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偉大的導師,悉達多?喬答摩,在菩提樹下,逆順觀十二因緣,「明星出時,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成道後四十五年的遊化,照亮無數人們煩惱纏縛的心,種種圓滿成就,成為人類永恆的典範。後人相繼集結的佛陀言行記錄,反應了對這位覺者的永遠懷 ...更多
當代新儒學宗師牟宗三先生雖然認為佛教思想與中國固有之文化生命有所違離,但卻從沒有否定佛教之價值。他以「般若」與「佛性」為佛教教學的兩大綱領,前者為一切佛教教學系統都不能違背的「共法」;後者因涉及對一切法之說明,所以是決定佛教各系統是否圓滿的關 ...更多
在過去,我們都以為,中國只以儒家意識形態治國,而不知道中國許多王朝不僅曾以佛教意識形態治國,同時也有以道教意識形態治國的。中國王朝使用佛教意識形態治國的活動延續很久,自後漢桓帝在第二世紀中葉之後開其端緒,直至乾隆皇帝用其統治清朝的時間,共千多 ...更多
釋迦牟尼,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佛教始創者,他的本名是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是他的族姓,「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本是釋迦族的王太子,由於見到世間生老病死等諸多慘狀,悲天憫人,從此拋卻榮華,出家修道,致力於尋求解脫人生痛苦的 ...更多
這是多瑪斯•牟敦繼《七重山》之後,另一靜思生活的菁華紀錄!
對一般人而言,「獨處」與「沉思」也許是遙遠而陌生的名詞, ...更多
雖然同樣是佛教,但日本佛教卻與印度及中國佛教相異,究竟是怎麼樣的過程造就日本佛教目前的型態?本書從西元六世紀中葉以來,聖德太子、最澄、空海、明惠、親鸞、道元、日蓮等名僧開始說明,由時代的變遷與政爭解釋佛教在日本的發展與流變;也是探討日本思想的知性 ...更多
本書是當前最新穎的一本哲學概論教科書,留意當前哲學「實踐的轉向」,優先討論倫理學,並處理經濟哲學與政治哲學問題。為了顯示哲學對於科學的批判與奠基功能,本書在討論知識論之後,繼之以對科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哲學基礎的討論。本書注重哲學本身的基礎科目 ...更多
穿透表象的虛偽,破除社會因襲的迷思與誤導,直指靈魂深處的好書。 聞名全球的心靈導師,暢銷作家湯瑪斯•摩爾經典著作。
內心的失序令你焦躁嗎?靈魂的騷動讓你不安嗎?
於是,你忙著解釋自己的行為,或藉著藥物來矯正自己的脫離 ...更多
本書特色
內容簡介
從來沒有人為神寫 ...更多
坊間道場舉辦佛七、禪七活動何其多,可是在這七天專修期間內到底修什麼?悟什麼?可能十之八九都是人云亦云、跟著混足七天,甚或只是「除了腿痛、還是腿痛」的心得罷了。其實古代稱「專修」為「剋期求證」,就是在一個期間內悟得真心本性,由此可知專修之嚴肅性 ...更多
很少人物傳記能像耶穌的生平這樣引起如此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在這本書中,葉爾曼回顧了有關耶穌生平及第一世紀巴勒斯坦的文獻與考古研究資料,勾勒出耶穌及其訓義的迷人與爭議處。
本書試著讓一般讀者了解歷史學家眼中的福音書及其背後的主角耶穌。透過對《新約》福音及其他現存資源的仔細評估,包括晚近才發掘 ...更多
一九四一年,一個前程似錦、倜儻瀟灑的年輕人決定放棄他在紐約如日中天的文學生涯,到肯塔基的隱修院裡去。他就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七重山》也成為世界文學經典作品。其後他也陸續發表膾炙人口的文學日記。《隱修士的文學日記》是他長達七卷 ...更多
這是一部雄渾沉鬱、氣勢磅礡的世界宗教史著作,世界宗教史權威埃里亞德歷經十年始寫成,主要是依據他在布加勒斯特大學、索邦高等知識學院和芝加哥大學任教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彙整成為這部空前絕後的作品。埃里亞德認為,「人類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的行為,因為飲 ...更多
當代知名的宗教神學大師希克,綜合神秘主義及神學的傳統,涵蓋古今東西方性靈思想家的精髓,為我們解說第五向度-靈性究竟為何物?同為奧秘宇宙的一部分,人類混合著善與惡、幸福與悲慘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看似不可證的神秘宗教經驗、對死亡的見解以及死後來生的可能性又意味了什麼呢?作者對生命的意義、宗教 ...更多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將涅槃之際,他教導了最後的教法,這教法就記載在《大般涅槃經》,目前保留在巴利文的經典中。在他四十五年的說法裡,佛陀教導我們所有趨向解脫的方法。晚年的佛陀告誡弟子,要把他所教導的法運用在實際的修行上。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