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解開生命的密碼:八識規矩頌講記

解開生命的密碼:八識規矩頌講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8449
釋寬謙
2020年5月18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575988449
  • 叢書系列:智慧人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5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智慧人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 336字的生命密碼,構成一張成佛地圖。

    ★ 寬謙法師經典授課內容,首度集結出版!




      寬謙法師以建築理工的背景,繪出豐富的圖像與圖表,並以親切慈悲的文字說明,破解「唯識:佛教心理學」的迷霧,讓您從此看懂《八識規矩頌》。



      ◎ 理解宇宙的遊戲規則,看懂人生萬象。

      ◎ 讀懂唯識生命觀、八識、五蘊與百法。

      ◎ 活用書中修行圖表,為自己規畫出——走向究竟圓滿的成佛之道。




      ◆ 我們要看懂球賽,就必須先懂得球賽的遊戲規則;我們想要看懂人生,更需要理解與體驗人生的遊戲規則。——寬謙法師



      我學佛是從唯識學《八識規矩頌》入門,因為大學就讀建築系的背景,讓我習慣使用圖表來理解分析問題,研究佛法也是如此。我一邊研讀文字,一邊繪成圖像,文字與圖像兩相運用,讀完《八識規矩頌》文章時,也畫好圖表,連起了「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的生命時間觀。



      我從中發現了十法界眾生,盡虛空界的空間觀,時間與空間的複雜交錯,不就是我們所處的世間嗎?當我重新建構生命的時空觀,找到修行方向後,非常希望能將這些學習心得與圖解佛學的方法,與大眾分享。



      「唯識學」是「佛教中的心理學」。佛教特別注重心理作用,因為心理作用的關係,從過去世、現在世到未來世,不停地造作業力,而透過這些業力紀錄,可以清楚整個生命的生死輪迴。因此,想要破解生命密碼,不再生死輪迴,就必須學習唯識學,而《八識規矩頌》是一方便入徑。



      我們學習唯識,經常苦於名相多如繁星,如果只死背名相,卻不懂得整體架構系統,就會愈學愈痛苦,反而徒勞無功。不但無法活用於對治煩惱,更會望而卻步,縱然學佛修行的寶典,就擺在眼前,也視同畏途,放棄學習的人,比比皆是,那就太可惜了。這就如同落入錯誤的學習英文模式,從死記、死背的點滴拼湊方式學習,必然無法學以致用。



      有鑑於此,我建議大家反過來學習,就像孩童學英文一樣,只要試著表達意思,就能達到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本書將會以這樣的方式,先透過《八識規矩頌》的架構,以按圖索驥的方式來介紹唯識學,讓我們直接面對生死輪迴,回到現實生活,活用唯識找到成佛的修行道路。



      縱然視野有限、煩惱沉重,有了《八識規矩頌》為唯識的入門與指南,無論世間如何風起雲湧、眾生喧嘩,我們再不會迷失生命的方向,直指成佛的究竟圓滿境界!

    ?


     





    【自序】從《八識規矩頌》出發的修行

    ?

    〈第一講〉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

    一、《八識規矩頌》是修行指南

    (一)學唯識解生死煩惱

    (二)《八識規矩頌》思想起源

    (三)《八識規矩頌》組織結構

    ?

    二、唯識的生命觀

    (一)何謂生命?

    (二)淺層的唯識生活

    (三)深層的唯識生命

    (四)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五)理解宇宙遊戲規則

    (六)看懂人生萬象

    ?

    三、十法界眾生

    (一)六凡

    (二)四聖

    ?

    四、凡夫居住的三界九地

    (一)欲界(五趣雜居地)

    (二)色界

    (三)無色界??????????????????????????????????????????????????????????????????????????????????????????????????????

    ?

    五、人道苦樂參半好修行

    (一)三事勝諸天

    (二)依凡夫修行成聖者

    ?

    〈第二講〉八識、五蘊與百法    

    ?

    一、心王與心所的對應

    ?

    二、心所五十一的作用

    (一)五遍行

    (二)五別境

    (三)善十一

    (四)六根本煩惱

    (五)隨煩惱

    (六)四不定

    ?

