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4-「什麼是難民、族群融合、庇護政策或仇外心理? 」:看見他人困境的理解能力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4-「什麼是難民、族群融合、庇護政策或仇外心理?

庫存=5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3445647
克莉絲汀.舒茲—萊斯
姬健梅
麥田
2018年6月02日
100.00  元
HK$ 85
省下 $15
 





ISBN:9789863445647
  • 叢書系列:不分類
  • 規格:平裝 / 160頁 / 21 x 14.8 x 1.2 cm / 普通級
    不分類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_流亡與融合篇※
    什麼是難民、族群融合、庇護政策或仇外心理?和你我又有什麼關係?

    截至2017年,全世界因為戰爭和暴力共有6,560萬人被迫流離失,創新歷史高,
    其中難民人數相當台灣的總人口,且半數以上是未成年孩童……

    .哪裡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逃亡之路?
    .種族滅絕者與土匪主宰著何處?
    .氣候難民、戰爭難民與經濟難民:我們能否做這種區分?
    .造假的人如何挑起仇外心態?
    .曾經是外人,永遠是外人:什麼是移民,他們是否會永遠留下?
    .庇護一樣都是庇護嗎?難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嗎?

      難民危機、人蛇集團……作者克莉絲汀.舒茲—萊斯以化繁為簡的方式,幫助讀者理解複雜的難民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族群融合習題,讓人在清楚來龍去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對於這些主題的看法。如今全球有超過六千萬人流離失所,被迫遠走他鄉。但這一切又和我們有何關係?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認識相關事實、理解整體脈絡是十分重要的事。如此,我們才能在難民與族群融合的爭議上抒發己見、暢所欲言。

    ※全書共分成八個主題:
    1、從驅逐與流亡的歷史說起;
    2、介紹當今全球主要發生流亡現象的地區及其現況;
    3、說明流亡現象的發生與全世界的關係;
    4、分析難民和移民的種種類型及其處境;
    5、闡述德國的難民政策及相關法制;
    6、描繪仇外心態的形成與仇外者的面貌;
    7、反思德國的主流文化與認同形塑;
    8、講述族群融合在德國的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承繼《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一貫風格,以簡單明瞭的語言,搭配生動有趣的插畫,在具體明白的提問中,為年輕讀者清楚說明和「移民、難民及族群融合」有關的種種事實及整體脈絡。
    ◎作者文筆流暢,內容難易適中,主題面面俱到;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處理這些嚴肅且複雜的題目時,仍能讓讀者不失閱讀的樂趣。這是本不僅適合在學的青少年,更是所有人的入門書。

    ◎德國銷售超過10,000冊,並被多家教育機構列為推薦讀物。


    ●udn轉角國際特約作者 黃哲翰
    就像許多哲學問題一樣,愈是貼近遷徙、流亡、衝突、融合等問題的真實樣貌,我們就愈不清楚什麼才是最好的解答。我們必須時時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不能因為高舉了普世原則、或自認占到道德高地,就因此懈怠。
    「流亡與融合」,或說「族群衝突」這個題目,對於公民思辨而言,是最棘手的議題,同時也是無可取代的試金石。這本書以清晰易讀的文字,翔實彙整了參與討論必備的各項基本事實,並且透過事實的鋪展,引導讀者逐步思考一系列的政治和倫理原則。

    ●自由寫作者 陳中芷:
    舒茲-萊斯針對難民問題的分析,奠基在一個基本命題:我們要什麼樣的共同社會生活?這也是這套「向下扎根」書系的核心關懷。難民衝撞的不僅是國籍限制,更是關於「我們」對自身的界定。一個能達到和而不同、容納差異的社會,就越能體現民主與人權的價值。對台灣社會而言,或許歐洲難民問題顯得遙遠,但是台灣歷史從不缺外來者融入當地的挑戰,不論成敗,終究每個人都得為共同社會生活負起一己之責。而正是負責的體認,讓「沒有人是局外人」這句話成為行動的開始。



     






    總導讀 「借鏡」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總導讀 一份給青少年參與社會討論的基礎知識�面對難民問題,沒有人是局外人 陳中芷(自由寫作者)
    專文導讀 族群衝突─公民思辨最棘手的議題,也是無可取代的試金石 黃哲翰(udn轉角國際特約作者)

