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序
華神從其創立之初,就致力於提供一套全人均衡發展的培訓課程,著重靈命與人格的培育。華人教會的領袖認為,神學教育的目的,乃是要結合聖經知識、服事的恩賜與技巧,及個人靈命的成長。就是在實際的生活處境中,以言傳身教來實踐聖經的真理。這不僅符合新舊約中許多屬靈先賢所立下的榜樣,也是中國古代聖賢固有的傳統。
以斯拉就是舊約中的一個典範。神的選民曾經陷入罪中、拜偶像;整個民族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其實就是神公義的審判。然而到了時候,神的恩手幫助以斯拉,他「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以斯拉不僅全心研讀神的話語,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活出他所教導的真理。尼希米記八章和十二章中描述了神的選民所經歷屬靈生命的復興,那樣的歡慶、敬拜與喜樂,是約書亞時代以來從未有過的。
在基督教福音派中,「靈命」的說法還比較新。過去一般是講「奮興」、「復興」、「培靈」,著重「悔改」與「重建」。而今我們有「退修會」,以 提供「更新」的機會,作安靜、個人的「省思」。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七月十至十四日將在吉隆坡舉行的第六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第一天會完全用於探討「屬靈氣質與宣教」這樣一個題目。
英文的韋氏大辭典將「靈命」定義為:「屬靈的品格」。顯然在字義和範疇上與過去所用的其他詞語不同,乃是鑒於現代社會中的物質主義、世俗主義和激進主義,應運而生的一個詞彙,為了能夠從客觀上了解、從神學上定義一個人對至聖之神的主觀關係與經歷。在IVP出版的《神學新辭典》(New Dictionary of Theology)中,T.R. Albin說:「研究靈命的一大領悟,來自觀察教義、操練、敬拜儀式與生活之間的互動。」他指出:
基督徒靈命的試金石,是心靈與生命─能夠認定耶穌是主,與祂的性情一致。(參林前12:3)
基督徒靈命的保證,是信徒生命中有聖靈的臨在與能力。
我深感榮幸,能與華神的陳濟民院長和全體老師們,一起祝賀林道亮博士這本書Symposium on Spirituality的出版。九十高齡的林道亮博士是華人教會中資深的領袖,他的生命和服事體現了基督徒靈命的基本原則。
林道亮博士曾深歷苦難;經由苦難,他愈發與基督認同,走向更堅定的信仰和豐碩的服事之旅。他生於一九一一年,眼見中國成立了新的共和國、躋於世界各國之列,但旋即陷入軍閥混戰、日軍侵佔、國共內戰的苦難。他被迫離開心愛的家鄉,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大部分時間僑居海外。林道亮博士曾與他第一位妻子吳維恩一起,預備相偕獻身神學教育─他教舊約,她教新約。然而神的話臨到他,就像當初有嚴峻的信息臨到以西結:「人子啊,我要將你眼目所喜愛的忽然取去,你卻不可悲哀哭泣,也不可流淚。」林道亮博士上午這樣對人說了,當晚妻子就過世了。一九八五年當他在華神事奉期間,突然接到惡耗,自己最親近的同工李福江執事和年輕的歐陽樂善牧師竟慘遭殺害。
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一個屬靈的祕訣: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4:7-10)
在苦難的熔爐中得到鍛煉,林道亮博士的靈命是以禱告塑造出來的。禱告就是他生活的方式。無論是在自己的教會、神學院或應邀到外面講道,他總要用許多的禱告來預備信息。林博士非常看重信徒的禱告生活,他在洛杉磯第一華人浸信會的週間禱告會,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了講一段信息之外,林博士就和二、三百名會眾一起,跪著迫切禱告幾近一小時。
此外,神又指出另一個屬靈的祕訣,以及照著這個祕訣去做的果效: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
像以斯拉一樣,林道亮博士總是致力於仔細、有系統地研讀神的話語,並且以身作則地將神的話語活出來。早在他年輕還在中國的時候便已奠定下這個基礎。他最初畢業於華北神學院,獲得神學學士學位。抵達美國之後,又繼續專心深造,在卓布斯神學院獲得希伯來研究博士學位。林博士的英文名字為Timothy,也像新約中的提摩太一樣,畢生努力遵行使徒保羅的教導,並將自己所學到的「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他悉心栽培新信徒,並從中物色未來能訓練其他人的人。同樣的,他用心栽培主日學教師,再從中挑選更多的培訓者。這些經他培養的人中,有些後來成了教會的執事,有些作了傳道人。一九八○年,林博士也將這種操練與培訓的精神帶到了華神。如今活躍在各地華人教會、積極服事主的人中,至少有一千多名傳道人與平信徒曾在神學院正規制或延伸制課堂上接受過林博士的教誨。他們不但承受了,並且繼續傳遞那從林道亮博士生命與服事中湧流而出的神的豐富恩典。
大衛如此描述另一個屬靈的祕訣:
不從……不站……不坐……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詩1:1-3)
靈命本身並非一個目的,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正如耶穌在世時,曾清楚地對那些聚集在一起的宗教領袖和信徒們所描繪的景象: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7-38)
戴紹曾
二○○一年三月於香港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