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考試要靠爆發力!最強七天衝刺讀書法

考試要靠爆發力!最強七天衝刺讀書法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1365053
鈴木秀明
張佳雯
如何
2018年3月01日
87.00  元
HK$ 73.95
省下 $13.05
 





ISBN:9789861365053
  • 叢書系列:HAPPY LEARNING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HAPPY LEARNING


  • 考試用書 > 學習方法

















    日本考試魔人超強讀書心法!

    不補習,自學應屆考上東大,一年取得50張證照,目前共考取500多張證照!

    考前7天翻轉人生!證照、檢定、升學考試統統完勝!



      一般讀書法:最初努力→中途放棄→背好的東西又忘記,最後追趕

      七天讀書法:最初不用太努力→時間緊迫再迎頭趕上,從容應試



      ■一開始不用太努力!捨棄不重要的內容,越重要越要抱佛腳

      ■沒時間也能立見成效!考前精準記憶,勝過長時間拖拉背誦

      ■一試必中,百試百勝!拿分技巧不藏私,解答考試迷思,制定考前攻略



      ◆考前衝刺,你做對了幾件事?

      □越重要的內容,越要留在後面記憶

      □把讀書當成「搬家」,先決定「什麼不做」

      □從考古題掌握命題機率:八成的出題來自兩成的範圍

      □考前二至三小時起床,考完再進食,時間到再進去

      □決定考前最後關頭要讀的內容,考前一天反覆短時間記憶

      □以考古題取代教科書:不要拿來「解題」,而是拿來「照本宣科」



      ◆教你攻無不克的衝刺應試技巧:

      □如何使用考古題庫?

      □超短時間記憶術:1天背誦「經常出題重點」的六個技巧

      □多拿1分也好!不懂內容也可以正確作答的七個技巧

      □模擬考試當天的行程:考前一天進行「駛急流作戰」

      □從考古題和課本中找到命題機率

      □訂定計畫要以「無法按照計畫執行」為原則



    讀者實踐,五星好評



      ◎不花時間的讀書法,簡單運用三大重點:1.研究考古題,區分要做和不做的事;2.常用的內容=考試常出的問題,要擺在後面再讀;3.不在一開始努力,而是在最後衝刺。



      ◎本書詳述短期有效的讀書方法,能更專注於目標,集中火力,減少無謂的努力。



      ◎書中除了針對升學考試以外,還包括檢定、證照考試的準備方法,即使對於時間有限的在職人士而言也非常實用有效率,極具參考價值。



      ◎畢業多年後重拾書本,對於該怎麼有效率地讀書,完全摸不著頭緒,讀了這本書後信心大增。正如作者所說,「只要努力七天,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因此覺得心情輕鬆多了。



      ◎十分推薦給即將面臨重大考試的人作為考前全力衝刺指南,若覺得自己平時準備不周,只要在考前七天照本宣科「抱佛腳」,便能扳回一城!



      ◎看了書之後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在用沒效率的方法準備考試,總是老早就把時間、心力花在最重要的內容上,但是到考前通常也忘得差不多了。原來要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後再念!


     





    前言

    短期、集中且成效卓著的讀書法

    只要有戰略,任何考試都能制霸



    序章 為什麼7天就能考上?

    一年考取五十多張證照,領略應對各種考試的讀書法

    只要七天,任何人都能做到

    短期達成目標的正確讀書法

    考試就是「攻城掠地」:分析?計畫?實踐?追趕



    第1章 為了考上你該做的6件事

    01考試的攻略,從瞭解及格條件開始

    02蒐集最強的教材:考古題

    03掌握必考題:分析出題方向

    04從考古題和課本找到命題機率

    05考慮題目的質、量與考試時間的平衡

    06依出題方向,選擇最合適的讀書法



    第2章 短時間內有成效,讀書也要有「戰略」

    01把讀書當成「搬家」就迎刃而解

    02訂計畫以「無法按照計畫執行」為原則

    03首先,瀏覽全部範圍

    04八成的出題來自兩成的範圍

    05讀書最重要的就是決定「什麼不做」

    06不擅長的領域別放棄

    07確保讀書時間,重新調整工作與生活



    第3章 不用無謂努力也能提高成績的讀書法

    01教材左右及格與否

    02以考古題替代教科書早就是王道

    03使用題庫的兩個步驟

    04考古題不是拿來「解題」,而是拿來「照本宣科」

    05 ×的選項為什麼是×?