    ●前言
    ◎第1章 在路上
    .被驅逐與逃難──那是什麼感覺?
    .不聽話,就得滾!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什麼時候整個民族會開始遷徙?這種遷徙發生在哪些地方?
    .願上帝垂憐!誰必須為了自己的信仰而逃難?
    .農產歉收,沒有食物──誰為了求生而逃往美國?
    .懶惰、酗酒、一文不名!誰害怕「德國瘟疫」?
    .德國最黑暗的歲月:誰必須逃離納粹的迫害?
    .全世界最長的逃難路段:一雙腳能走多遠?
    .越過圍牆、地雷和柵欄:德國人為什麼要逃離「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把希望寄託於大海──「船民」是些什麼人?
    .在哪些地方,鄰人之所成了地獄?

    ◎第2章 難民來自何處?又為何而來?
    .飄洋過海,穿越各大洲──什麼地方的人會逃走?他們如何逃?又為何而逃?
    .為什麼孩童會隻身一人上路?
    .在敘利亞,春天是怎麼變成了冬天?
    .阿富汗、敘利亞、伊拉克:伊斯蘭國和塔利班是什麼人?他們又幹了哪些壞事?
    .種族屠殺者和盜匪在哪裡肆虐?
    .是誰在統治世上最危險的國家之一?那裡是什麼情況?
    .拿起武器,到工地去!誰讓學生成了奴隸?
    .哪裡有難民逃亡卻(幾乎)無人聞問?
    .世界上最危險的逃難路線通往何處?
    .哪些人在自己的國家無家可歸?
    .張開雙臂,開放邊界──鄰居和鄰國怎麼做?

    ◎第3章 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舊主子,新主子──這個世界屬於誰?
    .是誰點燃了阿拉伯世界的衝突?
    .誰為了石油和金錢而向獨裁者讓步?
    .我們能用愈來愈多的武器來獲致和平嗎?
    .為了手機和珠寶,哪些地方的人在流血流淚?
    .誰在搶奪農民的土地?
    .生產過剩惹人厭:歐洲如何毀掉非洲的市場?
    .空空的漁網,空空的餐盤:是誰捕走了約書亞的食物?
    .別再說「好棒的氣候!」如果吉里巴斯沉沒了怎麼辦?
    .難民是由於氣候、戰爭還是貧窮而逃:我們能做這種區分嗎?
    .安全,但是窮困:哪些人由於世人過於吝嗇而挨餓?

    ◎第4章 世界之間的流浪者
    .曾經是異鄉人,就永遠是異鄉人:什麼是移民?他永遠都是移民嗎?
    .「我們喊著要勞動力,來的卻是人。」我們該如何對待客人?
    .最重要的是工作!哪些人在不同的世界之間遷移?
    .逃離冬季:什麼是「生活方式移民」?
    .為什麼每個人不是想住在哪裡就可以住在哪裡?
    .來的是什麼人?哪些人可以留下?那些人必須離開?

    ◎第5章 你可以留下,你不能留下
    .申請政治庇護的權利:誰有這個權利?誰被排除在外?
    .為什麼難民在德國擁有特別的權利?
    .政治庇護都一樣嗎?難民可以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嗎?
    .什麼是安全的原籍國?這是由誰來決定的?
    .為什麼難民受到這麼嚴格的管控?
    .成功了!然後呢?如果沒有成功的話又該怎麼辦?
    .重新安置:這對哪些人有幫助?能有什麼幫助?
    .「我們辦得到!」我們能讓一項人權取決於世人的善意嗎?

    ◎第6章 對陌生人的恐懼
    .這裡的一切都這麼陌生!為什麼小孩會怕生?
    .不要讓成見有滋長的空間!陌生的她/他/它如何有了面貌?
    .回到石器時代:害怕外人跟蜘蛛有什麼關係?
    .對外人的恐懼也許是對自己的恐懼?
    .反對西方伊斯蘭化的歐洲愛國者及其同路人:排外者在哪些地方、以何種方式顯露出他們的面目?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誰煽起了反對穆斯林的火苗?
    .誰害怕黑人?那白人呢?
    .不要對我撒謊!製造假新聞的人如何煽起對外國人的恐懼?
    .被殺死的泰迪熊出現在門口!難民都得害怕些什麼事?

