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部與雅部
|
作 者 : 陳芳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7年1月01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800.00 元
特 價:
85
折
680 元 省下120 元
|
|
中國擁有三百多種由真人扮演的戲曲,其中一半以上形成於清代。緣於領導階層之倡導獎掖、城市經濟之流通繁榮、民間賽會之演戲傳統、戲曲腔調之繁衍流播等因素,清代戲曲劇種因而蓬勃發展,蔚為大觀。南北交流、花雅爭勝,戲曲在宮廷與民間都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本書收錄論文十篇,始則探討清代「花、雅之爭」的三個歷史階段,各有哪些代表演員,並以如何的表演風采,吸引觀眾的目光。繼之以清宮所藏戲曲劇本、昇平署歷史檔案、藝人身段
...更多
|
|
|
|
陳多戲曲美學論──由媒介論看戲曲美的構成
|
作 者 : 陳多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11月01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600.00 元
特 價:
85
折
510 元 省下90 元
|
|
初版一刷
本書是作者二十餘年來在上海戲劇學院本科班,中央大學戲曲研究所博、碩士班以及一些省市的戲曲進修班中多次講述有關戲曲美學特徵課程後的總結。
本書以為當前流行最廣且頗具權威性的觀點,如說戲曲的美學特徵有綜合性、節奏性、虛擬性、程式性,「劇本劇本,一劇之本」等等,事實上是不足以說明戲曲的美學特徵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會千差萬別,各具特殊的本質,其最根本的原因、根據,決定於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
...更多
|
|
|
|
洛地戲曲論集
|
作 者 : 洛地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11月01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600.00 元
特 價:
85
折
510 元 省下90 元
|
|
初版一刷
本書共收論文十五篇。大致可分為四「組」。
第一組,《「戲曲」的首見》、《戲文── 我國「真戲劇」之成》,概言「戲劇」與「戲曲」及二者之本義、異同。
第二組,收七篇,從元曲雜劇的班社體制、元曲家概況、元散曲的曲作地、元刊本考察及今存於浙江高腔中元曲雜劇的演出,歸結而提出結論:「元曲(雜劇)興於南方」。
第三組,一篇是關於「餘姚腔」的探討。還有兩篇是:《腳色制》和《末》,通過論述提出其主張
...更多
|
|
|
|
戲曲史志研究
|
作 者 : 劉文峰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6月20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600.00 元
特 價:
85
折
510 元 省下90 元
|
|
本書是作者在戲曲史論、戲曲方志學、戲曲遺?保護研究方面論文的選集。作者從事國家藝術科學重大科研專案《中國戲曲志》編纂工作十八年,對各地、各民族戲曲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在完成《中國戲曲志》編纂工作的同時,對戲曲的各個分支學科,如戲曲史學、戲曲民俗學、戲曲文物學、戲曲方志學等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查、研究。
在研究中,作者將文獻考證和田野調查相結合,不僅重視戲曲本體的研究,而且將戲曲放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
...更多
|
|
|
|
戲曲文獻研究叢稿
|
作 者 : 黃仕忠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6月20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800.00 元
特 價:
85
折
680 元 省下120 元
|
|
本書為作者近年所撰戲曲文獻研究論文之結集,涉及作者考訂、版本研究、文獻整理、書目著錄等方面。借重日本尋訪所得的,結合大陸所藏稀見文獻,對戲曲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作出新的解釋或提供新的資料。
對日本所藏戲曲之研究與介紹,占了本書主要篇幅。其中有對內閣文庫、東洋文化研究所、天理大學、大谷大學、東北大學、靜嘉堂文庫、東洋文庫等處所藏部分稀見戲曲資料的介紹與考訂,涉及《四太史雜劇》、《芙蓉屏記》、《鸞玲記》、《桃
...更多
|
|
|
|
戲曲文化中的性別研究與原型分析
|
作 者 : 李祥林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6月20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500.00 元
特 價:
8
折
400 元 省下100 元
|
|
提倡戲曲性別文化研究,從性別視角研究中華戲曲,乃作者用力多年的課題,在當今較有影響。
本書是繼《性別文化學視野中的東方戲曲》之後,作者推出的又一部學術專著。立足本土,借鑒西方,本書從文化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比較文化學入手,將性別理論引入戲曲研究,運用性別學和文化學的雙重目光審視中華戲曲,旨在以跨學科的理念和方法對之做出新的闡釋。戲曲性別文化研究,既是從戲曲藝術出發研究性別文化又是從性別文化出發研究戲曲藝術
