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不可不知的禱告智慧

你不可不知的禱告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471458
史丹利.葛倫斯
王子真
橄欖
2004年4月01日
83.00  元
HK$ 78.85  






ISBN:9789570471458
  • 叢書系列:華神/信徒神學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華神/信徒神學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從初代教會的典範,葛倫斯博士認為,如果教會想經歷復興,必須成為一間禱告的教會。



      本書亦強調禱告的末世性質,這也是代禱時的核心。對每個基督徒而言,是一本重要且提供洞見的書。


     





    前言 起來禱告9



    第一章 禱告的本質19

    基督教禱告觀的形成背景20

    新約著作中的禱告36

    禱告的共通特質38



    第二章 如何祈求43

    祈求的果效45

    禱告的運作過程:心理學的模型51

    禱告的運作過程:神學的模型58



    第三章 按神的旨意禱告:原則篇71

    祈求者的特徵73

    祈求的特徵84



    第四章 按神的旨意禱告:應用篇89

    一般性的應用90

    應用於基督徒關心的方面92

    為病人禱告110

    明確的禱告117



    第五章 恆切禱告121

    恆切禱告的必要性之考量123

    恆切禱告的價值130

    對那些反對重覆禱告者的回應132

    個人對恆切禱告的態度134



    第六章 從個人到群體137

    個人的禱告141

    小組禱告146

    公禱152

    對於禱告的一般建議156



    附註159

    參考書目165





    前言



    起禱




      你們要恆切禱告,在此警醒感恩。∼歌羅西書四章2節



      從使徒行傳的首章開始,直到廿世紀初的威爾斯大復興,每一次重大的屬靈復興,其根源都是禱告。由約翰•衛斯理、愛德華滋以及芬尼所帶領的大復興,都是從禱告的復興開始的。這些屬靈領袖公開宣稱,這一連串改變世界的大復興,其關鍵就是禱告。 



      基督的教會,以及各地的信徒團體,今日所面臨到最大的挑戰,不是因應當代的重大議題而產生的。這個挑戰也無意敦促基督徒針對當代社會的議題發聲,或去參與政治運動,雖然這樣的參與至關重要。這個挑戰也不是要帶著信徒去向全世界傳福音,雖然這項任務應該是所有信徒關心的事。基督的教會今日所面臨到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督促神的子民去禱告,並且是發自內心、真誠地、熱切地禱告。這樣的結論是出自四方面的考量:



      第一、因為體認到在新約聖經中,初代教會的經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初代教會可作為不斷禱告的教會楷模。使徒行傳告訴我們,禱告是初代教會基督徒的特色。早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前,主的門徒就已委身於禱告上。路加形容馬可樓的經歷就是以禱告受人注意的:「他們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一14),這乃是遵守耶穌的命令(徒一8)。然而門徒在禱告上的努力,並不因著五旬節聖靈降臨而停止。路加形容耶路撒冷剛成立的教會,是以禱告為其特徵:



      (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徒二42,46-47)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專注於禱告並讚美神,主因此「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



      初代教會的基督徒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看重禱告,在面臨危機時更是如此。例如使徒行傳提到,耶路撒冷的權威人士恐嚇彼得和約翰,命令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和教訓人。當教會聽到這兩位使徒的報告,他們立即的反應就是把這件事帶到主的面前:「他們……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徒四24)另一個類似的情況是,希律王逮捕教會一些成員,殺了雅各,又將彼得收在監裡,想在逾越節過後將彼得提出來公審。可是就在彼得待在監獄裡的期間,教會為他迫切地向神禱告(徒十二1-5)。雖然這些門徒與他們的領袖分開,但藉著替他代求,使他們靈裡能聯合在一起。



      初代教會之所以是恆切禱告的模範,是因為他們的領導者致力於禱告。路加形容彼得是一個禱告的人,彼得習慣每天中午的時候向神禱告(徒十9)。當哥尼流的僕人將要抵達彼得停留的城市時,使徒正按著他日常的習慣,領受從天而來的異象,敦促他以正面的態度回應這些外邦差役的要求。