    ◎第7章 我們是誰,什麼形塑了我們
    .全人類生而平等。那麼成見是怎麼產生的呢?
    .頭巾、垮褲、迷你裙:穿什麼衣服會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嗎?
    .讓我們面對現實!你的信仰是什麼?
    .「身為一個外國人,你……」要多像個德國人才行呢?
    .什麼叫德國式?什麼是德國人?
    .酸白菜和院子裡的小矮人:什麼是「德國主流文化」?
    .學習,學習,再學習:為什麼民主不僅是一種狀態?

    ◎第8章 讓我們一起努力
    .生活在德國──這些事你本來就知道嗎?
    .棘手的議題和禁忌:難民在「德國概況速成班」裡學些什麼?
    .拜託你們融入!而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
    .寧可縱橫交叉,不要平行:少數族群聚居區的缺點是什麼?
    .斯圖加特這座城市廢除了「外國人」。這是怎麼辦到的?
    .從他、她和我變成我們: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達成這個目標?
    .「隨他們弄得天下大亂……」為什麼一切都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
    .堅持下去,一起努力:你還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更多資訊?

    名詞解釋






    【專文導讀】
    族群衝突──公民思辨最棘手的議題,也是無可取代的試金石 ◎黃哲翰(udn轉角國際特約作者)

    本書在德國出版於2016年9月,正是難民潮衝擊德國社會的一週年之際。當時,德國公民之間的辯論已呈現各種歪樓,焦點也從難民政策一路擴大到族群問題,最後上綱成所謂「伊斯蘭辯論」。

    對接收難民持懷疑態度者,將「伊斯蘭」、「社會安全」、「族群融合」這三個概念打包在一起,彷彿所有社會安全和族群衝突的問題,都可以被歸咎於伊斯蘭文化。接著就讓問題演變成傳統的「德意志文化」與外來的「伊斯蘭文化」的對立。

    當焦點集中在「文化」這麼抽象的概念時,事實就變得不重要了:造成遷徙流亡的原因是什麼?德國該負多少責任、擁有多少資源和能力?德國目前有多少移難民?他們在德國居住、領取補助、工作與參與社會的現況如何?他們都是穆斯林嗎?他們犯罪率真的比本地居民高嗎?穆斯林族群的犯罪情況和他們的文化有關嗎?可蘭經的教義真的挑戰了德國的民主憲政嗎?——這些問題往往被群眾所忽略。

    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文化衝突」、「傳統與外來的對立」這種高度開放的題目,既能輕易地引發激情和成見,又允許人們不必費力去考慮事實問題,就能憑個人直覺想像來發揮,上場參加鄉民大亂鬥的擂臺賽。

    最激烈的案例,是2015/16年跨年夜在科隆發生的集體性侵害案所激起的大辯論。

    事發當夜約有2,000名外國人在科隆車站前廣場附近聚集狂歡,隨即發生酒醉扭打、煙火砲擊人群,乃至於侵犯女性路人的事件。在遭到警方驅散後,他們流竄開來,繼續成群在周遭隨機侵犯路過的女性,約有1,200名受害者。

    事後證實,嫌犯絕大多數來自北非的摩洛哥和阿爾巴尼亞,幾乎都是年輕男性。他們之中不少是非法入境德國尋找工作機會,也有正在申請政治庇護者。

    許多德國鄉民的怒火隨即擴大到概括反對一切難民,並且信誓旦旦地指控:「所有難民都是性侵害慣犯」、「伊斯蘭文化歧視女性」、「穆斯林不遵守德國法律」。

    然而,卻很少有人在意以下事實:這群年輕嫌犯和入德難民潮的大宗分屬不同族群,他們宗教信仰的色彩也普遍不明顯,而德國社會長久以來就已存在一大群融合情況良好的穆斯林公民。

    反難民聲浪的嚴重失焦,同時牽動了同情難民的陣營:後者擔心助長日益失控的種族偏見,於是只能僵硬地堅持難民的人權,卻刻意諱言確有部分難民犯罪的情事,不敢對某些伊斯蘭族群內確實存在壓迫女性的情況置喙,也不願正面討論有大量非法移民趁著難民潮混入德國的事實。

    同情難民者這樣的態度,正好坐實了反對者對前者「政治正確」的指控。

    關於接收難民的議題,在贊成與反對之間,原本就存在光譜上各種不同的考量。但是當輿論圈形成了一方面不想談事實,而另一方面不敢談事實的態勢,所有人就被迫要在兩種極端對立的意識型態上選邊站:一邊是高舉人權和自由的「性侵共犯」和「恐怖主義同情者」,另一邊則是代表沉默大眾捍衛家國文化的「納粹信徒」和「種族歧視者」。