...更多
|
|
|
|
戲曲表演之理論與鑑賞
|
作 者 : 李惠綿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6月01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500.00 元
特 價:
8
折
400 元 省下100 元
|
|
本書以「戲曲表演之理論」與「戲曲表演/文本之鑑賞」為兩大內容。
「戲曲表演之理論」探討明清時代崑曲表演藝術理論重要的著作,包括潘之恆《亙史》、《鸞嘯小品》,《梨園原》和《審音鑑古錄》,這些著作分別代表明代評論家和清代藝人對崑曲表演藝術之理論與實踐。
「戲曲表演/文本之鑑賞」所評論的劇作,都是近十餘年來曾在舞臺搬演的經典名劇(王驥德《男王后》除外),包括青春版《牡丹亭》和多齣崑曲折子戲;京劇《美女涅槃
...更多
|
|
|
|
從原創到改編——戲曲編劇的多重對話
|
作 者 : 沈惠如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6月01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700.00 元
特 價:
85
折
595 元 省下105 元
|
|
中國戲曲的題材一向予人重複之感,同一故事往往在各個劇種中都會出現,似乎較無創意。然而戲曲題材的重複性,是中國敘事傳統與戲曲體制發展碰撞下的必然結果,甚至是時代特色的反照(同一時代常出現相同類型的故事),釐清此一現象,將有助於了解古典戲曲的特色。
再者,即便是相同故事,在不同時代、不同劇種以及不同劇作家的筆下,也有著同中有異的奧妙,這就牽扯到個人的思維、體悟、才力、寫作目的等考量,如果能仔細分析,就可拆解戲
...更多
|
|
|
|
溫州南戲論稿
|
作 者 : 胡雪岡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1月10日
分 類 : 語言學習 > 中文/方言 > 各地方言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400.00 元
特 價:
8
折
320 元 省下80 元
|
|
本書是《溫州南戲考述》的姊妹篇。主要以論為主,圍繞早期溫州南戲《張協狀元》的文本研究,涉及溫州南戲的形成、流變、民俗、聲腔、注釋等林林總總的問題,從而闡明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南戲的血脈實際上貫穿八百餘年的中國戲曲的始終。
此外,對《韞玉傳奇》是否屬於南戲;《祖傑戲文》、《荊釵記》的作者問題;《琵琶記》的作者是否是高明的問題,都做了翔實的論證和探索,從而充實和豐富了南戲研究的成果。
在南曲聲腔方面
...更多
|
|
|
|
崑腔傳奇與南雜劇
|
作 者 : 王永健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1月10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音樂 > 樂譜 > 古典琴譜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400.00 元
特 價:
8
折
320 元 省下80 元
|
|
崑曲的保護和振興,刻不容緩,任重道遠。要保護和振興崑曲這筆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必須普及和提高雙管齊下,劇場藝術和理論研究齊頭並進。既要大力開展普及的工作,繁榮舞臺演唱,盡力爭取和培養觀眾;又須著眼於提高,對崑曲藝術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全方位的理論研究。
作者執教於蘇州大學四十餘年,對崑曲藝術情有獨鍾,研究有素。書中有關崑山腔、崑劇學和南雜劇的論述,針對性強,有豐富的學術信息和含量;對洪昇及其《長生殿》和《四嬋娟
...更多
|
|
|
|
為京劇表演體系發聲
|
作 者 : 王安祈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6年1月10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500.00 元
特 價:
8
折
400 元 省下100 元
|
|
京劇藝術典律之嚴謹不下於崑曲,表演必須嚴格遵守程式,各流派宗師確立藝術典範並建構傳承譜系。「程式」與「譜系」二者相乘,確保京劇表演的穩固體系與傳承發展的嚴謹脈絡。京劇歷史發展,正以體系建構、典律成形之過程為分期標誌;一部京劇發展史,正是表演體系逐步確立的過程。
京劇傳統老戲的藝術價值,建立在表演體系之精準嚴密。而「戲曲改革」之後,衍生了一套迥異於傳統的新創作技法,以及編導演三者並重的新表演法。新美學的成形
...更多
|
|
|
|
戲曲十論
|
作 者 : 孫崇濤/著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10月15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450.00 元
特 價:
8
折
360 元 省下90 元
|
|
本書係作者據其戲曲研究論文舊著編訂。所論十題及其相關附文,內容涉及中國戲曲學的三大主要構件:戲曲理論、戲曲史學與戲曲文獻學。所論範圍,既有對戲曲本質認識、戲曲文獻學學科建設、戲曲史學範圍拓展(如對戲曲優伶歷史、西域戲劇文獻、明代小戲及溫州地方戲的開拓研究)等方面的宏觀審視和思考,又有關於具體戲曲作家(如徐渭)、作品(如《繡襦記》)、史料(如《金瓶梅》戲曲史料)、題材本事(如《西廂記》本事)等方面的微觀探析和考據
...更多
|
|
|
|
