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承傳與流播:全球脈絡與中國文化論集

承傳與流播:全球脈絡與中國文化論集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3267898
秀威資訊
2020年5月22日
183.00  元
HK$ 164.7  






ISBN:9789863267898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294頁 / 16 x 23 x 1.4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視界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熊志琴、曾智聰、伍梓均、吳子瑜、吳新苗、李小紅、李洛旻、周昭端、唐梓彬、張燕珠、梁鑑洪、許景昭、陳潔儀、傅謹、游俊豪、鄒凱靜、趙家琦、趙穎──18位橫跨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



      在21世紀全球化脈絡之下流傳與散播的中國文化,深入探討並了解其於文、史、哲、電影、表演藝術和教學方面產生的影響,及其在國際化浪潮中的地位。



      中國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寫下深刻的一筆?

      且看中國經典、文學影像、歷史文化、思想哲學、表演藝術的跨領域研究。



      21世紀的全球化,推動著人群、資本、概念的流動,重組世界各處的國家體制、社會結構和文化論述,中國文化在當中擔當了獨特的角色。



      本書共分五章:西方視野下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學的亞洲流播、文學與影像的跨界對話、中國表演藝術的傳統和現代、21世紀的中國經典新詮,集合18位專家學者,從比較和跨學科角度,探討中國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不同範疇的作用與影響。



    本書特色?? ?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精華集錦

      △涵蓋中國文史哲經典、海外華文發展、戲曲藝術、日韓文學與當代電影等多元議題

      △自21世紀的全球化脈絡出發,探討中國從傳統到現代的各文化領域流變


     





    前言:全球脈絡與中國文化



    第一章 西方視野下的中國文化

    略論葛浩文在華文文學世界中對「發現」蕭紅的貢獻:以《蕭紅傳》及《馬伯樂》續作為例�陳潔儀

    漢魏詩歌研究又一途──論宇文所安《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伍梓均

    析論理雅各《孟子譯注》對漢學研究的重要性�梁鑑洪



    第二章 中國文學的亞洲流播

    新加坡漢詩中的文化記憶與身分認同�趙穎

    新華文學場域論:全球脈絡的在地結構�游俊豪

    略論中國古典小說在韓國文學史上扮演的角色�唐梓彬



    第三章 文學與影像的跨界對話

    希望與滅亡──比較郁達夫《沉淪》及三島由紀夫《憂國》所呈現的死亡意識�鄒凱靜

    冷戰、新女性、情感敘事:張愛玲電懋劇本《情場如戰場》與其影像改編探論�趙家琦

    全球背景下的香港電影明星文本閱讀──以《重慶森林》及《2046》的王菲為例�吳子瑜



    第四章 中國表演藝術的傳統與現代

    戲曲現代化的三個維度�傅謹

    對1935年梅蘭芳訪蘇座談會紀要的考察和細讀�吳新苗

    李斐叔之於梅蘭芳�李小紅



    第五章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典新詮

    文本與視覺:《儀禮》的影像復原與中華禮樂文化�李洛旻

    浙西詞派雅正理論的譜系學研究�張燕珠

    對立與矛盾?──《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之二元精神引論�周昭端、許景昭





    前言



    全球脈絡與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與全球脈絡的關係近年在學術界出現廣泛的關注和持續的討論。人口流動在近現代的歷史脈絡中牽涉複雜的地緣與文化政治,隨之而來的文化傳播與轉譯問題,既指涉文本的解讀與闡釋,更攸關族群的認同與抵抗,殊非「本土」與「海外」足可概括。至於古典文學文體與傳統戲曲藝術在當代脈絡中的承傳與轉化,讓人進一步叩問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的特質與本質,文學與影像的跨媒介考察,則讓思考更添多向維度。本書論者孜孜於此,為中國文化與全球脈絡此一極富辯證內涵的議題,提供不同面向的參考。



      十九世紀以來,不少西方學者致力於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在不同範疇均取得豐碩成果。本書論者分別以理雅各、葛浩文、宇文所安等為討論對象,反思他們的研究成果,這既是學術研究史的整理,也推展了相關課題的研究;而西方文化與文學理論同時為中國學者開拓了研究新視野,本書論者運用譜系理論及精神分析重讀中國傳統詞體及小說,為傳統經典文本帶來了新詮釋;全球化下的文化融會促進了中國傳統戲劇的現代化轉型,本書論者亦嘗就此作深入討論。此外,自古以來,中國文學於亞洲地區廣泛流播,對各地文化發展影響深遠。隨全球化發展,學術界對異地文化、文獻的認識愈趨深入,本書論者便針對中國文學於新加坡及韓國等地的傳播與影響作出研究。除了打破地域隔閡外,全球化與現代化發展所推動的新科技發展,更擴展了中國文學與其他文類的跨界對話,尤其文本被轉化為影像之後所折射出的不同問題亦是本書作者關心的。



      中國文化在全球化發展下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為推進相關研究,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於2017年展開「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研究計畫(UGC/IDS16/16),就以下六個範疇展開研究:



      (1)中國研究(文化、哲學、歷史及文學在西方學術界作為學術科目的情況)

      (2)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與國際視野

      (3)全球華文文學

      (4)中國文學的西方翻譯

      (5)中國演藝與西方舞臺藝術

      (6)全球背景下的中國電影



      2019年3月13至15日,本計畫舉辦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2019」,約9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分享了他們就會議主題「中國文化與國際視野」的研究成果。部分會議論文經評審後分別選入中、英文版的論文集出版。本書《承傳與流播:全球脈絡與中國文化論集》是中文版的論集,以比較和跨學科角度,研究中國文化在文學、歷史、哲學、電影、表演藝術、教學等不同範疇的發展及影響,探討中國文化在全球化與國際事務上日趨重要的貢獻,並藉此擴闊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的視野。除了舉辦學術會議外,本研究計畫還成功籌辦了近9場學術講座,參與計畫的成員發表了超過50篇論文,並曾分別到訪南韓、新加坡、澳洲、瑞典及丹麥等地考察交流。這些研究活動探討了西方學界及亞洲各地對中國傳統及現代文化的接受情況,加深了解全球文化對中國文學及其他形式的中國人文創作的影響,有助提出研究中國人文學的新方式,並能提升相關領域的教學及研究的水平,冀能藉此促進本校學者與世界各地中國研究學院的交流。



      作為「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研究計畫的重要成果,《承傳與流播:全球脈絡與中國文化論集》一書旨在探討中國文化、歷史、文學在二十一世全球化脈絡下的承傳與流播情況,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在文學、歷史、哲學、電影、表演藝術、教學等範疇的影響,突顯中國文化在全球化與國際事務上日趨重要的位置。本書所收共15篇論文,為作者在會議成果發表後的修訂本,大致保留原稿面貌,並據主題分五個章節:「西方視野下的中國文化」,探討西方學者對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研究,討論漢學對全球化下中國研究的重要性和貢獻;「中國文學的亞洲流播」,以新加坡和韓國為例,發掘中國文化對亞洲文學發展的影響;「文學與影像的跨界對話」,研究影像創作與文學寫作之間的互動關係;「中國表演藝術的傳統與現代」,析論中國戲曲現代化進程,集中討論戲曲大師梅蘭芳對中國戲曲以至中西表演藝術發展交流的貢獻;「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典新詮」,以西方思想或資訊科技作為研究方法,提出對傳統中國經典的新詮釋。



      最後,謹此再向曾經參與「全球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2019」的學者老師及工作人員致由衷謝意,並期望本書能為相關領域的教學及研究作一點貢獻。


    熊志琴、曾智聰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