    三、識蘊:相應心王八法

    (一)第六識(識)

    (二)第七識(意)

    (三)第八識(心)

    (四)前五識(識)

    ?

    四、色蘊:色法十一法

    (一)五根

    (二)五境(五塵)

    (三)法處所攝色

    ?

    受蘊與想蘊

    (一)受蘊

    (二)想蘊

    ?

    六、行蘊:心所相應行與不相應行共七十三法

    (一)心所相應行

    (二)不相應行

    ?

    七、無為六法

    ?

    八、八識、五蘊與百法

    ?

    〈第三講〉成佛的修行地圖

    ?

    一、凡情階段

    (一)凡夫菩薩的資糧位

    (二)加行位的四善根位

    ?

    二、聖智階段

    (一)見道位斷三結

    (二)解脫道發出離心

    (三)菩薩道發勝義菩提心

    (四)成佛究竟位

    ?

    〈第四講〉凡夫的情執  

    ?

    一、三性、三境、三量

    (一)三性:善性、惡性、無記性

    (二)三境:獨影境、帶質境、性境

    (三)三量:現量、比量、非量

    ?

    二、第六識的了境分別

    (一)第六識的性、境、量

    (二)第六識的界地

    (三)第六識的相應心所

    (四)第六識的依緣

    (五)第六識的體相業用

    ?

    三、第七識的思量雜染

    (一)第七識的性、境、量

    (二)第七識的界地

    (三)第七識的相應心所

    (四)第七識的依緣

    (五)第七識的體相業用

    ?

    四、第八識的異熟種現

    (一)第八識的性、境、量與相應心所

    (二)第八識的界地

    (三)第八識與聲聞之諍

    (四)第八識的體相業用

    ?

    五、前五識的自性分別

    (一)前五識的性、境、量

    (二)前五識的界地

    (三)前五識的相應心所

    (四)前五識的依緣

    (五)前五識的體相業用

    ?

    六、唯識學的修行過程

    (一)第六識轉迷啟悟

    (二)第七識轉染成淨

    (三)第八識記錄善惡種子

    (四)善用前五識

    ?

    〈第五講〉超凡入聖的轉識成智 

    ?

    一、第六識的聖智:妙觀察智

    (一)第六識的觀行

    (二)第六識的斷惑轉智

    (三)第六識的果用

    ?

    二、第七識的聖智:平等性智

    (一)第七識的觀行

    (二)第七識的斷惑轉智

    (三)第七識的果用

    ?

    三、第八識的聖智:大圓鏡智

    (一)第八識的觀行

    (二)第八識的斷惑轉智

    (三)第八識的果用

    ?

    四、前五識的聖智:成所作智

    (一)前五識的觀行

    (二)前五識的斷惑轉智

    (三)前五識的果用

    ?

    五、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一)凡夫與聖賢菩薩的分段生死

    (二)菩薩乘願再來

    (三)無生法忍,變易生死

    (四)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五)佛以三身度化眾生

    (六)般若船登彼岸

    ?

    六、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一)緣起性空,中道不二

    (二)般若與唯識學的對應

    ?

    【附錄】《八識規矩頌》

    【拉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

    ??????? 三大阿僧祇劫與五種修行階位

    ?????? 《八識規矩頌》對照表

    ?





    自序



    從《八識規矩頌》出發的修行




      一九八六年,我於新竹法源講寺出家,披剃於覺心長老座下。開山祖師斌宗師公,是最早將天台宗「教觀雙美」道風,引入臺灣的僧人,開創臺灣講經說法風氣之先,期許臺灣的佛法從此源源不絕,流注眾生心。繼承此道風,從一九八七年起,我開始在常住開講佛法課程,也在佛學院、大專院校授課,而後說法空間漸漸向外延伸,自國內外受邀弘法,至二○○二年電視弘法與雲端直播。



      說法的內容涵蓋了學佛整體次第,以及中觀、唯識與真常的大乘三系,共為四部分,其中唯識系的《八識規矩頌》最具特色。今年出版的本書,乃是繼影音弘法後的另一嘗試,實感誠惶誠恐,若有不足與疏漏之處,尚請諸位方家予以指導。