戲曲美學論
|
作 者 : 吳毓華/著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10月15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450.00 元
特 價:
8
折
360 元 省下90 元
|
|
本書作者在豐富的文獻資料基礎上,從戲曲史發展的角度,探索了中國戲曲美學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規律,側重論述了戲曲審美價值論、審美表現論和藝術形式論三個命題,辨析了古代戲曲審美意識的歷史傳承和邏輯關聯,並進一步摸索出貫穿古代戲曲發展的一個基本矛盾——禮樂傳統對人的情感抒發所進行的節制,與戲曲曲盡人情審美需求之間反節制的矛盾。
作者又從各個時期戲曲美學和中國哲學的關係中,剖析出戲曲作為通俗藝術與中國傳統美學的密切聯
...更多
|
|
|
|
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
|
作 者 : 蔡欣欣/著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10月15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600.00 元
特 價:
85
折
510 元 省下90 元
|
|
本書是以「臺灣學者」半世紀以來的「戲曲研究論述成果」為主要的資料蒐集對象,書中針對一千五百多筆從一九四五年到二○○一年,作者所能見聞的專書專著、期刊論文、會議論文與學位論文,詳述要旨簡評精義,以管窺這五十年來臺灣學者戲曲研究成果的課題面向、年代趨勢與論述心得。
全書分為文上下編,上編為「中國戲曲劇論」以「劇論主題」為研究主軸,依唐宋元明清等歷史時序的先後,編排源流史論、劇壇史貌、戲曲文學、文體特質、劇場藝
...更多
|
|
|
|
清代戲曲與崑劇
|
作 者 : 陸萼庭/著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6月25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500.00 元
特 價:
8
折
400 元 省下100 元
|
|
本書為已逝清代戲曲與崑劇演出史學者陸萼庭先生的遺著。書中收錄了陸先生曾發表及未發表的崑劇相關論文十六篇,涵蓋並析論了崑劇演出的多個面向與問題:或由演出觀點切入總論何謂「崑味」,或爬梳文獻列述「吊場」與下場式;細觀則針對單齣折子述其演出流變,綜論則詳析清代之全本戲演出情形;既有在文獻搜羅整理中觸發之輕鬆隨筆,也有推介罕見曲譜並還其本來面貌地位的嚴謹考證。而在析理過去史料,「承繼」過去遺產之餘,作者更亟思如何「啟後
...更多
|
|
|
|
湯顯祖新論
|
作 者 : 鄒元江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6月10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600.00 元
特 價:
85
折
510 元 省下90 元
|
|
湯顯祖作為偉大的戲劇家是世所公認的。但他並不僅僅是一位戲劇家。明萬曆年間的「學官諸弟子」之所以「爭相北面承學」於他,就是因為他們認定湯義仍「所繇重海內,不獨以才」。即他不僅僅有詩賦靈性、藝術天才,更重要的是有思想,而且其深邃廣博唯一般學官「聞所未聞」。本書正是試圖通過對學界在湯顯祖研究中尚缺乏關注的「道氣為宗」、「天地貴生」、「意識境界」、「主人之才」、「向死而在」、「承擔意識」、「精神不欺」、「狂斐之章」等命
...更多
|
|
|
|
民間戲劇與戲曲史學論
|
作 者 : 劉禎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4月10日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400.00 元
特 價:
8
折
320 元 省下80 元
|
|
這是一部體現作者學術思想轉型、發展變化的文集,主要內容包括民間戲劇、現代戲曲學術研究和戲曲史學研究。對元雜劇美學特徵及在大都勃盛之因,對諸如目連戲等民間戲劇進行了新的闡發;歸結與反思了王國維及二十世紀戲曲學術歷程和貢獻。對中國戲劇史,作者強調應重視其「另一面」??民間戲劇。民間戲劇、戲劇文化研究極具價值和意義,應建立新的戲劇評價話語體系和史學觀。
...更多
|
|
|
|
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
|
作 者 : 傅謹
出版社 : 國家
發行日 : 2005年3月15日
分 類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史
系 列 :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原 價 : 500.00 元
特 價:
8
折
400 元 省下100 元
|
|
本書凝聚了著者近十年來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重要學術成果。本書分?四編,包括著者對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整體觀照,對二十世紀中國戲劇進程中影響最?深遠的事件與理念的剖析,同時也有對中國當代戲劇的現狀與命運的傾情關注。通過這些開拓性的研究成果,著者?二十世紀中國戲劇描繪了一幅新穎而真實的圖景,並且力圖揭示現代性與本土化這兩大基本價值觀的互動在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這些研究成果無不引起中國大陸戲劇理
...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