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波爾著名「印度三部曲」之第三部。
一九六四年,V. S. 奈波爾首度回到母國印度旅行一年,寫下他的半自傳旅行撰述《幽黯國度》。一九七五年,甘地夫人宣布戒嚴令時,奈波爾二度造訪印度,他透過敏銳觀察,以分 ...更多
內容簡介
東歐降下鐵幕之際,史坦貝克與卡帕的縱貫蘇聯之行,足跡從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到烏克蘭和高加索鄉間,所見所聞和所記錄的無非是史坦貝克所謂的「偉大的另一面」--俄羅斯市井小民一般生活。《史坦貝克俄羅斯紀行》結合史坦貝 ...更多
「我認為玄奘沿著世界上千年來最重要的貿易、征服及思想的大道,越過冰山、穿過灼熱沙漠的旅程是『究竟之旅』。我認為這是一條大事之路,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佛教革命性義理的傳播。」 --理察•伯恩斯坦
公元六二九年,唐朝名僧玄奘為尋求佛教 ...更多
一九六一年,長期被異國統治的印度宣告獨立,隨後歷經短暫的承平安逸光景,即陷入一連串漫長苦鬥,最後由主政的甘地夫人在一九七五年發布戒嚴令......
奈波爾就在此時二度造訪印度,撰成他的印度三部曲的第二部<<印度:受傷的文明>>一書。在 ...更多
坊間已有甚多的弘一大師傳記,卻鮮少有未出家前的李叔同的故事。作者試圖揣摩並再塑他的血肉,讓他是一個可親近的、同我們常人一般有情有慾的眾生。在清朝那樣一個腐敗的時代,他的反應不見得會比我們高明到哪裡。於是李叔同順著人生的機運與所遭逢的人事而輾轉、而生活。在這些機遇 ...更多
禪,禪是什麼?是無來也無去,是無左無右無上無下,虛中實有,有即是空?禪,會不會是女子百轉千迴的心事?愚人企望的彼岸?還是無邪小子的一句話?在這本現代戲曲的新作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結合中國傳統戲劇的說唱藝術、與當代荒謬喜劇的手法,表現唐代至晚唐期間,最著名的禪門公案--五祖弘忍傳法六祖 ...更多
古阿拉伯最有名的傳說之城就是烏巴,在可蘭經中,這個城市被描繪成「多圓柱之城,世上從未出現過像它這樣的城市。」但是就如同所多瑪城與蛾摩拉城一樣,烏巴也是因為人民的罪惡而遭到神的毀滅。沙掩蓋了一切,沒有留下一絲痕跡,烏巴於是變成了一座「沙漠中的失落之城」。這座城遭到 ...更多
文如其人。吳冠中的筆既作畫,也寫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散文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為了作畫,他走遍天涯,搜盡奇峰,許多文章都是這樣寫成的:白天寫生,經常不吃不喝,勞累不堪,晚上在旅店昏暗的燈光下寫作。沒有驚人的毅力,就不會有這些情景交融、精彩動人的篇章。
《寂寞的十七歲》為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說的集結,作者才氣縱橫、不甘受拘;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在一九三七年,新婚的托爾和李芙展開一項生命之夢的旅程:遷移到一個遙遠、未曾受破壞的海島,住在我們人類遙遠的祖先曾經住過的土地上。那故事是由一項天堂之旅做起頭──那形式如天堂的法圖希瓦島,是遙遠的南太平洋上一個小小的環礁。在這本溫馨而且深具靈性 ...更多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九日,雷諾夫•費恩斯爵士和麥克•史卓醫生從菲爾納陸緣冰礁,開始了第一次無協助橫跨南極之旅。旅程艱難至極,擴張了全世界人類想像的極限。
在九十七天的旅程中,兩人歷經痛苦、飢餓及雪盲,拖著近五百磅重的雪車,穿越地球的凍脊。 ...更多
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 (Hugo Marsan)於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評介白先勇的《孽子》,讚譽這部小說是一齣「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
馬爾桑以「令人震驚」形容《孽子》,它有傳奇故事的緊張、強烈,卻無強加的樂觀結局。《孽子》的魅 ...更多
「不歸路」中的女性世界幽微纖細,也許是用力於女性運動的社會抗爭者不容易關心到的。
我個人在閱讀「不歸路」時感覺到的一種女性剛剛萌發了自覺,但是在抗爭上有充滿行動上的無力感,這種「自覺」與「行動」的矛盾,這種「意識」與「客觀條件」的砥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