      使徒行傳中所呈現出來的保羅,也是個禱告的人。有一次當他們停留在腓立比時,保羅和西拉這兩位宣教士被捉拿,他們遭到棍打後被關進大牢,處於極大的痛苦中。然而到了半夜,他們禱告並且唱詩讚美神(徒十六25)。



      初代教會作為一個不斷禱告的教會楷模是如此深具意義,以至於新約作者認為,這些信徒對禱告的委身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使徒保羅談到基督徒為宣教事工代禱的需要:



      你們要恆切禱告,在此警醒感恩。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祕,(我為此被綑鎖),叫我按著所該說的話將這奧祕發明出來。(西四2-4)



      使徒行傳也強調禱告對初代教會的成功所扮演的角色。路加提到,使徒在樓上房間的禱告就已預示了五旬節神的靈充滿賜下能力(徒二1-4)。之後在遭遇敵對的時候,聖靈充滿他們去大膽地宣講,這也是禱告的結果(徒四31-33)。因著禱告,神在危難的時刻介入(例:徒十二6-17;十六26-31)。不但如此,禱告還為福音帶來極大的進展。第一個外邦信徒哥尼流,得以從彼得聽聞福音,是由於彼得在禱告的時候領受神的異象。保羅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從安提阿受差遣,進而成為一名宣教士,這是安提阿教會禱告生活的具體成果,當他們「禁食禱告」的時候,聖靈吩咐在安提阿的子民要「分派……巴拿巴和保羅」(徒十三1-3)。



      第二、如此推斷是基於禱告與教會的本質有關。當代的西方教會可說是典型的缺乏禱告的教會。眾多宗派和教會團體都脫離不了這種情形。下面這段話,讓我們注意到這個事實:



      不久之前,一個主流的宗派公佈了一張表,明列這個組織的十二項首要工作。列名其中的有更優質的基督教教育以及改善牧者諮商。此外還提到,要以幫助他們教會發展更健全的青少年和音樂事工作為目標。在各地的福音工作也是優先的重點工作。很不幸地,禱告根本沒有列在清單當中。1



      在任何宗派舉辦的會議或推廣該宗派的活動中,上一次禱告成為首要的重點工作是什麼時候呢?在教會圈子裡,許多重要的基督教事工不斷受到重視。很不幸地,禱告很少擠身其內。



      在宗派團體發生的真實狀況,也同樣地出現在各地的教會,禱告在今日很少受到重視。舉例來說,在大部分集體聚會的場合,只有一小部分的敬拜時間是用來禱告。禱告也沒有在教會的行事曆上佔有顯著的位置。簡單說來,在神子民的規律生活中,禱告相較之下是個不甚重要的部分。甚至傳統上星期三晚上的禱告聚會(是指那些還保存下來的),曾幾何時也不再進行禱告,而成了「查經聚會」。有關禱告在信徒生活中的地位,這些微妙的變化說明一切。



      不但禱告在信徒的規律生活中不復可見,他們也很少留意到該形成一個禱告團體。例如,大部分的教會不太強調發展一個禱告和關懷的細胞小組工作。即使在鼓勵成立小組的教會,他們也經常只注重團契相交,而忽略禱告。很少信徒團體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去教導神的子民如何禱告。



      在宗派團體和地方教會發生的真實狀況,也同樣出現在個別基督徒身上。對許多基督徒來說,禱告是一門失傳的技能。許多人不知如何禱告,也不禱告。對大部分人來說,禱告是罪惡感的來源。光是提到這個字眼,就立刻讓人感受到在禱告上的挫敗。想到禱告帶給人的是不完全和不成熟的感覺,而不是喜樂和得勝。



      第三、在整個教會歷史上,神子民對禱告的覺醒是造成教會復興的關鍵。



      從使徒行傳的首章開始,直到廿世紀初的威爾斯大復興,每一次重大的屬靈復興,其根源都是禱告。由約翰•衛斯理、愛德華滋以及芬尼所帶領的大復興,都是從禱告的復興開始的。這些屬靈領袖公開宣稱,這一連串改變世界的大復興,其關鍵就是禱告。2



