎公多年來人生智慧和寫作 ...更多
2013年對隱地來說,是生病的一年,但除了身體病痛之外,他仍保有一顆樂觀的心,即使是平日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小快樂都能讓人感到幸福;而社會上充斥匪夷所思的怪現象,在2013這一年他的札記中也不或缺,就來看看隱地如何拉人生小提琴的二重奏吧! ?
繼《悅讀隱地•創造自己》、《悅讀王鼎鈞•通澈文心》、《悅讀琦君•筆燦麒麟》之後,「爾雅作文書──寫作設計教學」第四部《悅讀余秋雨•生命譜新曲》也要出版了。 本書就兩岸散文大家余秋雨諸多著作中的精采篇章擷取最可學習的部分予以列舉 ...更多
王鼎鈞寫作已逾半世紀,以自己的生命歷程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有太多時代轍痕,他的作品,卻能將根鬚吸收的人生經歷加以昇華,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抒情的時代刻畫,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彷彿那濃濃的樹蔭。
王鼎鈞論 蔡 ...更多
爾雅出版社特別推薦
乘火車,擠巴士,單身走遍遼闊的中國大地。是許多人埋在心底的渴望,也是本書作者賴瑞和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三十五歲那年,他終於漸漸圓了這個夢,帶著一本中國地圖,一本『全國鐵路列車時刻表』,走過徐霞客走過的路,又到過許多 ...更多
『余秋雨台灣演講』是他自己根據二十場演講內容融合、整理成十篇文章的書稿,名為演講,實際早已轉換成創作。可以說,『余秋雨台灣演講』就是余秋雨先生繼『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之後,讀者引頸企盼等到的另一本文化美學新作。
...更多
任何的人的成長過程裡,必定要經由遊戲而學習,經由學習而增長智慧,透過遊戲的設計,我們可能柔軟我們的腦筋,靈敏我們的心靈,逐漸可以接近詩的心臟。
創作都要從模仿開始,欣賞到詩人的佳句時,我們不妨將它改成可以遊戲的方式,獨樂、眾樂,都能激迸詩意。遊戲是輕鬆的, ...更多
近年的寫作,偏重於回憶性的歷史資料,他們都是跟我個人有關的。自從九歌為我出版的『隔著竹簾兒看見她』(一九九二年),接著是『寫在風中』(一九九三年)和『生活者.林海音』(一九九四年),都是這類寫作的結集。這成了我每年將自己作品輯成一冊的期許。
李瑞騰先生說:詩而稱『小』,當然是因他的體製,短短數句(行),自成首尾圓貫的形構,表達詩人一個完整的原創意圖。然而,『小』如何界定?既曰『小』,又得滿足詩意的要求,那麼他到底具有什麼樣異於『大』(長)詩的品質?假如要繼續追問下去, ...更多
冤親嗔癡說曾經 王鼎鈞
一
童年夢和少年事,大約是每一個小說家都使用過的題材吧?不用說,一個作家,當他能夠寫出引起世人注意的作品時,他已經不年輕了,他寫出來的童年,總是經過了成年人的 ...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創深痛鉅,種種興衰浮沈的激盪都深深影響了台灣一千多萬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我們的割捨、懷念、挫折、奮鬥和成就,乃成為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題材,使它能不斷地拓展領域,加深內涵。
「中國現代文學選 ...更多
讀琦君的散文,我們彷彿進入一個平和,溫暖的天地。人性中的醜惡好像都被抽走了,我們彼此的面目也都變得和善起來。彭歌曾說:在這一代文人作家之中,像琦君這樣富於東方氣息的已經不多了,東方人的某些敏感與寬柔,是她的特長。
琦君女士的散文集『桂花雨』,除抒情、憶舊之外,也有不少寓理於情之作,對於世態人情,往往有更深一層的看法。
她在深入淺出的說理之中,仍洋溢著一片真摯樸實之情,信手拈來的詩詞或先哲雋語,都能妙法天然,相得益彰。因 ...更多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但不是知道得太遲,就是已不復記憶,於是我們為已失落的過去悵然不已。善於「文壇憶往」的林海音女士,在『城南舊事』中,寫出她童年居住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眼睛,觀看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每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