    與事實脫節的言論大亂鬥,讓各地頻繁發生族群暴力衝突,最後也讓擅於煽動對立、玩弄民粹手法的德國替代選擇黨(AfD)在選舉中大量收割選票。

    在學習公民思辨與公共議題討論時,我們必須先提醒自己:多數情況下,真理只會愈辯愈混亂,而溝通也無法改變彼此的態度和立場。能夠釐清真相和改變態度的決定性關鍵,不是言詞,而是事實。

    而「流亡與融合」這個題材所涉及的事實,又往往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複雜離奇。流亡的動機是曲折的,流亡者的行動也經常混著合法與非法的決定,並且各人的族群認同觀也不能被一概而論。在此,我們會頻繁遭遇尷尬的兩難處境,考驗我們對人權、自由、秩序等原則的堅持。

    就像許多哲學問題一樣,愈是貼近遷徙、流亡、衝突、融合等問題的真實樣貌,我們就愈不清楚什麼才是最好的解答。我們必須時時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不能因為高舉了普世原則、或自認占到道德高地,就因此懈怠。

    「流亡與融合」,或說「族群衝突」這個題目,對於公民思辨而言,是最棘手的議題,同時也是無可取代的試金石。

    這本書以清晰易讀的文字,翔實彙整了參與討論必備的各項基本事實,並且透過事實的鋪展,引導讀者逐步思考一系列的政治和倫理原則。

    以本書做為起步,能讓我們期待這樣的討論文化:當人們堅持正確的理念時,不再流於空洞僵化,也不再因此被酸成「左膠」或「覺青」。而當人們想要如實表達不安與疑慮時,能夠基於事實,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不必再透過傷害特定族群的偏見來宣洩,也就不必再委屈被當作政治不正確的反動分子了。



    【總導讀】
    面對難民問題,沒有人是局外人 ◎陳中芷(曾就讀德國畢勒佛大學歷史系、德國維藤.赫德克大學(Universitat Witten/Herdecke)文化反思學院歷史系,現為自由寫作者)

    2015年9月土耳其安道魯通訊社(Anadolu Agence)發佈攝影記者尼露菲兒.德米爾(Nilufer Demir)一張三歲小難民穿著紅衣伏屍沙灘上的新聞照,瞬間吸引全世界關注當今敘利亞內戰引爆的難民問題,台灣網路社群和新聞媒體分享轉發的熱潮也不遑多讓。這張照片相當程度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對難民的歡迎政策,做了某種正當性和道德性的背書,然而難民所挑戰的不在於接收的人道初心,而是隨後社會融合的困難。短短數月後的跨年夜,德國科隆街頭爆發大規模的性侵,涉案者多為北非難民。這性侵案在傳媒推播下,改變了德國社會對難民收容的正面態度,甚至難民的收容與安置更進一步引發歐盟分裂的危機。從敘利亞內戰、逃亡潮、難民政策、社會融合困境,到基本人權價值的爭議,乃至德國、歐盟是否有能力維持一個民主開放的政治環境,這一切與我何干?又與遠在天邊的台灣有何關係?

    克莉絲丁.舒茲-萊斯(Christine Schultz-Reiss)在「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中,繼《哲學篇》、《政治篇》、《人權與民主篇》之後,在2016年寫了這本《流亡與融合篇》,解釋當前對人權政策與民主秩序最棘手的挑戰。她以一貫簡明的風格,從過往歷史、宗教背景和政治經濟因素等不同面向指出,逃難經驗遍及世界貫穿人類歷史。事實上,對難民與收容的群體來說,兩者都面臨融合的考驗,其中最難消融的是雙方因恐懼而起的偏見與仇視情結。作者針對年輕讀者特別簡介隻身上路的難童境遇,從逃難開始到最後篇章「對陌生人的恐懼」、「我們如何被塑造」,全書短小卻像剝洋蔥般層層推進,展現出一種不帶成見「看到」他人困境的理解能力。她以德國政治庇護的現況扣上《人權與民主篇》一書,重申一個反省:「我們」這些富裕國家對他國的貧困,以及造成他人流離失所的戰爭有什麼責任?最終證明了一句話:沒有人是局外人!相當程度契合台灣社會運動現行的思考。