      一八五七年發生在美國的大復興,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一位地位卑微的紐約工人──耶利米•蘭菲爾引發了這波運動。他因為教會不看重屬靈的事而感到悲痛,於是和教會另一位弟兄就開始了一個午間禱告會。雖然剛開始參加的人數並不多,但是神看重他們所付出的努力。過不了多久,有將近三千人受到這個聚會的感召而來參加。到最後,其他的禱告聚會也冒出來,參加的人數達到幾萬人。一場極大的復興席捲全美,幾十萬人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3甚至有人認為,因著這場屬靈的復興,使美國人安然度過那段動亂的時期。叨雷(R. A. Torrey)的看法如下:「整個過程的重點是禱告,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受到神大能的衝擊,或許以後也不會再有。」4



      在禱告與更新的歷史因果關係背後,隱藏著一項屬靈原則。一個國家在道德上的更新,肇因於神的子民樂意透過禱告尋求神的面。5神是屬靈更新的推手,但是在這項工作上,神樂意使人成為祂的器皿,與祂同工──特別是藉著禱告。許多人都表達過這樣的看法,其中也包括邦茲(E. M. Bounds):



      所有的屬靈更新都根源於神,但是就像其他的事情一樣,在屬靈更新中,神邀請並且要求人的協助,而且當神人之間相互合作時,就會得到圓滿的結果。若套用我們熟悉的話說,神獨自就可以拯救世界,但是神不會獨自拯救世界。……誠如查普曼提醒我們的:「屬靈更新是由禱告孕育而生的」。6



      第四、是基於禱告和每個基督徒之間的關係。禱告也許是教會中唯一一項每位信徒都可以參與的事工。一個基督徒不需要特殊的地位、財富、或光鮮亮麗的屬靈恩賜,才可以參與這項事工,任何一位基督徒都可以成為禱告的偉人。經由禱告,每位信徒都可以在屬靈復興中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事實上,每個基督徒都可以做那個帶頭的人。屬靈更新不需要由牧師、執事、教會領袖,或教會中有頭有臉的人來開始。



      有一次,當佈道家史密斯正在主持奮興聚會時,有一位牧師問到他成功的秘訣。這位牧師問:「我想知道使我的會眾靈性被復興的最佳方法。」史密斯回答說:



      「弟兄,回家,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拿一支粉筆,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然後在圓圈內屈膝跪下,承認自己已知所有的罪。不計任何代價地,決心照著主話語的引導去遵行。請求祂在你裡面開始動工!當這個禱告得蒙應允,你就可以在你的教會開始復興的工作。」



      誠如上述的例子,復興可以從個人開始,可以是教會裡的任何一個人。



      因此,禱告的挑戰不只是針對教會整體,也是針對每位個別的信徒。戈登(S. D. Gordon)對此有很好的看法:「任何人可以為神和人所做最棒的事,就是禱告。這不是唯一的事,卻是最主要的一件事……。」7當信徒以個人和群體投入禱告的學習,主就能使用他們去改變這個世界。



      以上的思考可能會讓一些人拒絕花精力去研究禱告。禱告似乎不是拿來討論的,而是要去實行。但是,實際狀況卻不這麼簡單,禱告實在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門徒看到了這一點,就請求主說:「教導我們禱告」(路十一1)。路加認為耶穌回應了這個請求,所以賜給他們主禱文。因此,禱告雖然是從操練中學習,但也可以經由反省來學習,亦即,了解禱告到底是如何「運作」的。思考禱告的運作讓人領悟其本質。這幫助我們去除禱告生活的一些障礙,並教導信徒禱告的方法。



      學習禱告之所以重要,還有另一項因素。雖然禱告是人類的自然天性,可是有能力好好禱告卻不是本能,乃是經由學習來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一個禱告」,但真實的禱告卻是一門有待學習的藝術,需要先理解才能培養。就這一點來說,禱告好比是人際溝通。渴望與人溝通是人類的天性,可是良好的溝通能力卻很罕見。所有的人都在溝通,卻少有善於溝通的人。禱告也是同理可證:許多人都在禱告,可是要與神有真實的溝通是需要學習的,是理性思考和個人努力兩者的結晶。因此,我們不但要禱告,也應該思考禱告的本質和運作,好叫我們為了神的國度,可以成為一個善於禱告的人。




    其 他 著 作
    1. 基督教倫理學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