    06不太懂的地方先跳過去

    07因為不懂,成長更多

    08令你大吃一驚「什麼?」的地方就是重點



    第4章 即使只有1天也能大量背誦的記憶術

    01超短時間背誦沒問題

    02考前一天靠「次數」取勝

    03已記住的為什麼看到題目時會「想不起來」

    04六大技巧,一天背誦考試經常出題的重點

    05不懂內容也可以得分的七個技巧



    終章 考前24小時的行動改變人生

    考試前一天進行「駛急流作戰」

    先模擬考試當天的行程

    決定考前最後關頭要讀的內容

    適度疲勞能夠讓自己一夜好眠

    考前二至三小時起床

    所有考試結束後再進食

    時間到了再進考場

    多拿一分也好的解答技巧



    後記

    只需要七天,你也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就!





    前言



      短期、集中且成效卓著的讀書法




      「花了這麼多時間念書,成績卻沒有起色。」

      「訂了讀書計畫也無以為繼。」

      「背下來的東西馬上就忘,考試根本派不上用場。」



      正在翻閱本書的各位,是不是也有上述的煩惱?



      我靠自修應屆考上東京大學,在學期間就考過各種證照,目前已經取得超過五百張證照。



      雖然一切都靠自修,我一樣每年持續取得五十張以上的證照,背後的秘密就是因為實踐成效顯著、超合理的讀書法。



      「不用花時間,在短時間內密集念書,且確實有成效。」這就是能解決文章開頭各種煩惱的「七日讀書法」。



      七日讀書法如字面所述,是七天內考試及格的超高速讀書法。養成短期高效的循環,不管學什麼都適用。



      這種讀書方式的流程,和「搬家」非常類似。



      搬家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分類。區隔需要和不需要的東西,不用的就丟掉。接下來就只要打包想留下來的東西。常用的物品如果先打包起來,想使用的時候就不方便,所以要留在最後一天再收拾。



      七天讀書法一開始也是要先做「需要、不需要」的分類。



      頭五天看考古題,決定哪些東西「不需要」,一一捨棄。如果想要全部一網打盡,不管時間有多少都不夠用,其實有些東西丟掉也無妨。這種「分類」方式,可以篩選出「應該做的事」,一口氣減少需要背誦的量。



      經常使用的東西=考試經常會出的問題,就應該放在後面處理。



      大部分人都是一開始把精力集中在出題機率高的重點部分,但七日讀書法卻是要你延後處理這部分,直到考試前一天才讀。這也是之前「分類」的另一個功效,本書之後會有詳盡的解說。正因為是絕對不想出錯的地方,所以最後再記憶就不會忘記。



      很多時候都是剛開始很仔細、很努力,但是做到一半就後繼無力,後半段即使想要迎頭趕上也無力回天。



      我的讀書方法是一開始不要努力。隨著時間緊迫,最後才使出全力。如果以賽馬來說,就是「後來居上」。在最後直線加速的地方超越對手,奔向終點。



      只要有戰略,任何考試都能制霸



      或許大家會認為聰明的人才考得上,事實並非如此,而且也不是記得愈多所以才金榜題名。



      這一切都要靠「戰略」。如果能有效率的吸收應該記憶的最低限度,任何人都能金榜題名。



      七日讀書法的戰略重點,就是「決定什麼事不做,重要的事後面做」。



      到目前為止,我已成功突破各種證照考試,在短時間內達到目標,相信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這個戰略基礎就是,在短期內執行「丟棄.打包.追趕」的程序,不侷限考證照,任何考試都會有成效。



      本書序章會介紹七天讀書法的概略,然後從第1章開始逐章介紹七天內該做的事。



      第1章先從考古題「分析」考試趨勢,第2章是訂定考試「戰略」。



      第3章是用「考古題」確立應做事宜的優先順序。在這邊也會大膽捨棄不做也無妨的事。



      第4章也就是「追趕」的部分。在考試前一天大量記憶,準備正式上場。



      終章是考試前二十四小時的行動和作息。告訴你考試前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以及讓你考試多拿一分的技巧與實用建議。



      請務必用本書養成只要七天就能完成目標的最強技能!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