      我是從《八識規矩頌》入唯識之門,而得以開啟對生命現象較為深刻的理解,當我豁然開朗後,就很希望能將自己從中受益的修行啟發,與大眾分享。因此繼發行《唯識學入門──八識規矩頌暨唯識三十頌》DVD後,十多年來一直醞釀著出版解讀《八識規矩頌》的文字書。但由於北投覺風佛教藝術教育園區的整頓建設、固定的海內外弘法行程,占去多數時間,出書也為之一延再延。



      今年,因著法鼓文化發心促成,期待已久的書終於出版問世,此書積累我二十多年講授《八識規矩頌》課程,及相關唯識經論的學習經驗,期望有志研究唯識學者,因此更容易踏進唯識的修行。



      本書分為五講,第一講「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從無盡時間與十法界,闡發《八識規矩頌》:影響超凡入聖的關鍵在於第六識,如能以第六識為修行的下手處,便能帶動八識轉識成智、跳脫輪迴的機會,並走上「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菩薩道。



      第二講「八識、五蘊與百法」,從完整的百法架構,對應五蘊,認識八識規矩,八識則重於其中的心王、心所與色法三者。八個心王與五十一個心所的業用,尤其是根本煩惱、隨煩惱等二十六個心所的對治。在圖表中,很容易看清八識各個的心所分布狀態,而能清楚認識心所,如有一面鏡子,即時照見情緒的起伏,度一切苦厄。



      接著第三講揭櫫了「成佛的修行地圖」,從凡情的執著,走向聖者的解脫;從起初的增上求福,而到菩薩道的發勝義菩提心,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完成自利利他,指出了明確的、正確的方向與目標。以上三講,都是為八識,鋪設整體修行的時間與空間觀。



      第四講「凡夫的情執」,進入《八識規矩頌》凡情部分的偈文,從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及前五識,依照軌則,將各識的性、境、量、所屬界地、相應心所、依緣與體相業用,逐句解說。第五講「超凡入聖的轉識成智」,是聖智頌文的說明,一樣依照軌則:觀行、斷惑轉智、果用,逐識釋義。希望書中的圖表,能提供知生活、識生命、入勝諦的指標。



      回想當年在自學的摸索過程中,以建築學的專長,藉著畫圖與圖表輔助,依眼、耳、鼻、舌、身五根,緣著色、聲、香、味、觸五境,起了眼、耳、鼻、舌、身五識,而前五識又依於心。心的層面有深淺之分,第六識受到前五識的影響,不斷地往外攀緣,而胡思亂想,因此是這顆心最上面、最淺層的部分。再往下即是第七末那識更深的細意識,專門無間斷地提供呼吸、心跳、循環、新陳代謝等根身的生命現象,卻又是自私自利的習性所在。



      第八阿賴耶識即是最深的心,記錄了所有一切起心動念的善惡種子,於是畫出了「八識熊掌圖」,透過圖像表達「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的八識架構。



      每個八識熊掌圖,就是一輩子的生命時段,藉著第七、八兩識因緣的連結,而串起無始無終的「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記得早期每每閱讀印順導師的著作,總向家父(楊英風)心得報告,家父條理出「十法界」的空間圖表,開啟我透過圖表來圖解佛法的概念。我又架構「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的時間圖表,希望有助於人們打開唯識學寬廣深奧的領域。《八識規矩頌》正是轉迷起悟、轉染成淨、轉凡成聖、轉識成智的入口處。



      期待大家藉著本書,按圖索驥,能理解並超越凡夫的特性,朝向聖道而修行,發願累劫宿世實踐普利眾生的菩薩道,直到成佛的究竟圓滿境界。

    ?
    釋寬謙




    其 他 著 作
    1. 懺悔的人有福:地藏經講記
    2. 踏上成佛之道:金剛經講記
    3. 福慧圓滿的妙藥:藥師經講記
    4.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寬謙法師講經版】
    5. 大智慧到彼岸:心經講記
    6. 無悔前行:佛教藝術澱積者釋寬謙口述史
    7. 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跨世紀的新透視
    8. 楊英風全集:創作篇第五卷
    9. 楊英風全集第1卷