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不在時區的日子裡,謝謝你還在:心理系躁鬱少女的「現實」動態

不在時區的日子裡,謝謝你還在:心理系躁鬱少女的「現實」動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4068
海希
釀出版
2020年8月12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4454068
  • 叢書系列:啟思路
  • 規格:平裝 / 292頁 / 14.8 x 21 x 1.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啟思路


  •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勵志小品文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 蔡宇哲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胡展誥

    作家 Kaoru阿嚕、失予、追奇、狼焉和其他2020人都說讚



      yibingweishi

      你要相信,

      不論多麼偏離時區,

      總有人在那裡等你。




      ★1200天的心理系大學生日記,真實呈現躁鬱、焦慮症患者的生活面貌。

      ★10個心理評析or自助方法,向隨時可能會出現的焦慮不安說bye bye!

      ★8篇聲援海希的暖心悄悄話,獻給所有陪伴「不在時區者」的親友們。



      「躁鬱症」≠「有暴力傾向」 「焦慮症」≠「容易想太多」

      精神疾患並不能以幾個字簡化,病症是真的可能癱瘓生活的。



      本書彙整海希過去在Instagram、Ep等網路平台撰寫的文章,就讀心理系四年期間,海希不僅是吸收學校所授知識,也以自身精神疾患為師,學習面對親情、友情、愛情等生命議題;並藉由分享日記,具體呈現躁期、鬱期的心境轉折以及完整的醫療過程,希望藉此成為聯繫醫病雙方觀點的橋樑。「不在時區者」或許就在你我身邊,讓我們試著以友善關心代替冷漠拒絕,協同他們探索、尋找自我,練習如何與世界相處,獲得再次擁抱生命的力量。



    本書特色



      ★1200天的心理系大學生日記,真實呈現躁鬱、焦慮症患者的生活面貌,希望藉此成為聯繫醫病雙方觀點的橋樑。



      ★10個心理評析or自助方法,提供給需要的人練習如何與壞情緒相處,向隨時出現的焦慮不安說bye bye!



      ★8篇聲援海希的暖心悄悄話,讓我們試著以友善關心代替冷漠拒絕,讓「不在時區者」獲得再次擁抱生命的力量。



    名人推薦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蔡宇哲,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胡展誥,作家�Kaoru阿嚕、失予、追奇、狼焉聯合推薦!



      面對任何情緒或是心理關卡,面對與了解是基本功之一。作者以自身經驗再加上學習所粹鍊出來的心得,非常值得一讀。-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本書作者海希對外訴說自己罹患心理疾病的經驗,將能為許多有相同遭遇者帶來力量;更能面對未知、恐懼與羞愧。-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這個時區你勢必是該躲進來看一下,你會發現你不必總是面向陽光。因為世界上,也有一種天堂是來自於黑暗。-作家 失予


     





    |各家推薦�蔡宇哲、陳志恆、失予|



    |自序|



    |前言|



    |卷一 總是笑著說沒事|


    初病

    結語



    |卷二 以病為師|

    診斷

    症狀

    成因

    結語



    |卷三 雙極的世界|

    與生命拔河

    看診與藥物

    諮商與治療

    西醫之外

    結語



    |卷四 好想當地球人|

    和地球人相遇

    結語



    |卷五 不想停在這裡|

    請給我一雙手

    路不轉,人轉

    拼湊日常

    結語



    |卷六 我在玻璃瓶中的日子|

    住院

    走過一遭

    結語

    後記



    |暖心悄悄話|

    同學篇

    室友篇

    朋友篇

    師長篇

    手足篇

    家長篇

    病友篇



    |海希心輔室|





    自序



      對我而言,這本書的誕生是很奇妙的過程。



      一直以來,有持續記錄生活的習慣,不論是手寫日記或者網路書寫,我想要捕捉生命中每個觸動人心的時刻,高興、悲傷、憤怒、焦急、感動、委屈、挫敗、激動等等,都是特別珍貴、值得收藏的回憶。尤其在生病之後,書寫更成為一種宣洩、自我探索、自我療癒的管道。



      寫書這件事情,我是想過的,小學的時候不知天高地厚地想成為一名作者,長大以後,現實讓我知道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心裡還是懷著一絲希望的火光,我想讓大家參與我的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精神疾患教會我的事情;我想告訴自己就算生病還是有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始終盼望這個機緣出現。



      大約是二○一八年九月底的時候,輕躁期來得猝不及防,我做了許多過往不會做的事情,突然自己一個人跑到海邊玩、答應了許多聚會的邀約、在網路上騷擾了不少陌生人、說話停不下來,當下的我並沒有發現自己的不對勁,只覺得力量暴增,告訴自己什麼都可以嘗試,直到隨後而至的鬱期將我打回現實,意識到自己沒辦法一下子做那麼多事。短短一週左右的輕躁期,使我的生活失序,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震撼,然而,也是那時候,我將草草從網路平台的文章彙集成幾乎沒有整理過的書稿,寄到我所知道的十幾、二十間出版社。



      過了一段時間,由於身心狀況太差,醫師建議我住院休養。急性病房無法使用3C產品,我委託妹妹代為接受訊息、信件。大約那時候,一封封退稿信寄來,儘管失落,卻是意料之中,直到某天,探病的妹妹帶來了過稿的消息。謝謝秀威給予這麼棒的禮物。



      這本書的內容,大多整理自過去在Instagram、Ep等網路平台撰寫的文章,依據主題劃分章節,每個主題中以時間排序。從大一初病至今大四已然三年,每個時期使用的網路平台不同、撰寫方式不同、關注的焦點也不同,期望可以呈現不同階段的心境轉折以及較為完整的病程。其間穿插補記(補充原文內容)、QRcode(可運用的網路資源)及心理小學堂(從系上課程或者治療過程學習到的心理學小知識),附錄也委請身邊的人分享與我相處的經驗、看法。一方面希望自助小技巧能讓病友們更認識自己一點,另一方面盼望能幫助病友身邊的人更了解他們,再者,期待「身為心理系學生的病人」這個角色,可以成為聯繫醫病雙方觀點的橋樑。而這本書對我的意義不只是疾病書寫,也是在病中探索自我、尋找自我的過程,更是練習與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歷程。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或許您會在其中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或許您會在其中看見自己,如果閱讀過程中感到不適,請暫時放下書本,走一走、做其他事情,告訴自己:「沒事、沒事、沒事,我現在是安全的,我能幫助自己平靜下來。」等到準備好,再繼續閱覽。



      謝謝翻開此書的您,但願我們能一起走一段生命的旅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