    值得台灣讀者省思的是:不論是面對社會弱勢者或是外來移工,我們一方面習慣從他人苦難中投射自身,難以放下自我拉出距離去理解陌生人;另一方面喜歡以搏感情的方式處理社會衝突,欠缺同理心面對常規之外的不同,也無法正視差異挑戰。舒茲-萊斯針對難民問題的分析,奠基在一個基本命題:我們要什麼樣的共同社會生活?這也是這套「向下扎根」書系的核心關懷。難民衝撞的不僅是國籍限制,更是關於「我們」對自身的界定。一個能達到和而不同、容納差異的社會,就越能體現民主與人權的價值。對台灣社會而言,或許歐洲難民問題顯得遙遠,但是台灣歷史從不缺外來者融入當地的挑戰,不論成敗,終究每個人都得為共同社會生活負起一己之責。而正是負責的體認,讓「沒有人是局外人」這句話成為行動的開始。


    前言

      無一日無難民,而疑問接踵而來: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又為什麼來?他們全都想到德國來嗎?難民潮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嗎?而這件事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多了,比你想得到的更多!我們也一再看見駭人的畫面和新聞:看見人們絕望或憤怒地搖撼邊界的柵欄,看見許多人在地中海上或沙漠中喪命的悲劇,看見難民收容所遭到攻擊。還有沒完沒了的討論,關於我們能否做到讓已經來到和將會來到德國的人融入我們的社會,而又該如何做到。有些人根本就拒絕外來者,喊出了「德國屬於德國人」的要求。可是究竟誰是德國人呢?另外一些人則不多問什麼,而是直接動手幫忙。一旦談起難民與融合這個話題,就可能會引發激烈的討論,不管是在家裡、在學校還是在朋友圈中。針對這個議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而這一切其實並不新鮮:逃難和驅逐一直都存在,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始於亞當和夏娃。一再有大批人群被迫離開故土,動身去尋找一個更安全的新家園。他們從來不是自願離鄉背井。

      單是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這70年來,就有超過3,000萬人(!)來到德國:包括因為戰爭而遭到驅逐的人、尋求政治庇護的人、逃離內戰的人或是「越南船民」、外籍勞工以及工作移民。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受到德國民眾的真心歡迎。但事實上在德國沒有誰因此而過得比以前差,正好相反,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如今已不再有人談起早年來到德國的難民和移民,這其實很可惜,因為他們會有很多故事可說。他們的子孫早已成為和我們一樣的德國人,屬於德國,並且共同塑造了這個國家。假如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民族、這個國家。

      到底什麼是難民?他們究竟是什麼人?移民又是什麼?申請政治庇護的權利跟什麼有關?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這種權利?誰來決定一個難民是否可以留下來還是必須再離開?這又是取決於什麼?為什麼宗教和婦女這些議題忽然變得這麼重要?「那些人」有什麼不同?他們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嗎?什麼是融合?是「那些人」得要融入我們?還是我們得讓他們融入?那些從其他國家和文化來到德國的人應該要變得和我們一樣嗎?這可能嗎?而且是個值得追求的目標嗎?在這本書裡你會找到針對這些問題和許多其他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從頭讀到尾,也可以先挑出你特別感興趣的章節來讀。無論你選擇怎麼讀這本書,到最後,在有關難民與融合的各種資訊、成見與觀點當中你就更能夠找到頭緒。之後你就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能夠在大家談到這個重要議題時參與討論,不管是在家裡、在學校還是在其他地方。在本書的末尾你會找到一些建議,關於你或你們可以如何主動去做一些事,只要你們願意。此外在書末也會提供延伸閱讀的資訊,並且把重要的名詞再簡短解釋一次。





    其 他 著 作
    1. 向下扎根!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系列1∼7:人權與民主、政治、哲學、流亡與融合、經濟、世界宗教、新聞媒體
    2. 向下扎根!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系列1∼6:人權與民主、政治、哲學、流亡與融合、經濟、世界宗教
    3.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套書(1~3)
    4.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3-「你只是單純活著,還是有在動腦?」:質疑所謂理所當然的事
    5.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2-「政治人物可以說謊嗎?良心要多少才不算太多?」: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
    6.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